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兵王归回 > 第1377章 烟火里的棱角

兵王归回 第1377章 烟火里的棱角

作者:阳光灿烂的时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1 09:31:12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烟火里的棱角

李渊把作战靴摆在玄关鞋架最上层时,指腹蹭过靴底的磨损纹路。五年间踏过的沙漠、雨林、雪地,在橡胶上刻下深浅不一的沟壑,此刻却要与苏瑶的米色帆布鞋、李阳的运动鞋、李悦的小白鞋挤在同一方天地里。他顿了顿,终究还是把靴子挪到了鞋柜最深处,换上苏瑶准备的棉拖鞋——深蓝色,带着卡通小熊的图案,是李阳去年淘汰的款式,鞋跟处补着块浅棕色的补丁。

“早饭在厨房温着,小米粥,你爱吃的碱水馒头。”苏瑶的声音从阳台传来,带着洗衣液的清香。她正踮脚晾床单,晨光透过纱窗落在她发顶,把那几缕白发染成了金褐色。李渊走过去时,正好看到她抬手捶了捶腰,这个动作他在视频里见过无数次,却直到此刻才发现,她的背影比记忆里单薄了许多。

“我来吧。”他接过晾衣杆,左膝的钢板在屈膝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床单是浅蓝色的,印着星星月亮的图案,是李悦房间的。五年前他离家时,这床单还是崭新的,如今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被洗得有些发白。

“老毛病又犯了?”苏瑶的手指搭上他的膝盖,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家居裤传过来,带着熟悉的力道按揉着。她的指尖有层薄茧,是常年做家务磨出来的,不像他的茧子,都长在指腹和虎口——那是握枪、握刀、握方向盘磨出来的。

“没事。”李渊握住她的手,这双手曾在他重伤昏迷时,日夜不停地给他擦身、按摩,也曾在无数个等待的夜晚,握着电话直到天亮。他突然发现,她的手比他的小了一圈,指关节有些变形,是去年冬天洗羽绒服时冻的。

“对了,今天上午九点去市局报到。”苏瑶抽回手,从客厅茶几上拿起个牛皮纸文件袋,“转业手续都办得差不多了,治安支队的王支队说,先让你熟悉下内勤流程,不用马上接案子。”

文件袋上印着“市公安局”的烫金字样,里面装着他的转业介绍信、履历表、体检报告。李渊翻到体检报告那页,“左膝半月板损伤”“右耳听力下降”“多处陈旧性骨折”的诊断结果,像一道道勋章,也像一道道枷锁。

“妈,我走了!”李阳背着书包冲出来,嘴里还叼着半个馒头,校服拉链歪在一边。看到李渊,他猛地把馒头咽下去,噎得直瞪眼,“爸,你跟我顺路不?我班主任说想跟你聊聊。”

李渊挑眉:“聊你58分的数学卷?”

李阳的脸瞬间涨红,抓着书包带就往门口窜:“我先走了!”

“站住。”李渊从鞋柜上拿起他的校牌,“昨天就提醒过你,校牌要戴好。”他把校牌别在李阳胸前,指尖触到少年单薄的肩膀,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送他上学的场景。那时李阳才六岁,背着比他还大的书包,死死攥着他的衣角,怯生生地问:“爸爸,你会来接我吗?”

“晚上我去接你。”李渊说。

李阳愣了一下,眼睛亮了亮:“真的?”

“真的。”

少年的身影消失在楼道拐角后,苏瑶把保温杯塞进李渊手里:“里面是枸杞水,王支队是你以前的老战友,说话注意点分寸,别像在部队里那样直来直去。”她替他理了理衬衫领口,动作自然得仿佛他从未离开过,“衬衫是新熨的,裤子是去年给你买的,不知道还合不合身。”

李渊低头看了看自己。藏青色的衬衫,卡其色的休闲裤,这一身让他觉得陌生又拘谨。他穿了十五年作战服,第一次穿便装,竟有些手足无措,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才发现,是少了腰间的武装带,空荡荡的,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我走了。”他拿起文件袋,走到门口时又停下,“中午……”

“我给你送饭。”苏瑶立刻说,仿佛早就料到他会问,“单位食堂的菜你吃不惯,我给你做了红烧肉,带了米饭。”

李渊“嗯”了一声,推开门。楼道里弥漫着邻居家煎鸡蛋的香味,谁家的孩子在哭,谁家的收音机在唱京剧,这些琐碎的声响像潮水般涌来,将他包裹其中。他站在楼梯口,看着楼下那个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上学的母亲,看着提着菜篮回来的老人,突然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间——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琐碎与温暖。

一、办公室里的硝烟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在老办公楼的三楼。李渊推开办公室门时,里面正一片嘈杂。靠窗的位置,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警员正在对着电脑叹气,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靠门的办公桌前,两个中年民警在争论着什么,声音越来越大;最里面的隔间,挂着“内勤组”牌子的门虚掩着,隐约传来翻文件的声音。

“哟,老李来了!”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脸上堆着热情的笑,是治安支队的王支队。他跟李渊是老战友,当年在同一个侦察连,李渊是班长,他是副班长。

“王胖子。”李渊伸出手,两人的手掌重重握在一起,力道里带着军人特有的熟练。

“快坐快坐。”王支队拉着他坐到沙发上,给他倒了杯茶,“手续都办好了?身体怎么样?我看你体检报告,左膝那伤不轻啊。”

“死不了。”李渊喝了口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没有部队里的苦丁茶提神,却带着股清甜。

“内勤的活儿不重,主要是整理档案,统计数据,跟各派出所对接。”王支队打开电脑,调出内勤组的工作内容,“你先跟着小张熟悉下,她是内勤组的组长,细心,你有啥不懂的就问她。”

说话间,隔间的门开了。一个穿着警服的年轻女人走出来,齐耳短发,戴着细框眼镜,手里抱着一摞文件,看到李渊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礼貌的笑:“李哥好,我叫张敏。”

“你好。”李渊站起身,目光在她胸前的警号上扫了一眼——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下意识地记住所有接触过的人的身份信息。

张敏把文件放在桌上,翻开其中一本:“这是近三个月的治安案件统计表,您先看看,熟悉下咱们辖区的情况。主要是邻里纠纷、盗窃案、酒驾,大案要案不多,比较琐碎。”

李渊拿起统计表,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盗窃案高发区在城南的老旧小区,酒驾多集中在周末的夜市街,邻里纠纷大多是因为漏水、噪音……这些与他过去五年接触的绑架、暗杀、恐怖袭击相比,简直像过家家。

“李哥以前在部队是吧?”张敏递过来一杯水,“听王队说,您是兵王?”

李渊的嘴角抽了抽。“兵王”这个称呼,他在部队听了十几年,每次都觉得刺耳。真正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人,没人愿意担这个虚名——那背后是无数牺牲的战友,是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

“就是个老兵。”他淡淡地说。

张敏似乎没听出他语气里的疏离,继续说道:“我爸也是老兵,不过他是炊事班的,总跟我念叨当年在部队的事。说你们这些侦察兵,一个个都是铁打的,枪林弹雨里都不怕……”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张敏接起电话,脸色渐渐变得严肃:“好,我们马上到。”挂了电话,她对李渊说:“李哥,跟我出个现场吧,城南小区有户人家漏水,把楼下淹了,两家吵得不可开交,差点打起来。”

李渊愣了一下。他以为内勤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没想到还要出这种“现场”。

“去吧,熟悉下情况。”王支队挥挥手,“这种邻里纠纷,最能锻炼人。”

二、漏水引发的“战疫”

城南小区是个老小区,没有电梯。李渊跟着张敏爬上五楼时,左膝的钢板又开始隐隐作痛。楼道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墙角堆着杂物,墙上到处是小广告的痕迹。502室的门开着,里面传来女人尖利的争吵声。

“我家天花板都泡烂了!你赔!”一个穿着睡衣的中年女人叉着腰,指着对面的男人吼道。她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带着怒气,客厅的天花板上,一大片水渍像幅抽象画,墙皮湿漉漉地往下掉。

“我家水管爆了我也不想啊!谁知道那破水管说炸就炸!”男人也红了眼,他穿着工装裤,裤脚还沾着泥,手里拿着个扳手,“我都说了等我下班就修,你非逼着我现在就赔,我哪来的钱?”

“没钱?没钱你住楼里?当初就不该让你们这些农民工住进来!”女人的话越来越难听。

男人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泛白。李渊下意识地往前一步,挡在两人中间——这个距离,这个姿态,是他无数次在冲突现场摆出的防御姿势,既能保护自己,也能随时制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

“警察同志来了!”邻居们在旁边起哄。

张敏上前一步,拿出笔录本:“两位先冷静下,我们了解下情况。”她转向男人,“大哥,你家水管是什么时候爆的?”

“早上六点多,我起来做饭,一开水龙头就炸了。”男人的声音稍微平复了些,“我给物业打电话,他们说今天没人,让我自己先想办法。我急着上班,就先关了总闸,想着晚上回来修,谁知道……”

“谁知道你跑了!”女人打断他,“要不是我家孩子说天花板在滴水,我还不知道呢!你看我家这墙,这家具,全泡坏了!”

李渊的目光扫过客厅。墙上挂着孩子的奖状,冰箱上贴着全家福,茶几上放着没吃完的早餐——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充满了生活的痕迹,却因为一场意外的漏水,变得剑拔弩张。

他走到阳台,看了看水管爆裂的位置。是老式的镀锌管,接口处锈得很厉害,显然是年久失修。“这水管该换了。”他对男人说,“ppR管耐腐蚀,寿命长,花不了多少钱。”

男人愣了一下:“你……你懂这个?”

“以前在部队学过电。”李渊蹲下身,检查着总闸的位置,“总闸有点松,关不严实,得换个新的。”

张敏惊讶地看着他。她本来以为,这位传说中的“兵王”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几句话就镇住场面,没想到他竟然蹲在地上研究起了水管。

“这样吧。”李渊站起身,“大哥,你先找人把水管修好,费用我跟物业沟通,看能不能报销一部分。大姐,你家的损失,我们找个专业的评估下,该赔多少赔多少,但不能狮子大开口。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闹成这样。”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争吵的两人都愣住了,客厅里突然安静下来。

“你谁啊?”女人打量着李渊,“新来的警察?”

“我是内勤组的,今天第一天上班。”李渊说,“以前在部队修过水管,信得过我的话,我帮你看看怎么修最省钱。”

男人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行,我信你。”

女人撇了撇嘴,没再说话,算是默认了。

张敏看着李渊熟练地跟男人讨论着换水管的细节,看着他耐心地给女人解释赔偿的标准,突然觉得,这位“兵王”身上的棱角,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锋利。

三、校门口的等待

下午五点半,市一中的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李渊站在公交站牌旁,看着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涌出来,像一群归巢的小鸟。他提前半小时就下班了,王支队笑着说“内勤没那么多规矩,早点回去陪家人”,张敏则塞给他一本《公安内勤工作手册》,让他晚上有空看看。

“爸!”

李阳的声音穿过人群。他背着书包,跟几个同学勾肩搭背地走着,脸上带着笑。看到李渊时,他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跑过来,把书包往他手里一塞:“你怎么真来了?”

“说了来接你。”李渊接过书包,不轻,里面装着不少书。

“那几个是我同学。”李阳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男生,他们正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看,“他们说……说想看看我爸长什么样。”

李渊挑眉:“我有什么好看的?”

“他们说你是兵王!”李阳的眼睛亮晶晶的,“我跟他们说你能一个打十个!”

李渊敲了敲他的头:“少吹牛。”

父子俩并肩往家走。李阳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事,哪个老师拖堂了,哪个同学被批评了,哪个球队赢了比赛……李渊静静地听着,偶尔应一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李阳的影子已经快赶上他了。

“爸,你真的能一个打十个?”李阳突然问。

“不能。”李渊说,“打架是最没用的解决方式。”

“那你以前在部队……”

“部队教的是怎么保护自己,保护别人,不是怎么打架。”李渊顿了顿,看着儿子,“就像今天那个漏水的事,吵解决不了问题,打更解决不了,得想办法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李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就像我跟同桌吵架,谁也不理谁,作业都没法抄了。”

李渊笑了:“抄作业不对。”

“我知道。”李阳挠了挠头,“就是打个比方。”

路过一家文具店时,李渊停下脚步:“进去看看,想买什么?”

李阳眼睛一亮,拉着李渊就往里冲。他在货架前转来转去,最后拿起一个变形金刚——是擎天柱,比他那个缺胳膊的大了一圈,也新了很多。

“这个多少钱?”李渊问店员。

“89块。”

李阳立刻放下:“太贵了,我不要。”

“拿着。”李渊把变形金刚放进购物篮,“就当是……欢迎我回家的礼物。”

李阳的脸瞬间亮了,抱着变形金刚,走路都带风。

回家的路上,李阳突然说:“爸,我们班主任说,想请你去给我们班开个班会,讲讲你在部队的事。”

“讲什么?”李渊问。

“就讲讲你怎么救人的,怎么破案的。”李阳说,“我们班同学都特崇拜你。”

李渊沉默了一下。他救过人,也杀过人;破过案,也见过太多黑暗。那些故事,他不想讲给孩子听。

“我给你们讲怎么修水管吧。”他说,“比救人实用。”

李阳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四、厨房里的烟火

晚饭很丰盛。苏瑶做了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鲈鱼,还有李悦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李悦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话不多,却总是偷偷看李渊。

“爸,你今天上班怎么样?”她突然问。

“还行。”李渊说,“处理了个漏水的案子。”

“漏水?”李阳嘴里塞满了排骨,“你去修水管了?”

“嗯。”李渊点点头,“比拆炸弹简单。”

苏瑶瞪了他一眼:“吃饭呢,说这些干嘛。”

李悦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这是李渊回来后,她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

饭后,李阳抱着新的变形金刚回了房间,说是要跟旧的那个“认亲”。李悦收拾完碗筷,回房间写作业前,递给李渊一个信封:“爸,这个给你。”

信封是粉色的,上面画着个小熊。李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画,画着一家四口,手牵着手,背景是蓝天白云,还有一个大大的太阳。画的右下角写着:“欢迎爸爸回家——李悦”。

“画得不好。”李悦低着头,耳根红红的,“学了半个月,还是画不像。”

“画得很好。”李渊把画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比我当年在部队画的地图强多了。”

李悦笑了笑,转身回了房间。

苏瑶端着水果走过来,看到李渊手里的画,眼眶红了:“这孩子,偷偷报了美术班,说要给你画张全家福。”

李渊看着苏瑶,突然说:“明天我去给李阳开班会,讲怎么修水管。”

苏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啊,让他知道知道,他爸不光会打仗,还会过日子。”

客厅里,电视开着,在放一部家庭伦理剧。李渊靠在沙发上,苏瑶坐在旁边给他剥橘子。李阳房间传来变形金刚的碰撞声,李悦房间的灯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