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63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7

魏晋时期的主要作家

蔡琰

小传:

蔡琰(yan奄音),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她是东汉着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多才,精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丈夫早死。在董卓之乱中被匈奴所掳,为左贤王妾,流落匈奴12年,生二子。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她赎回,再嫁于董祀。

她的作品今传《悲愤诗》二篇:一是五言,一是骚体。后者有人疑为伪作。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相传也是她的作品。

《悲愤诗》见于《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蔡琰的主要着作

《悲愤诗》—1

原文: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别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释义:

本篇是蔡琰重嫁董祀后,因感伤乱离而作的五言长诗。它通过作者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反映了东汉末年混乱的社会面貌;

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胡兵的残暴,以及广大人民妻离子散,被奴役、被侮辱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归汉后复杂矛盾的心理,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诗中刻画心理细腻、突出。细节描写逼真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首诗对后世自传体的诗作有一定的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