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61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5

诸葛亮的主要着作

《出师表》—2

译文(参考):

臣亮说:先帝(刘备)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完成,就去世了。现在天下局势是(魏、蜀、吴)三国分立,而益州(蜀国)又处于困乏境地之中,这实在是存亡危急的紧张时刻。

侍卫陛下的臣子(我)在朝廷里毫不懈怠,忠于朝廷的我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追念先帝给的优厚待遇,想报恩于陛下(你)。

望您广开言路,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心气。不宜随便看轻自己(不要自卑自轻,而要积极进取,完成先帝未完的事业。)说话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了忠谏之路。

皇帝宫里的侍臣和丞相府所属的官吏,是一体的;升、赏善、好,惩罚恶、坏,不应该有差别(不应该因为他们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若有人做邪恶犯法的事情或做忠善的事情,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断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廉明的政治;不应偏私,使宫内和府内的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是先帝选拔上来留给陛下的。

我以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都要和他们商量之后再施行,一定会弥补缺漏,有益无害。向宠将军的性格、品德和善公正,通晓军事,经以往试用,先帝肯定他行,经过众议推举他任中部督。

我以为军营里的事情,都向他咨询,必然能使军队内部和睦,好的和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所以使西汉兴隆发达。而亲小人,远贤臣,所以使东汉衰败。先帝在时,每次与臣谈论此事,都叹息痛恨东汉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用人不当,信任宦官,致使政治日趋**,造成汉末大乱。)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指郭攸之、费祎、董允、陈震、张裔、蒋琬,他们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愿陛下亲信他们,则汉室的兴隆昌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一个平民(普通老百姓),亲身耕作于南阳(今湖北襄阳县一带),在乱世中苟活下来,不求闻名、显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我出身低微、见识浅陋,屈身俯就于我,三次到草庐中看望、访问我,向我咨询当代的国家大事。因此我十分感激,从此我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失败,受任于败军之时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已经过去21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从事,因此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让其辅佐刘禅完成统一大业)。

我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不力,损害了先帝的英明。因此于五月份率军渡过金沙江南征,深入不毛之地(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变乱)。

现今南方已经安定,兵甲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希望尽我平庸的能力,铲除奸凶(魏国),兴复汉室,迁都回长安(或洛阳)。

这是我之所以报答先帝和效忠于陛下的原因。至于权衡得失,进尽忠言,则是攸之、祎、允他们的责任了。

愿陛下命我讨贼兴复之任,若完不成,则治我罪责,以告先帝之灵。若完不成兴德之任,则追攸之、祎、允等人怠慢(疏忽)之责,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宜自谋,询问征求治国的好办法,审察采纳正确的言论,遵循先帝的遗诏。我不胜受恩感激。我即将远行,临行前一边流泪一边进言,不知所言对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