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47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

农民黄巾大起义在地主阶级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东汉皇朝覆灭。之后在农民的血泊和统一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众多军阀的割据和混战。

例如三国鼎立,相互间的攻伐:袁绍拥兵自重,枭雄曹操,王允除董卓,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孙策入主江东,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刘备入川,火烧连营,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司马懿篡权,智出阴平关……;

又如西晋醒风,相互间的攻伐:蓄志灭东吴,八王之乱,李特起义,刘渊反晋……;

又如东晋十六国对峙,相互间的攻伐:王马共天下,祖逖中流击楫,桓温北伐,淝水之战……;

再如南北朝并立,相互间的攻伐:刘裕成帝业,拓跋珪建北魏,檀道济唱筹量沙,孝文帝改革,侯景反复无常……。

各国、各军阀之间的割据和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例如长安一带,由于战乱,出现了“谷一斗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晋书:食货志》)的惨象。这种现象在当时广大地区都曾出现过。可见这场惨祸的严重程度。

这些割据称雄的军阀大抵是大贵族官僚地主集团中的人物,他们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尽量压迫、剥削人民,在政治上缺乏远见,因此不久都失败了。

最后存留下来的是一些原来出身比较寒微,代表着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人物——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占领北方广大地区的曹操力量最强,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最有贡献。

曹操和他的集团所以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就在于他代表着地主阶级中比较低微的阶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民让步,实行抑制豪强兼并的政策,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随着大贵族官僚集团的统治,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的削弱,和原来比较寒微的中小地主们的得势,当时的思想、文化面貌也发生了显着变化。

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原来统治者的,儒学礼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曹操为代表的中小地主们,受儒家的影响较浅,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方针。

曹操在选拔人才时,实行“用人唯才”的政策,公开主张“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可录用。这就使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和活跃。

各种“异端”思想得到了发展,老庄思想和外来的佛教也日益兴盛。因此,文化思想方面,汉魏之际是一个转折点。这在文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曹操和他的集团不但在政治上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在文学上也体现了这一阶层的艺术兴趣。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歌的作者和提倡者。

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当时许多着名的文人。他们向乐府民歌学习,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打破了两汉以来辞赋独盛的局面,使诗歌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主要形式。

曹操父子和依附他们的文人们都是汉末军阀混战的目击者,他们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很深的感慨和同情;

他们在政治上也都有一定的抱负,新的政治形势给他们创造了施展才能的条件。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很多篇章都相当深刻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也常常吐露出他们及时“建功立业”的雄心。

这些是建安作家的显着特色,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在辞赋和散文中也同样可以见到。这是由社会决定的,但汉代乐府民歌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汉乐府中很多名作大胆地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传统精神,对建安作家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建安作家的作品反映生活的面,比汉代的诗人和辞赋家要广泛得多。

下层人民行子、思妇的情绪被大量写进诗中,也是受乐府民歌启发的结果。

在艺术手法上,汉代乐府的那种浑厚、刚健和朴素的特色,也在建安诗歌中显着地表现了出来。建安作家加强诗句的色泽和光彩,使之更加华美。

在散文和辞赋方面,他们把这些体裁引向清新、活泼的道路,加强了抒情的气氛。

建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也在这时奠定了基础。

历来作家常把建安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反对绮靡柔弱的形式主义文风,和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时,往往提出建安作品来作为效法的典范。唐代陈子昂所提倡的“汉魏风骨”就是最好的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