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综影视进入影视世界 > 第1章 萧澈

综影视进入影视世界 第1章 萧澈

作者:桑泽sangze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07:47:04

在北离太安帝众多皇子中,萧澈身为第十一子,命运颇为坎坷。尚在幼年之时,他便痛失母亲,自此在孤独中默默成长。因缺少来自父皇的宠爱,亦无人悉心教导,一度被众人认为资质平庸,难成大器。

在十三岁那年,萧澈被册封为代王,旋即被太安帝遣往偏远的代州就藩。代州之地,地域辽阔却人口稀少,土地贫瘠,民生艰难。更为严峻的是,代州与北蛮接壤,北蛮地处寒冷的北方,民众多以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为主,性格粗犷豪放。其军队以骑兵见长,机动性强、战斗力剽悍,军事风格与战术迥异于中原国家,时常越过边境,烧杀劫掠,百姓苦不堪言。

萧澈抵达代州后,没有丝毫怨言与退缩。在这方艰苦的土地上,他一待便是五年。这五年间,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之策。渐渐地,代州面貌焕然一新,由往昔的贫瘠之地逐渐变得富裕繁荣,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与此同时,萧澈深知边境局势严峻,一刻也不敢懈怠,积极训练军队,只为保境安民,让代州百姓能有一方安稳的容身之所。

太安十二年,北蛮贼心不死,再次大举进犯边关。烽火燃起,萧澈临危不惧,亲自披挂上阵,统率大军迎击来犯之敌。在他的指挥下,代州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与北蛮的十万骑兵展开了激烈厮杀。最终,萧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大败北蛮,将那不可一世的十万北蛮骑兵斩落马下,扞卫了北离的尊严和代州百姓的安宁。

代州边境,阴云如墨,战云密布,一场生死之战一触即发。萧澈身为代王,深知此次局势凶险万分,在这关乎家国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没有丝毫慌乱,而是沉着冷静地思考破敌之策,决意以智谋扭转战局。

萧澈心思缜密,善于从细微之处洞察先机。在对天文历法的细致研究中,他得知十月朔日将现日食之象。这一发现,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心中有了破敌的妙计。他不动声色,暗中派人在北蛮军营周边及百姓之中四处散播精心编造的谣言:“北蛮人本就残暴好战,此番进犯大汉边境,恶行累累,已触怒上天。上天必将降下惩罚,十月朔日,白昼将现吞日之恐怖异象。”

此谣言如同无形的利刃,在北蛮军中迅速传播开来,如同不安的种子在士兵们心中生根发芽,使得北蛮军队人心惶惶,军心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

终于,十月朔日来临,一切如萧澈所料,日食准时出现。当明亮的白昼瞬间被黑暗所笼罩,太阳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口吞噬。北蛮军队本就因先前的谣言而心怀恐惧,此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恐怖天象,更是彻底军心大乱。士兵们惊恐地望着天空,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不安,阵脚已然大乱。

萧澈目光如电,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战机。他毫不犹豫,果断地下令代州军全力发动进攻。随着一声令下,代州军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地冲向敌阵。他们事先在通往北蛮军营的通道中布置了火油,此时点燃通道,熊熊烈火顺着几条隧道如赤红的火蛇般迅猛地向北蛮军队蔓延而去,瞬间照亮了黑暗的战场。与此同时,萧澈下令投掷火器,火器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准确地落入北蛮军队之中。“轰!轰!轰!”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北蛮军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与火海之中。惨叫声、呼喊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北蛮士兵死伤无数,溃败之势已无法阻挡。

北蛮首领在混乱中勉强收拢残兵,试图向西突围逃生,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萧澈早已算准了他的一举一动,在其必经之路上精心设下了天罗地网。当北蛮残兵踏入埋伏圈的那一刻,早已埋伏在此的代州军如神兵天降,瞬间发动凌厉攻击。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彻云霄。北蛮军队在代州军的猛烈打击下,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北蛮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

经此一战,萧澈声名大噪,威震四方。然而,伴随着他的赫赫战功,“杀神”的称号也不胫而走。有人指责他的手段过于狠辣,认为此战如同“屠军”之举,过于残忍。但他们却忽略了萧澈的初衷,他的所作所为,皆是出于对北离边境的无限忠诚,一心只为让边境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为北境换来了数十年的太平盛世。他的功绩,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值得被永远铭记;他的担当,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平清殿内,气氛紧张而压抑,因北蛮大举进犯的军报,诸位朝臣争吵不休。青王心怀私心,忌惮琅琊王萧若风再添军功,于己不利,故而竭力阻拦琅琊王挂帅出征。然而朝堂之上,叶羽将军不幸被杀,百里洛陈远在西境镇守,面对来势汹汹的北蛮,一时之间竟无合适将领可堪大用。

琅琊王萧若风神色坚毅,向前一步,拱手说道:“父皇,儿臣请旨挂帅出征,愿为我北离击退北蛮,保境安民,请父皇成全。”

青王却急忙出列,面露担忧之色,向太安帝劝道:“父皇,北蛮此次来势凶猛,九弟此去恐有不测,还望父皇另选合适之人,以免九弟涉险。”

太安帝眉头微皱,目光中满是犹豫,他看向身旁的董太师,开口问道:“太师,依你之见呢?”

董太师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北蛮此次进犯,来势汹汹,刻不容缓,应尽快派兵驰援。代州虽在代王治理下,这几年颇有起色,可终究势单力薄,恐难以支撑许久。”

就在此时,浊清匆匆进入殿内,神色恭敬,将一份军报呈上。太安帝接过军报,展开一看,先是面色一惊,继而喜上眉梢,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啊!”

景玉王见状,不禁好奇地问道:“父皇,可是代州有消息传来了?”

太安帝难掩喜悦,说道:“正是最新战报,代州大胜!代王萧澈亲自率军迎敌,竟将北蛮十万骑兵尽数斩落马下!如此一来,代州边境数十年之内,北蛮再无力犯我边境。”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反应各异,有人面露欣喜,有人暗自惊叹。皇室之中,竟出了第二个能与琅琊王媲美的人物,代王萧澈当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青王虽心中不悦,却也不得不拱手说道:“恭喜父皇,天佑北离。”

众朝臣纷纷恭贺:“恭喜陛下!”

太安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好了,代王此次立下大功,待他回朝述职之时,朕自会论功行赏。今日之事已了,退朝吧。”说罢,太安帝起身,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平清殿,只留下殿内众人,或议论纷纷,或若有所思……

景玉王府内,烛火摇曳。景玉王萧若谨微微皱眉,看向琅琊王萧若风,开口问道:“若风,此次代州一战,十一弟萧澈大胜,你究竟作何看法?”

琅琊王萧若风目光坚定,神色坦然,答道:“十一弟能打赢这场仗,成功守住边关,还重创了北蛮,于国于民而言,自然是件大好事。”

景玉王萧若谨轻轻点了点头,却又面露疑虑,缓缓说道:“胜仗自然是值得庆贺,可父皇对代王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若只是单纯论功行赏,为何非要等到他回天启述职的时候呢?依我看,父皇怕是动了别的心思。”

琅琊王萧若风微微思索片刻,语气笃定地说道:“即便父皇召十一弟回了天启,他在这城中并无根基,势力单薄,想来是不会妨碍到兄长你的。”

景玉王萧若谨却依旧有些担忧,皱着眉头说道:“话虽如此,可若是他转而站队青王,那可就麻烦了。青王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若得代王相助,定会如虎添翼。”

琅琊王萧若风轻轻一笑,提醒道:“兄长,你莫不是忘了,从前在宫中的时候,青王对十一弟可没什么好脸色,没少故意刁难苛待他。就冲着这份过往恩怨,十一弟也定不会与青王同流合污的。”

景玉王萧若谨微微一怔,随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也是,是我多虑了。”说罢,二人相对而坐,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唯有烛火噼啪作响,在寂静的室内回荡。

平清殿内,静谧而肃穆。太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看向身旁的浊清,缓缓开口道:“浊清啊,你说说,朕那小儿子,也就是代王,你觉得他这人如何?”

浊清微微颔首,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意,恭敬地回道:“陛下龙章凤姿,诞育的皇子自然个个是人中龙凤,代王殿下也不例外。”

太安帝轻轻叹了口气,神色间流露出一丝怅然,说道:“下了朝之后,朕一直在回想,可不知怎的,竟怎么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朕这些年,对他确实是有所亏欠啊。”

浊清连忙劝慰道:“陛下不必挂怀,等到代王殿下回天启述职的时候,您自然就能好好看看他了。”

太安帝微微点头,又想起了朝堂上的纷争,不禁眉头微皱,说道:“今日朝堂之上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燮儿(青王)和谨儿(景玉王)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浊清心思敏锐,立刻明白了太安帝的意思,斟酌着说道:“陛下,您莫不是想把代王殿下召回天启,将他留在身边?只是代王殿下已是就藩的皇子,若要回来,恐怕朝中大臣们会有所阻拦啊。”

太安帝轻轻“嗯”了一声,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浊清察言观色,看出太安帝确有将代王召回之意,便又接着说道:“不过陛下,若您真想让代王殿下回来,也并非没有办法。代王殿下此次立下大功,而且他离开天启多年,不仅把代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此番更是大败北蛮,足见其能力非凡。一直将他留在代州,确实有些屈才了。况且,他可是镇西侯之后,如今又得了个‘杀神’的名号,能文能武,若能留在陛下身边,必定能为陛下分忧。”

太安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说道:“嗯,你去拟旨吧。封代王为北辰王,再赐他一座府邸,黄金万两,白银千两。”

浊清连忙跪地,恭敬地说道:“是,奴才领旨。”说罢,便小心翼翼地退了下去,着手准备拟旨之事。而太安帝则靠在龙椅上,目光望向殿外,似在思索着代王归来后的种种事宜。

青王眉头紧锁,面色阴沉,语气中满是愤懑地说道:“父皇竟然已经封代王为北辰王,还把他召回天启城了。如今有萧若谨和萧若风兄弟俩与我明争暗斗,这还不够,父皇如此行事,到底是何用意?”

应弦微微低头,眼神中透着谨慎,轻声说道:“殿下,在诸位皇子之中,唯有琅琊王萧若风能征善战,手握兵权。陛下此番召回北辰王,说不定是想借此与琅琊王形成制衡之势,以保朝堂局势的平衡。”

青王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点头道:“你说得倒也在理。萧若风是众多皇子中第一个获封王爵的,而且还是凭借赫赫军功,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又拜了天下第一的李长生为师,学堂小先生,他这些年是出尽了风头。而我这位十一弟,可是继萧若风之后,第二个以军功封王的皇子。连他原来的封号,父皇都毫不犹豫地给改了,如此可见父皇对他的重视程度。这么看来,该为此事着急上火的,应该是萧若谨他们才对。” 说罢,青王微微眯起双眼,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光。

国师于夜色深沉之际,仰观浩瀚星空,细察星象变幻,竟发现当下国运运势极佳,呈现出一派蓬勃昌盛之象。那璀璨星空中,紫微帝星光芒夺目,隐隐指向北方。而此时,北辰王在北方代州大败北蛮,立下不世战功,且正准备班师回天启城。

这星象所指与北辰王的功绩、动向竟是如此契合。国师心中暗自思忖,这或许并非偶然。北辰王此次力挽狂澜,保境安民,不仅彰显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更赢得了民心与威望。结合紫微帝星指向北方这一奇异天象,国师大胆猜测,眼前这位即将归来的北辰王,极有可能便是顺应天命,注定要成为下一任皇帝之人,将引领国家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

代州王府中,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斑驳晃动。萧澈微微皱眉,目光深邃地看向相意,缓缓开口问道:“你说,此番父皇召我回天启,我应不应该回去呢?”

相意神色平静,眼中透着睿智,反问道:“阿澈心中,可想去那趟天启城?”

萧澈微微一怔,嘴角泛起一丝苦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在这件事上,我又哪有选择的权利呢。父皇既已下旨,我便只能遵命而行。”

相意微微颔首,语气坚定地说道:“既然殿下别无选择,那我们便将这既定之路,走得更为顺畅些。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咱们都能应对自如。”

萧澈眼神一亮,心中稍安,接着问道:“那天启城那边,你安排得如何了?一切可都妥当?”

相意自信一笑,胸有成竹地回道:“放心吧,我都已安排妥当,定不会出什么差错。”

萧澈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然,沉声道:“既然父皇执意要将我拉进这权力的棋局之中,那我便偏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让这天下都知道,我萧澈也不是好惹的!”

相意目光坚定地看着萧澈,郑重说道:“殿下放心,相意定会一直追随殿下左右,鞍前马后,绝无二心。”

萧澈轻轻应了一声“嗯”,继而神色一凛,严肃说道:“还有,七星阁绝不能让人发现它是我所掌控的,否则后患无穷。”

相意连忙恭敬答道:“殿下放心,相意明白。”说罢,二人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信任。

天启城,李长生负手而立,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地望向那辽阔苍穹,良久,一声喟叹自喉间溢出:“这天下,又要风云变幻,掀起一番新波澜了啊。”

镇西侯府内,静谧的气氛中透着一丝凝重。百里洛陈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扫视着厅内众人,缓缓开口道:“北境传来的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吗?”

百里成风微微向前一步,恭敬答道:“启禀侯爷,都听说了。代王殿下在北境大败北蛮,如今已被称作是继您之后的新一代杀神,当真是英勇非凡。”

百里洛陈微微颔首,神色间却并无多少欣喜,反而多了几分凝重,沉声道:“他已不再是代王了。陛下刚刚下旨,封代王为北辰王,还召他即刻返回天启城。”

“什么?”百里成风闻言,微微一惊,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禁脱口而出,“这个时候回天启?如今天启城里,诸位皇子之间明争暗斗,局势错综复杂。陛下如此安排,到底是何用意?”

百里洛陈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似是在惋惜,又似是在感慨,缓缓说道:“陛下这是想将北辰王拉入这权力的棋局之中啊。北辰王年少有为,能征善战,本是我北离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可惜啊,卷入这宫廷争斗之中,前路怕是要艰难重重了。”说罢,厅内众人皆陷入了一阵沉默,唯有窗外风声,隐隐传来。

时光匆匆,三个月转瞬即逝。平清殿内,庄严肃穆。身着华服的萧澈步伐沉稳,踏入殿中,俯身行礼,声音清朗而恭敬:“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龙体万安。”

太安帝微微颔首,目光在萧澈身上停留片刻,温和地说道:“平身吧。”

“谢父皇。”萧澈起身,身姿挺拔。随后,父子二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太安帝便示意一旁的浊清,让他带着萧澈前往新赐的王府安置。

萧澈转身面向浊清,微微拱手,态度谦逊有礼:“有劳浊清公公带路了。”

浊清脸上堆起笑容,忙不迭地回道:“殿下言重了,奴才职责所在,不过是听差办事罢了。”

一路上,萧澈对浊清颇为尊重,言行间尽显礼数。这让浊清心中暗自感慨,这种尊重,在其他皇子身上他从未体会过。即便如声名远扬的琅琊王萧若风,平日里也只是表面上一团和气,至于内心究竟有几分尊重,谁也说不清楚。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北辰王府。浊清引着萧澈在府中巡视一番后,恭敬说道:“北辰王府里的一切,都已按照陛下的吩咐安排妥当。殿下您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需求?”

萧澈目光扫视四周,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公公安排得十分周到,一切都很好。多谢公公费心,不知公公可否留下,与我一同喝杯茶?”

浊清摆了摆手,脸上带着恭敬的微笑:“不了不了,老奴还得回宫向陛下复命,就先告退了。”

萧澈微微颔首,目送浊清离去。而在这短暂的相处中,萧澈并未完全隐藏自己的实力,敏锐的浊清隐隐察觉,这位北辰王萧澈的武功定是不低,心中对其又多了几分留意。

浊清匆匆回到皇宫,踏入太安帝所在的寝殿。太安帝正端坐着,神色中透着一丝急切,见浊清进来,立刻开口问道:“你可看出些什么端倪来?”

浊清连忙俯身行礼,而后直起身来,恭敬回道:“陛下,依老奴所见,北辰王殿下的武功已踏入逍遥天镜之境。不过观其内力运转,应是刚进入不久。”

太安帝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与思索,缓缓说道:“如此说来,澈儿的武功竟不在若风之下了?”

浊清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解释道:“若单论武功,二人或许能一较高下。但琅琊王乃学堂李先生的高徒,天资本就出众,又得李先生悉心教导,武功自是不凡。而北辰王早早便去了封地,在天启之时,也从未听闻有高人传授其武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凭自身修炼达到如今境界,足见其天赋异禀,实乃难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