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何雨柱力擒变态秦淮茹 > 第165章 为国争光

四合院:何雨柱力擒变态秦淮茹 第165章 为国争光

作者:日行易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6:50:16

上午九点半,何雨柱和伊琳娜到达图拉冶金联合厂。那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工业园区,烟囱林立、塔吊轰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钢铁与矿渣的气味。

门口早已有一名中年男子等候多时,身着工厂制服,胸口佩戴苏联工人勋章,一看便是有头有脸的技术骨干。

“Дo6po пoжaлoвaть, тoвapnщ xэ Юnчжy.”(欢迎你,何雨柱同志。)

男人主动伸出手,语气热情中带着几分探究。

何雨柱笑着还礼,回以一口地道的俄语:“谢谢您,卡普林同志,我很荣幸能来贵厂学习交流。”

伊琳娜一愣,眼里掠过一丝惊讶。她原本以为自己要负责大部分翻译工作,却没想到这位中国来的技术员不仅听得懂,连说得也比不少俄国大学生都标准。

卡普林大笑一声:“看来我这三天准备的双语讲稿,可以直接烧了!”

众人笑声中,几名苏联工人迎上来,把何雨柱带进主厂房。内部空间宽敞,设备成列如林,各类高压焊机、电弧炉、辐射焊接臂交错分布,操作台上的各色按钮与警示灯不停闪烁。

何雨柱一眼就认出核心区域,那是为625钢管焊接特别设立的双向回旋焊接试验台。设备刚刚从乌拉尔运输到图拉,仅有少数几名高级焊工与科研人员参与过调试。

“我们将从这里开始,”卡普林领着他走近焊接台,一边介绍设备参数,一边说明实验流程,“你将参与明天开始的模拟焊接测试。今天我们会为你做一次演示。”

“我能先看看你们上次的焊接残面数据吗?”何雨柱开口,语速不急不慢,语法准确无误。

卡普林一怔,随即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他招呼一名助手送来一摞焊接档案与图纸,何雨柱坐在一旁仔细翻阅,眉头不时微蹙。他发现苏联工程师采用的是多层次分段焊接法,参数保守,效率略低,而国内实验组提出的“多点同步脉冲焊法”或许能适当调整,提升15%以上的焊接效率。

“你们这个焊道宽度,应该是考虑到钢材强度,但焊接电流偏低了,”何雨柱合上图纸,认真地说,“等我明天试焊时,我想改用180安培电流,温控点升高五度试试看。”

“你已经能做现场技术建议了?”一位旁观的苏联专家忍不住插话。

“我看过同类焊材在高压管道上的实训,”何雨柱坦然道,“不是冒进,是合理试错。”

卡普林沉吟片刻,点点头:“好,我们欢迎实干家。”

随后,他们一起参观了厂内原材料车间与控制室。所到之处,何雨柱都以流利的俄语与技术工人交流,一些本来准备的中文手册、翻译人员都成了摆设。

临近中午,伊琳娜在厂内食堂为他安排了午饭——黑麦面包、奶油土豆炖牛肉、还有一碗腌菜汤。

“你刚才那几句俄语,把他们都震住了。”伊琳娜端着托盘,笑着坐下,“卡普林对你印象很好,说你他见过俄文最好的中国人。”

“咱也不能让国家丢人。”何雨柱喝了口汤,声音不大,却透出一股底气。

“你知道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你的吗?”

“怎么看?”

“认为你不过是个拿了勋章的‘政治代表’,来走走过场,镀层金。”伊琳娜顿了顿,“现在嘛,估计得改口叫你‘工程专家’了。”

何雨柱笑笑,没接话。他知道,真正的尊重不是靠勋章换来的,而是靠能力和本事一点点挣下来的。

午饭后,他又花了两个小时与工程组成员一起复盘了上一轮测试流程,并参与了隔音仓里的操作演示。傍晚时分返回宾馆时,他脑子还在转着电流曲线和热导系数。

回到房间,他洗了把脸,刚躺下就听见有人敲门。

是伊琳娜,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和一份新文件。

“这是联络人传来的消息,说你将有一次‘莫斯科高级专家技术座谈会’的机会,三天后在列宁科学院。你可以申请做一次‘中方发言’。”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可以在苏联技术系统里,正式亮相了。”她轻声说完,神情罕见地带着一丝尊敬。

何雨柱接过文件,沉默半晌,忽然笑了:“也好,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光能吃苦,也能动脑子。”

三天后的莫斯科,小雪未尽,寒意尚浓。

列宁科学院的会议厅位于市中心一栋肃穆的灰色大楼里,红旗在门口无风自展,门口安保森严,来往者皆着正装,言语低沉,气氛庄重而紧张。

何雨柱这一天穿的是灰色呢子中山装,扣子一丝不乱,鞋子擦得锃亮。

伊琳娜站在他身边,替他整了整袖口上的褶皱,低声说:“你今天就代表中国技术人员,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替你们国家争脸。”

“我记得。”何雨柱点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

会议厅内已坐满了来自苏联各大工业研究院、冶金学院、机械制造委员会的专家与代表,还有少数来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察员。会场正前方的主席台上,一面红色幕布高悬,五角星在灯光下闪耀。

这场名为“国际新型合金焊接技术合作研讨会”的会议,其实是一次技术上的小型比武,苏联官方本意是借此展示在焊接设备、工艺理论上的优势。

但如今,中国代表也要发言,而且,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工厂技术员亲自登台——这在许多与会专家眼里,多少有些意外。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之后,前排一名白发专家首先登台,展示了苏联在多层焊接、真空自动焊接方面的最新进展。现场掌声雷动,气氛高涨。

接下来,是中国代表——何雨柱。

他上台的那一刻,台下不少人投来好奇或轻微审视的目光。有人在悄声说着:“这个人就是拿了金星勋章的中国工人?”“听说他来图拉才三天。”

伊琳娜坐在观众席里,心也跟着紧了起来。

但何雨柱神色镇定,把一份手写的讲稿放在讲台上,直接以标准流利的俄语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