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武意之责任 > 第157章 模拟人生(三)

武意之责任 第157章 模拟人生(三)

作者:逍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05:18:01

网络像一张巨大的、黏腻的蛛网,小明就是潜伏在阴影里,耐心等待猎物撞上来的那只蜘蛛。他的“巢穴”是一个光线永远昏暗的出租屋,唯一的亮光是桌上并排的三块电脑屏幕。屏幕的光幽幽地映着他苍白而没什么血色的脸,以及那双过分灵活、时刻闪烁着算计光芒的眼睛。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快得几乎带出残影。聊天窗口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个接一个地弹出。他精准地扮演着各种急需帮助的可怜角色:突遭横祸、亲人重病无钱医治的孝顺儿子;被黑心老板拖欠工资、连回家路费都没有的打工妹;家里失火、所有积蓄化为乌有、孩子嗷嗷待哺的绝望母亲……

文字是他的武器,精心编织的苦难故事是诱饵,而屏幕那头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心中最柔软的那点怜悯与善意,就是他瞄准的猎物。

“大哥\/大姐,求求您了,就五十块,给孩子买点吃的……我给您跪下了!”他熟练地敲出这句话,表情却冷漠得像一块冰。指尖在发送键上轻轻一点,一个带着哭泣表情的符号紧随其后。几乎同时,某个聊天窗口闪烁起来,提示音清脆地“叮咚”一声——红包到账。他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像蜘蛛感受到网线的颤动。迅速点开,收钱,然后手指再次翻飞:“谢谢恩人!您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做牛做马报答您!” 发送完毕,对方的头像立刻被他拖进了那个名为“已收割”的冰冷文件夹。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无情感波澜。他熟练地切换窗口,寻找下一个目标,嘴里甚至能轻松地哼着不成调的歌。他心底甚至升腾起一种奇异的、近乎“崇高”的错觉:**他在帮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帮这些轻易施舍的“善人”们认识人心的险恶。每一次成功的欺骗,在他扭曲的逻辑里,都像一次冷酷的社会教育课。**

---

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打着旋儿扑在小明脸上,带着故乡熟悉的尘土和炊烟的气息。他提着在县城临时买的几样廉价营养品,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漆皮剥落的院门。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在院子一角的小菜畦里费力地拔着几棵稀疏的萝卜。听见门响,她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枯井里投入了一颗石子。

“明儿!回来啦!” 她慌忙在旧围裙上擦了擦沾满泥巴的手,脸上堆满了惊喜的笑容,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小跑着过来,想接过小明手里的东西,嘴里不住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买啥东西,乱花钱……”

小明打量着母亲。几年不见,她似乎更瘦小了,背驼得厉害,像一张被生活反复揉搓又勉强撑开的弓。身上那件洗得发白、袖口磨损得起了毛边的旧棉袄,还是他记忆里的样子。院子里的一切都透着一种捉襟见肘的寒酸,墙角堆着捡来的废纸壳和塑料瓶。一股混杂着酸楚和烦躁的情绪在他心底翻涌——他给家里寄的钱不算少,可这里似乎一点都没改变。

晚饭是简单的稀粥、咸菜和母亲特意为他蒸的一小碗鸡蛋羹。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显得很兴奋,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东家长西家短。小明心不在焉地听着,目光扫过屋里简陋的陈设。忽然,他瞥见母亲枕头边露出半截手机——那是一款极其老旧、屏幕都磨花了的按键手机。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闪过脑海:母亲会不会……也成了别人网上的“猎物”?

这个想法像根刺,扎得他坐立不安。他假装随意地问:“妈,你平时用这手机……就接打电话吧?”

母亲脸上的笑容凝滞了一下,眼神有些躲闪,含糊地应着:“啊,嗯,就……接接电话。偶尔……看看短信。”

小明的疑心更重了。饭后,趁母亲去灶房洗碗的间隙,他迅速拿起那只冰凉的旧手机。翻开通话记录和短信收件箱,几条刺眼的信息瞬间撞入眼帘:

> “张大姐您好!我是市红十字会的王干事。您上次为山区儿童捐助的50元爱心款已收到,孩子们感谢您!现因突发洪水灾害,急需棉被帐篷,恳请您再次伸出援手,积德行善必有福报!账号:xxxxxxxxxxx 王干事”

> “张姨,我是小刘啊!上次多亏您借的200块应急,我妈手术很顺利!可后续化疗费用实在……亲戚都借遍了,求您再帮一把,我给您磕头了!卡号……”

> “恭喜您!手机尾号xxxx用户,您已获得‘感恩回馈’大奖!请速汇800元手续费及税费至指定账户xxxx,即可领取价值十万元豪礼!过期作废!”

发件号码五花八门,内容漏洞百出,拙劣得可笑。汇款金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时间跨度近半年。一股冰冷的怒火“腾”地从小明脚底直冲头顶,烧得他眼前发黑!他,一个靠吸食他人同情心为生的职业骗子,自己的母亲,竟然被同行用如此低劣的手段,一次又一次地收割着那点可怜的积蓄!

“妈!” 他几乎是咆哮着冲进灶房,手机屏幕差点怼到母亲眼前,“这些都是什么?!你看看!你看看!这都是骗子!假的!全是假的!!” 他的声音因为愤怒和一种被羞辱的感觉而扭曲变调。

母亲被他吼得浑身一哆嗦,手里沾着泡沫的碗“哐当”一声掉进铁盆里。她看着儿子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又看看手机屏幕上那些她早已熟悉的信息,脸色瞬间变得灰白。她嘴唇哆嗦着,眼神里充满了慌乱、羞愧,还有一种更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悲伤。她没有辩解,只是慢慢地低下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双手无措地在围裙上反复搓着,水珠和泡沫滴落在她破旧的布鞋上。灶膛里微弱的火光在她佝偻的背上跳动,映出一个无比脆弱而孤独的影子。

“我……我晓得……” 过了许久,母亲才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嗫嚅着,带着浓重的鼻音,“有些……可能是骗人的……”

“晓得?!晓得你还给他们打钱?!” 小明的怒火更炽,他无法理解,甚至感到一种职业被冒犯的荒谬感,“这都是我玩剩下的!低级!他们连编故事都编不圆!你辛辛苦苦省下来的钱,就这么白白扔给这些渣滓?!”

母亲的头垂得更低了,肩膀微微颤抖。她的沉默像一盆冰水,没有浇灭小明的怒火,反而让他更加烦躁。他像一头困兽,在狭小的灶房里来回踱步,最终狠狠地摔门而出,留下母亲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和冰冷的碗筷前,无声地抹着眼泪。

---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沉闷得像暴雨前的低气压。小明憋着一股劲,决心要扭转母亲这“愚蠢”的善良。他不再是那个在网络上巧舌如簧的骗子,而是变成了一个严厉的、恨铁不成钢的反诈教官。

他没收了母亲那台老旧的按键手机,咬牙掏钱给她换了一台最便宜的智能手机。“看着,妈!” 他点开屏幕,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陌生电话,响一声就挂的,别理!显示00开头的、带 号的境外电话,直接挂断!短信里但凡有链接的,不管它说中奖了还是银行出问题了,一律删掉!看都不要看!”

他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强硬地帮母亲注册、开通所有防护功能。“这个,是护身符!有可疑电话打进来,它会提醒你!看到没?” 他指着App弹出的警示信息,像在展示一个万能的法宝。

他搜集了网上各种触目惊心的诈骗案例新闻和短视频,特别是那些针对独居老人的,一遍遍放给母亲看。“你看这个李奶奶,棺材本都被骗光了!还有这个王大爷,被忽悠买了三十万的假保健品!血汗钱啊,一分都要不回来!” 画面里老人痛哭流涕的脸,和小明刻意加重的语气,试图在母亲心里筑起一道恐惧的高墙。

母亲很配合。她戴着老花镜,努力地看着儿子操作,像个认真但理解力有限的小学生。她笨拙地学着在智能手机上划动,记着儿子说的每一个要点。当小明播放那些惨烈的案例时,她看得特别认真,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真实的震惊和同情,不时发出“唉呀”、“作孽啊”的叹息。小明看着母亲专注的样子,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以为自己的“教育”终于起了作用。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一个阴冷的下午,小明正对着电脑屏幕物色新的“猎物”,母亲的电话打了进来。听筒里传来的不是问候,而是母亲带着哭腔、极度不安的声音:“明儿……明儿啊……我、我好像又……又转了点钱出去……”

“什么?!” 小明的脑袋“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击中。他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噪音。“怎么回事?!我不是都跟你说了吗?!装了App!让你别信!别转钱!”

母亲在电话那头啜泣着,断断续续地讲述:“是……是个小伙子打电话来……说、说他是社区新来的办事员小陈……声音可着急了……说我去年申请的啥高龄补贴,材料有问题……系统马上要关了,今天不办好,以后就都没了……要……要我先转500块手续费到一个卡上,他帮我紧急处理……办好了钱和手续费一起退回来……还、还说不信可以打社区电话问……他给了我一个号码……我打了……那边也有人接,说是社区……”

又是“冒充公检法”加“伪造号码”的老套路!低劣!可悲!小明气得浑身发抖,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对着电话怒吼:“假的!全是假的!那个社区电话也是他们一伙的骗子!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啊!那App呢?它没提醒你吗?”

“……提、提醒了……”母亲的声音微弱下去,充满了愧疚,“手机是响了……还闪红灯……可……可那小伙子在电话里催得急,说再不办就来不及了……我一慌……就……就想着万一……万一是真的呢?那补贴……一个月好歹有百十块钱呢……”

“万一?!又是万一!” 小明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天灵盖,所有的耐心和伪装的教育者姿态瞬间崩塌。他对着话筒咆哮,声音尖利得变了调:“妈!你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我跟你说了八百遍!没有万一!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你怎么就油盐不进啊!你那点钱是大风刮来的吗?你捡破烂、省吃俭用攒下的,就这么糟蹋?!” 愤怒像毒液一样腐蚀着他的理智,他口不择言地吼道:“你是不是傻?!是不是老糊涂了?!”

电话那头,母亲的啜泣声戛然而止。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电流微弱的滋滋声。就在小明以为母亲被骂懵了的时候,一个异常平静、甚至带着点疲惫沙哑的声音,清晰地传了过来,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扎进他沸腾的怒火里:

“明儿……妈晓得你气,晓得你为我好。妈也知道,十有**……是假的。”

她顿了顿,似乎在积攒力气,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执拗:

“可是……万一呢?万一……这次是真的呢?万一那个小陈,真是个想帮我办好事的办事员呢?万一那个打电话借钱救妈的‘小刘’,他妈真的等着钱救命呢?”

小明像被施了定身咒,张着嘴,所有的咆哮和指责都堵在喉咙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听见母亲在电话那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带着无法言说的沉重。

“妈每次……其实心里都有个数。”母亲的声音很轻,却像锤子敲在小明心上,“就转一点点。五十,一百,最多……最多也就三五百。这些钱,是我平常……少吃两口肉,少买件衣裳,多捡几个瓶子,总能省出来的。在妈能咬牙顶过去的这个‘度’里。”

母亲的声音里没有委屈,没有抱怨,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朴素至极的逻辑:

“如果……万一是真的,我这点钱,能帮人家渡过一个坎儿,那是积德。如果是假的……”母亲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认命的平静,“……那……那我也高兴。”

“高兴?!” 小明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荒谬感排山倒海般袭来。

“嗯。”母亲的声音异常肯定,“我高兴……是因为这世上,没有真的苦到需要这样骗我这点棺材本的人。没有真的……病得快死却借不到钱的孩子。没有真的……房子烧光了走投无路的可怜人。” 她的语气里,竟然真的透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微光,“被骗了,我就当……花钱买了个‘世上没这人’的安心。心里……反倒踏实点。”

“钱没了,大不了……”母亲的声音透着一股认命后的韧劲,“我多捡几天瓶子,多蒸几顿馍就咸菜,把嘴再勒紧点。几天,咬咬牙,就熬过去了。帮人也好,被骗也罢,横竖……都是几天紧日子的事。妈这辈子,紧日子……过惯了。能把别人……往好里想一点,这紧日子,妈心里……过得没那么慌。”

---

电话早已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单调的忙音,像永无止境的嘲讽。小明僵硬地站在出租屋中央,电脑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惨白的脸,那张平日里能编织出最动人谎言的嘴,此刻死死地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

母亲最后那番话,像一场毫无预兆的、冰冷刺骨的酸雨,将他从头到脚淋了个透心凉。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他无法理解的分量,狠狠砸在他那颗早已被算计和欺骗磨砺得冰冷坚硬的心上。

“万一是真的呢?”

“帮人渡坎儿,是积德。”

“被骗了,高兴世上没这么苦的人。”

“咬咬牙,几天就过去了。”

“往好里想一点……”

这些话语在他脑中疯狂盘旋、碰撞,发出尖锐的噪音。他,一个靠精准戳中人性的弱点、利用同情和善良牟利的职业骗子,第一次被自己猎物的逻辑彻底击溃了。母亲那看似愚蠢、固执的“万一”,那近乎自虐的“咬牙坚持几天”,那宁可被骗也要“往好里想”的执念,像一面扭曲的哈哈镜,照出了他所有行为的卑劣与荒诞。他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和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他赖以生存的“认知”——人心的险恶需要被教训,此刻在母亲那卑微却坚韧的善良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

他猛地转身,踉跄着冲到窗边,用力推开那扇积满灰尘的窗户。深秋夜晚凛冽的风像刀子一样灌进来,吹得他单薄的衣衫紧贴在身上。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试图驱散胸腔里那股几乎要将他撕裂的憋闷和窒息感。楼下是城市永不眠的霓虹和车流,汇成一片虚假而喧嚣的光海。他曾经是这片光海阴影里得意的狩猎者,此刻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渺小和寒冷。

他想起母亲灰白稀疏的头发,想起她洗得发白、袖口磨破的旧棉袄,想起她昏暗灶房里佝偻的身影,想起她笨拙地学习操作智能手机时专注又茫然的眼神,想起她枕头下那个记录着微薄收入和被骗支出的破旧小本子……这一切,与他屏幕上那些精心编造的、催人泪下的苦难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无比讽刺、令人作呕的画卷。他利用的,正是母亲这种人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光。而他,却试图用冰冷的“反诈”教条,去扑灭母亲心中最后一点温暖的“万一”。

一种巨大的、从未有过的虚无感攫住了他。他精心构筑的、用以支撑自己行为的扭曲逻辑世界,在母亲那番朴素到令人心碎的话语面前,轰然倒塌。他赖以生存的“意义”——帮人认识险恶?此刻显得如此可笑和苍白。他算什么?一个吸食着世间最卑微的善意苟活的寄生虫!一个连自己母亲那点可怜的“咬牙坚持”都理解不了的怪物!

小明扶着冰冷的窗框,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他想怒吼,想砸东西,想对着这虚假的夜空咆哮,质问他所熟知的那个充满欺骗和算计的世界,为何容不下母亲那一点点固执的“往好里想”。可他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干涩的、如同砂纸摩擦般的“嗬嗬”声,像一条离水的鱼。

他慢慢地滑坐到冰冷的水泥地上,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电脑屏幕的光依旧幽幽地亮着,聊天软件的提示音还在不知疲倦地“叮咚”、“叮咚”响着,那是一个个潜在的“猎物”在呼唤。那曾是他生活的背景音,是他心跳的节奏。此刻,这声音却变得无比刺耳,像无数根细针扎在他的神经上。

他怔怔地望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头像,那些Id背后,是无数张可能的脸,无数的故事。其中有多少是像他一样的猎手?又有多少……是像母亲那样,明知可能是陷阱,却依然愿意为那渺茫的“万一”而掏出自己“咬牙坚持几天”的微薄积蓄的“傻子”?

母亲最后那句“妈心里……过得没那么慌”,像魔咒一样在他耳边回响。他无法理解。被欺骗,损失了赖以生存的微薄积蓄,怎么会“没那么慌”?把别人往好里想,就能填饱肚子吗?就能抵御这世间的寒冷吗?这逻辑荒诞得像天方夜谭,却又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

他试着在脑中模拟母亲的想法:转账时,她也许真的在祈祷对方不是骗子?收到骗子拙劣的“感谢”短信时(他知道骗子有时会发这种安抚信息),她是否真的感到一丝慰藉?发现被骗后,她默默计算着需要多捡多少瓶子、多省几顿饭时,是否真的因为“世上没这么苦的人”而获得一种诡异的平静?

他模拟不了。他的大脑是精密的欺诈仪器,擅长计算风险收益、洞悉人性弱点,却完全无法处理这种近乎“殉道”般的、自我安慰式的善良。这超出了他认知的边界。他感到一种深切的、冰冷的隔阂,横亘在他与母亲之间,也横亘在他与他所熟悉的世界之间。这隔阂并非源于知识的多少、反诈技能的高低,而是源于灵魂质地最根本的不同。

小明在冰冷的地上坐了许久,久到窗外的喧嚣渐渐平息,曙光开始在天边晕染出一抹灰白。他扶着墙,僵硬地站起来,走到电脑前。屏幕上,还有几个“潜在客户”发来的未读信息,语气焦急而恳切。他移动鼠标,光标悬停在那个熟悉的、用于发送收款二维码的按钮上。指尖冰凉。

他盯着那些充满“苦难”的文字,眼前浮现的却是母亲平静地数着瓶子、蒸着馍馍的样子。那句“往好里想一点”再次清晰地响起。

他猛地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肺里所有的浊气都排空。再睁开眼时,他移动鼠标,没有点发送键,而是点下了右上角的红色叉号——关闭了所有聊天窗口。接着,他动作有些迟钝,却异常坚决地,一个接一个,退出了那些他赖以生存的、承载着无数虚假身份的社交软件账号。

房间里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主机风扇低沉的嗡鸣。幽蓝的屏幕光映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和那双空洞茫然的眼睛。他缓缓转过身,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那张凌乱的单人床,像一具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

窗外,城市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清晰。新的一天开始了,充满了无数的可能与未知。但对于小明来说,某些东西,在他心里,已经彻底死去了,碎裂了。而另一些东西,比如母亲那番话带来的巨大困惑和冰冷的隔阂,却像冰冷的藤蔓,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血肉里。

他倒在床上,拉过带着霉味的被子蒙住头。黑暗笼罩了他,却无法驱散脑中母亲那平静到近乎悲壮的声音。他不懂。他完全不懂母亲那种建立在自我消耗基础上的、近乎信仰的善良逻辑。

**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反驳。最终,他只是更深地将自己埋进带着霉味的被褥里,像一只受伤的兽,在无边的困惑和冰冷的隔阂中,选择了彻底的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