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半岛远行 > 第164章 宝岛行4

半岛远行 第164章 宝岛行4

作者:言之不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04:45:19

班行远的目的非常明确,能帮的就帮。

晚饭问了一下学生们,都不想在饭店吃,虽然还是有特色的,但是终归和内地大同小异,远不如市井味道吸引人,于是士林夜市走起。李敖陪着一起去的,班行远又特意叫来了齐遇姐弟,都到台岛了不打个照面就说不过去了。

春节假期嘛,夜市的人不少,见到班行远一群人少不了合影留念。一路逛吃逛喝,玩儿的挺开心的。在一个小吃店等着小吃出炉的时候,几个人聊起了家乡风味。

“欸?这么说李敖老师也是东北人?那不是和齐遇姐是老乡吗?”

齐遇笑着说:“按照祖籍算的话我是山东的。”

“我祖籍也是山东的,那时候闯关东的有几个不是山东的。所以我的家乡味儿是鲁菜和东北菜。”李敖说。

“我和小秦也一样,父亲喜欢山东菜,妈妈做东北菜。好久没吃过了,李先生也一样吧。”

“原来老兵在的时候还能吃到正宗的,现在老兵越来越少了,很久没吃了,挺想的。”

宝儿瞅了一眼厨房里的材料,拿胳膊撞了哥哥一下。“哥,你看来都来了,是不是满足一下李老师和齐遇姐的愿望?”

齐遇眼睛一亮,“诶呀,宝儿不说的话我都忘了,行远可是厨艺了得。”

只有李敖不明所以,“不是,行远还会做饭?”

“我哥做饭老厉害了。”

班行远爽快的答应了,这次来本来就是要展示内地的人的新形象,自然是越吸引人越好。和老板说了一声,换下外套围上围裙就占据了厨师的位置,把老板都整不会了,这位真的会做菜?

游客们挤在摊位四周都走不动道了,多新鲜呐,看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做饭的机会可不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班行远刚亮了刀工,老板和厨师就知道这位的厨艺非同一般。做了三道菜,地三鲜、锅包肉和芙蓉鸡片,量非常大。除了让三位山东老乡尝到了家乡味外,还让很多游客品尝了一下。

吃饱喝足一群人回住地休息了。

班行远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成了台岛舆论的中心。一个原因是下午接受的那个采访,采访报道后kmt当局如获至宝,这都有正确答案了还等什么,立刻就组织人手开始实施,连修改都不需要直接照搬。至于菜他们,商讨了很多应对办法,但是完全没有用。

班行远的办法是光明正大的阳谋,根本就阻拦不了,越是试图拦着的话越是被动。不但如此,不人看了行远的采访恍然大悟甚至是恼羞成怒。

班行远是真打算帮果一把,烂归烂,但是总要好过坏。

另一个就是班行远的厨艺了。那些看到他做菜,尝到他做的菜的民众纷纷在网上发帖,自发的形成了热议。没办法,在台岛民众看来班行远会做菜这件事情有些过于奇葩了。这得是多么的多才多艺啊,很多人开始讨论班行远究竟会些什么,拉出来的清单非常长。慢慢的这个讨论变成了到底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2月18日赴台第二天,班行远带着师生们到新北市大屯山墓园祭拜了京城大学的老校长蒋梦麟先生。蒋先生是京城大学校史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对京城大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和蔡元培先生相提并论。

祭拜完蒋梦麟校长,班行远一行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绝大多数师生都是冲着故宫三宝中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去的。班行远一家不一样,他们要看的是人文藏品。进了博物馆让刘祥、孙洋、苏丙天各领着一拨人随意逛,班行远带着宝儿、徐贤和一队学生直奔毛公鼎。

作为镇馆之宝,自然有很多游客参观。到达展位后,班行远越俎代庖,直接接管了解说的工作。先秦史可是他的专业领域,毛公鼎还需要听人解说,那就太丢人了。再说了,论权威性有几个人比得上班行远。

班行远先是介绍了毛公鼎的发现和流转,随后开始讲了毛公鼎制作的有关事情,讲了特别多那一时期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讲完后对徐贤说:“小璇啊,给大家讲一讲上面的铭文吧。”

徐贤心说,你有多瞧不起我,用这个考我。做为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铭文是古文字学必学的,铭文大篆书体高度成熟,对徐贤来说和隶定后的汉字没什么区别。流利的把铭文读了一遍并解释了意思,引来一阵掌声。游客里有几个年轻人是少女时代的粉丝,不由得对徐贤充满同情,“还奇怪你怎么老是不参加组合活动,现在明白了。摊上这么一个老师,好可怜啊,这是人学的吗……”

毛公鼎之后是散氏盘,很多观众都跟着一起去了,班行远的讲解太精彩了,本身就是三代先秦史的权威,对那些历史了解的不能再了解了,加上语言生动风趣,观众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第三个青铜器是宗周钟,别的就不看了,因为没字。在中国,青铜器的价值取决于上面有没有铭文以及铭文的多少。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任意挑选同一时期的青铜器,别犹豫,拣字多的选。所以在国博哪怕四羊方尊精美无比,也得给朴实无华的利簋让位,没字没文化就没地位。国博哪天要是借来何尊,四羊方尊更得靠边站。

看着这三个青铜重器,就去了书法展区,这里可有不少好东西,包括一幅班行远心心念念的作品。

先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字当然是好字。班行远一家三口仔细欣赏了好长时间,宝儿和徐贤还拿手指比划临摹。这个帖子上可不只是王羲之的字,还有赵孟頫、唐寅等名家的题跋,当然也少不了那个毁字不倦的某皇帝。

看了一会班行远问宝儿:“说说吧,有什么感想。”

“字还是要无心而为的好。”宝儿说,“这就是王右军随手写的一个便签,信笔而来,没有任何刻意,反而深得自然真趣。其他的人像是赵孟頫、唐寅的题跋也很好,但是多了一份刻意。至于写字最多最大的那个人,还是不提了,倒胃口。我终于明白哥哥为啥要在松石间意上刻字了。”

下一个是《远宦帖》,欣赏了一会宝儿说,“感觉没必要特意看王右军的字了。哥哥那次喝醉后写的《兰亭序》就算真迹也不过如此,看哥哥的字就好了。我们去看《黄州寒食帖》吧。”

三个人走到了《黄州寒食帖》的展位开始欣赏。其实这些书法作品很少同时展出的,也就是班行远来了打过招呼后特意安排的,为此还赠送了一卷班行远所写《兰亭序》的复制品。一边欣赏一边交流着。

“苏东坡和黄庭坚两个人可真有意思。”宝儿一边看一边笑着说,“字是好字,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不愧是‘天下第三行书’,就是格局差了点。”

“这也难免,自身境遇如此。后世藏家对是他的粉丝,也不算过誉。”

“走吧哥哥,我知道你想看的不是这些。”

班行远带着宝儿和徐贤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那幅作品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