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1章 梅雪胡笳梦

浮生重启录 第1章 梅雪胡笳梦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建平四年的雪,比以往来得更急些。

我倚在毡帐门口,看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狐皮帽檐上,忽然想起那年汉宫的梅枝,也是这样被雪压得弯了腰,只是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这一弯,便是一生的宿命。

我本是南郡秭归的寻常女子,名嫱,字昭君。

建昭元年的春天,县里的官吏敲开我家的门,说要选良家子入宫。

母亲摸着我的头发掉眼泪,父亲却捋着胡须笑,说这是祖上积德。

那时的我,梳着双鬟髻,穿着新裁的素纱襦裙,站在雕花的宫门前,看朱漆大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像一只巨兽吞下了最后一丝天光。

宫里的日子,原不像我想的那样。

每日天不亮便要起来梳妆,对着青铜镜描眉画眼。

同屋的傅氏常说,这宫里的画师,手里握的不是笔,是前程。

她往毛延寿的画匣里塞了金叶子,第二日便被传去偏殿侍奉。

我不信这个,总觉得凭自己的容貌,终会有一日得见天颜。

直到那日,毛延寿带着画具来我屋里,目光在我脸上逡巡,说:\"小娘子生得这般美,怎的不懂规矩?\"

我攥紧袖口的帕子,摇头说:\"家中贫寒,实在没有多余的银钱。\"

他冷笑一声,笔尖在绢帛上重重一勾,便毁了我半生的指望。

此后三年,我住在掖庭的最深处,每日只能对着西墙的那方天空数云。

偶尔有老宫人经过,会叹一声:\"多俊的姑娘,可惜了。\"

我知道,我的画像在毛延寿的笔下,是个额生黑痣、眼带泪痕的丑女,元帝自然不会召见这样的女子。

直到竟宁元年的秋天,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朝求亲,后宫里一片哗然。

那些平日里浓妆艳抹的妃嫔,此刻都躲在帷幕后抹眼泪,生怕被选中远嫁塞外。

我跪在椒房殿外,听着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臣妾愿往匈奴,为汉室安宁尽绵薄之力。\"

殿内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接着是元帝暴怒的声音:\"宣王嫱觐见!\"

当我抬起头,看见龙椅上的男子惊得站起身来,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他大概没想到,这被画得奇丑无比的女子,竟有倾国倾城之貌。

可圣旨已下,他只能紧紧攥着御案上的黄绢,指节泛白。

我望着他,忽然觉得好笑,原来这就是我等了三年的天子,原来这就是让我困在这牢笼里的男人。

出塞那日,长安百姓夹道相送。

我坐在辒辌车上,隔着窗纱看人群中的父母,他们的头发已斑白,脸上满是泪水。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极了汉宫深夜里漏壶的滴答声。

这一走,便是永别,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到那个有梅香的故乡了。

匈奴的草原,比我想象中更辽阔,也更苍凉。

呼韩邪单于骑着黑马,在迎亲的队伍前等着我。

他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从额角直到下颌,却笑得像个孩子。

他说:\"阏氏,以后这草原就是你的家。\"

我看着他,想起汉宫的飞檐斗拱,想起西墙的那方天空,忽然觉得,或许在这里,我能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画绢上的一个丑角。

我们的帐殿里,挂着我从长安带来的蜀锦,案上摆着漆木的乐器。

单于会在月光下,听我弹《凤求凰》,虽然他听不懂汉曲,但总会笑着说:\"阏氏的琴声,比草原上的马头琴还好听。\"

第二年春天,我生下了儿子伊屠智牙师,他抱着孩子在帐外奔跑,向整个部落宣告他的喜悦。

那时的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便是余生了,虽然远离家乡,但至少有一个人,把我放在心尖上。

可命运从来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人。

鸿嘉元年的冬天,单于在狩猎时坠马重伤,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阏氏,按匈奴的规矩,你要嫁给我的长子复株累。\"

我如遭雷击,中原的礼教告诉我,这是违背伦理的事,可在这草原上,收继婚制是天经地义。

我抱着年幼的儿子,跪在单于的灵帐前,看着复株累走进来,他的眼睛像他的父亲,却多了几分冷硬。

\"母亲,这是规矩。\"

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没有一丝愧疚。

我想反抗,想带着儿子回长安,可我知道,汉朝不会接纳一个再嫁的匈奴阏氏,而我的儿子,也会成为草原上的弃儿。

我只能咬碎了牙往肚里咽,任由他们给我换上新的嫁衣,跪在毡帐里,听着外面的胡笳声,想起当年在汉宫,我也是这样穿着嫁衣,却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嫁给复株累后,我又生下了两个女儿,须卜居次云和当于居次。

她们有着匈奴人的深目高鼻,却会说流利的汉语,会弹汉曲。

我教她们绣牡丹,绣芍药,绣一切中原的花草,却不敢告诉她们,这些花草,我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了。

每当月圆的时候,我会带着她们坐在帐外,望着南边的天空,给她们讲长安的故事,讲汉宫的梅树,讲家乡的溪水。

绥和二年,复株累单于去世,我的大女儿云嫁给了须卜当,小女儿当于嫁给了当于氏。

她们像我一样,成了维系汉匈关系的纽带。

而我,已经是个鬓角染霜的妇人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角有了细纹,皮肤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光滑,可我知道,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王莽篡汉后,派使者来匈奴,我的女儿云带着女婿须卜当,为了汉匈和平,四处奔走,甚至入宫侍奉太皇太后。

我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在汉宫门口,怀着一丝希望的少女。

元始二年的秋天,我病倒了。

躺在毡帐里,听着外面的风声,像极了汉宫的落叶声。

小孙子跪在我床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祖母,长安的使者来了。\"

我强撑着坐起来,看见使者捧着锦盒,里面是元帝当年赏赐的玉簪,还有一幅画卷。

展开画卷,是我当年的画像,眉如远黛,目似秋水,嘴角微微上扬,像极了初入宫时的模样。

使者说,这是毛延寿伏诛前,最后一幅画,他说,要把真正的美人,还给天下人。

我摸着画卷上的自己,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原来,元帝在我出塞后,曾下令彻查画师受贿一事,毛延寿被斩首示众,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我已经在这草原上,度过了整整三十年,青丝变白发,故乡成他乡。

我把玉簪戴在头上,让使者把画卷收好,说:\"替我告诉长安的百姓,昭君不后悔,只是希望,这汉匈的和平,能长久些,再长久些。\"

临终前,我望着帐外的月亮,忽然想起那年在汉宫,我独自坐在梅树下,看着月亮一点点爬上飞檐。

那时的我,想着或许有一日,能和心爱的人一起赏月,却没想到,这一赏,便是一生。

我想起呼韩邪单于的笑,想起复株累单于的冷,想起两个女儿的哭,想起儿子牙师的闹,忽然觉得,这一辈子,竟像是一场长长的梦,梦里有汉宫的月,有草原的风,有胡笳的泪,有家国的情。

当我闭上眼的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南郡秭归的小山村,溪水潺潺,梅香阵阵,一个梳着双鬟髻的少女,正提着裙摆,向开满野花的山坡跑去,她的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不知道前方等着她的,是怎样的命运。

而这一切,都将随着我的离去,永远埋在这草原之下,唯有那轮汉宫月,还在照着无数像我一样的女子,在命运的长河里,浮沉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