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3章 君心似霜雪

浮生重启录 第3章 君心似霜雪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温泉宫的冬日格外漫长,我日日缠着寿王在后园赏梅,竟真的再未遇见三郎。

武惠妃的病渐渐好转,却常盯着我出神,眼中总闪过一丝我读不懂的忧虑。

这日晨起,寿王正在临摹《乐毅论》,我替他研磨时,忽然看见宣纸上多了一行小字:“太真观银杏,可还记得?”

笔尖在“太真”二字上晕开墨渍,像极了上一世我在度牒上的泪痕。

“寿王何时开始写起了小字?”我笑着打趣,心中却警铃大作。

上一世,他从未提过太真观,此刻却无端写下这三个字,难道他也有了前世记忆?

他抬头看我,眼中闪过一丝晦涩:“昨日随陛下散步,听他说起太真观的祈福法事,倒想起你爱捡银杏叶夹在书里。”

我手中的墨锭“啪”地掉进砚台,墨汁溅在他袖口。

他却不在意,伸手替我擦去指尖墨渍:“怎么了?脸色这般苍白?”

原来,命运的齿轮仍在转动。

即便我日日避开飞霞殿,三郎仍在谋划将我送入太真观。

我望着寿王腰间的双鱼玉佩,突然想起上一世他临别的眼神——那不是疏离,而是明知不可违的绝望。

“寿王,”我抓住他的手,“我们回寿王府吧,婆母的病既已好转,何必再留在此处?”

他愣了愣,刚要说话,殿外突然传来内侍通报:“陛下赐寿王妃太真观度牒,明日辰时起,便要入住观中为窦太后祈福。”

手中的笔“咔”地折断,寿王霍然站起,玉佩在腰间撞出脆响:“母妃从未提过此事!”

内侍低头不语,我却看见他袖中露出一角明黄圣旨,上面的“太真”二字刺得人睁不开眼。

果然,武惠妃召见我们时,殿中还坐着三郎。

檀香混着龙涎香,熏得我头晕。

“瑁儿,”武惠妃声音疲惫,“太后托梦,说需杨氏女入观祈福,方能保我李家江山。”

寿王握紧我的手,指节发白:“母妃,杨玉环是儿臣的妻——”

“寿王,”三郎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真观距寿王府不过半里,待祈福期满,自会让王妃回去。”

他望向我,眼中闪过一丝我熟悉的灼热,“何况,窦太后庇佑,也是寿王妃的福分。”

我盯着他腰间尚未拼成的双鱼玉佩,突然福身行礼:“陛下与婆母为臣妾费心,臣妾自当遵旨。”

寿王猛地转头看我,眼中是压抑的痛楚,却不知,上一世我哭闹反抗,只会让三郎更坚定夺媳的决心。

这一次,我要自己走进太真观,再亲手撕开这张网。

太真观的银杏叶已经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观主接过度牒时,我趁机将金镶玉牡丹簪塞进她掌心:“劳烦观主将此物交给寿王,就说……就说臣妾每日都会在银杏树下抄经,等他来取。”

当晚,寿王果然翻墙而来。

月光透过窗纸,照见他肩上落着的梨花瓣——原来华清宫的梨,比蜀州开得更早。

“为什么要答应?”他抓住我手腕,“我去求母妃,求陛下……”

“求什么?”我打断他,“求他们看在父子情分上,放过我们?”

上一世的教训告诉我,皇权面前,亲情薄如蝉翼。

我捧起他的脸,指尖抚过他紧蹙的眉,“寿王,你可记得,在洛阳老宅,你说要护我一世?”

他眼中泛起水光,像那年中秋的月光:“记得,怎么会不记得?”

“那便等我。”我取下他腰间的双鱼玉佩,塞进他掌心,“待银杏再黄时,我定要带着这玉佩,堂堂正正回寿王府。”

他望着玉佩,突然低头吻我,带着近乎绝望的力道,仿佛要将这离别之苦,全化在唇齿间。

此后三月,我每日在银杏树下抄《道德经》,墨迹染黄了三张宣纸,寿王却再未出现。

直到春分那日,观主突然递给我一支累丝金凤钗——正是上一世鎏金聘盒里的那支,凤羽上的明珠还沾着晨露。

“寿王殿下说,”观主低声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攥紧金凤钗,忽然听见墙外传来马蹄声。

三匹白驹踏碎满地杨花,为首的少年勒住缰绳,玉冠流苏在阳光下晃出银光:“可是太真观的太真娘子?”

是寿王。他翻身下马时,腰间空荡荡的——双鱼玉佩在我袖中发烫。

“我来看你抄的经。”他笑着伸手,掌心躺着片完整的银杏叶,“观主说,你总捡落叶夹在经卷里。”

我们坐在银杏树下,他替我研墨,我却在宣纸上画了只双鱼。

他望着墨迹,忽然轻声道:“那日在飞霜殿,陛下问我,若有一日要在皇权与挚爱间选,我会如何选。”

我笔尖一顿,墨汁滴在双鱼眼睛上,像滴泪。

“我说,”他握住我握笔的手,“皇权是水中月,挚爱才是掌心珠。”

他低头吻我指尖,“可陛下笑了,说月碎了还能重圆,珠碎了便再难寻。”

原来,三郎早已在试探寿王。

我望着他眼中倒映的自己,忽然明白,上一世的悲剧,从来不是偶然。

当皇权盯上掌心珠,唯一的结局便是珠碎月残。

“寿王,”我将金凤钗别在他发间,“待我出观之日,你可敢与我私奔?去蜀州,去岭南,哪怕是天涯海角……”

他突然愣住,眼中闪过挣扎。

远处传来观钟声响,是晚课的时间。

“我该走了。”

他起身,拍去衣上落叶,“明日,我会带荔枝膏来。”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金凤钗的珠串在风中轻响。

上一世,我总以为他会像三郎般果断,却忘了他只是个被皇权圈养的皇子,连反抗的羽翼都尚未丰满。

是夜,我梦见寿王在洛阳老宅的梨树下等我,树上却开满了银杏叶。

他转身时,腰间玉佩碎成十二片,每片都映着三郎的脸。

惊醒时,发现金凤钗的珠链不知何时断开,明珠滚落在银杏树根下,像极了马嵬坡的月光。

次日,寿王没有来。

第三日,也没有。

直到第七日,观主送来一封无字信,展开时,一片荔枝壳从纸间飘落——是岭南的荔枝,却是枯干的壳。

我忽然想起,上一世在太真观,寿王最后一次见我,便是送了荔枝膏,然后带着满身疏离转身。

原来命运的红线,早已在我们指尖打了死结,我越是想挣脱,便勒得越紧。

银杏开始抽新芽时,观外来了顶明黄步辇。

三郎独自走进观中,望着我抄经的银杏树,忽然道:“太真可知道,朕为何选这里?”

他指尖划过树皮,“当年朕为临淄王时,曾在这树下遇见一位女冠,她说朕有天子之相。”

我垂眸盯着经卷上的“道”字,墨色已淡:“陛下是想说,这太真观,是陛下的天命所归?”

他忽然笑了,笑声惊飞了枝头寒鸦:“太真聪慧,难怪寿王将你视若珍宝。”

他凑近,龙涎香盖过了沉水香,“可珍宝若被尘埃蒙了光,朕便想替他擦一擦。”

我猛地后退,袖中双鱼玉佩硌得掌心生疼。

原来,他从来不是为窦太后祈福,而是为了这颗被寿王珍藏的明珠。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寿王闯进来时,衣摆还沾着晨露:“陛下,母妃唤您回宫。”

三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去。

寿王冲到我面前,抓住我发抖的手:“别怕,我在。”

我望着他苍白的脸,突然明白,这一世,我们终究还是困在了皇权的蛛网里,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丝线缠得更紧。

银杏新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极了上一世太真观的钟声。

这一次,我不再是等待被拯救的明珠,而是要做握剪的人——哪怕剪断红线时,会割伤自己的手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