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17章 安乐残烛

浮生重启录 第17章 安乐残烛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泰始七年秋。

安乐公府的烛火总在三更熄灭,像极了五丈原的将星。

我摸着案头姜维的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的字迹已被泪水洇开,旁边还留着黄皓的批注:“奴婢愿随陛下受辱。”

这个被董允骂了十年的宦官,终究还是用命,践行了这句话。

窗外的胡笳声换成了楚调,不知道是哪路降臣在唱《楚辞》。

我望着兵器架上的空剑鞘,忽然想起建兴六年街亭之战,王平用“承业”剑砍断张合的箭簇,剑刃上的缺口,此刻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张氏的绣绷躺在妆匣里,上面的雏凤早已断线,像极了她死在洛阳时,未说完的“璿儿......”。

三皇子谌的玉佩还挂在腰间,刻着“北地王”三字,却在他自杀那日,被司马昭的谋士踩碎在昭烈庙前。

“陛下,该服药了。”

老仆捧着参汤进来,袖口绣着的云雷纹,是巧儿临终前教他的。

我望着汤碗里的枸杞,忽然想起成都的桑田,诸葛亮的遗表说“桑八百株”,此刻却连桑树皮,都成了洛城贵胄的补药。

更漏声在秋风中断裂,像极了蜀汉的国运。

我摸着旧玉珏,裂痕处终于不再发烫——景元五年在洛阳城捡到的半块玉璧,此刻正与它严丝合缝,形成完整的“汉祚永延”。

原来命运的馈赠,早在章武三年便已注定,只是我到此刻才明白。

“陛下,”老仆忽然跪地,取出一卷蜀锦,“这是姜维将军的副将冒死送来的......”

我展开蜀锦,看见血写的“克复中原”四字,边角还绣着八阵图——那是诸葛亮教姜维的最后一课,此刻却成了绝笔。

烛火突然爆起灯花,将我的影子投在墙上,竟似个握剑的姿势。

我望着墙上的影子,忽然想起建兴十二年在五丈原,诸葛亮的影子也是这样,被烛火拉得老长,最终化作天边的殒星。

泰始七年的秋,比景耀六年的雪更凉。

我听见自己的咳嗽声,像极了法正临终前的咳血,像极了诸葛亮最后的叹息。

老仆在一旁抹泪,我却轻笑——终于要解脱了,终于不用再对着司马昭的笑,说着违心的话。

“把密信烧了吧,”我对老仆说,“还有丞相的羽扇,葬在桃树下。”

他怔住,随即点头,眼泪滴在蜀锦上,将“克复中原”晕成血色。

我望着窗外的桃树,花瓣早已落尽,却在枝桠间,藏着朵未开的花苞,像极了成都射山的落英。

临终前,我看见诸葛亮站在烛火里,羽扇轻摇:“阿斗,这一世,你做得很好。”

我想笑,却咳出鲜血,染红了他送的《六韬》——上面的“亲贤臣远小人”,早已被我的眼泪,泡得模糊。

玉珏在掌心发烫,与玉璧发出最后的共鸣。

我忽然明白,重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让我在每一个节点,都清清楚楚地痛,明明白白地哭,然后笑着说“此间乐”,替所有为蜀汉流过血的人,守住最后的尊严。

安乐公府的烛火,终于在四更熄灭。

我听见老仆的哭声,听见胡笳声远了,听见桃树枝桠折断的声音——那是丞相的羽扇,终于落在了桃树下,像极了五丈原的秋风,卷着军旗,永远停在了蜀汉的天空。

(本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