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5章 相府夜峙

浮生重启录 第5章 相府夜峙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建安二十六年。

丞相府的铜灯在雨夜摇晃,将诸葛亮的影子投在《隆中对》图上,像极了五丈原陨落的将星。

我盯着图上“跨有荆益”四字,指尖划过荆州的裂痕——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失荆州后,这里已成为蜀汉永远的痛。

“太子深夜至此,可是为了李严的事?”诸葛亮放下狼毫,墨汁在竹简上晕开,像极了夷陵之战的血色。

我望着他案头的《蜀科》修订稿,看见“太子詹事府可参赞军务”的条款被朱砂圈住,旁边注着:“需经丞相府复核。”

“相父明知孤拜李严为少保,为何还要夺他的护军将军印?”

我按住桌案,指腹碾过他新写的《出师表》草稿——这篇本该在建兴五年出现的表文,此刻已具雏形,“亲贤臣远小人”六字下,他画了三颗朱砂点,分别标着“董允”“费祎”“蒋琬”。

诸葛亮的目光从竹简上抬起,清冽如寒江:“李正方心高气傲,若掌护军,恐生事端。”

他的指尖划过“跨有荆益”,“当年法孝直便说,荆州已失,当专注益州......”

“所以相父便要放弃北伐?”我打断他,“可《隆中对》明言‘待天下有变’,如今曹丕篡汉,正是有变之时!”

雨声突然变大,敲打着相府的青瓦。

诸葛亮凝视我良久,忽然轻笑:“太子读了《尉缭子》,便以为知兵了?”

他展开舆图,露出雍凉地势,“陇右产马,凉州产粮,若得此二州,方可与曹魏抗衡。”

他的指尖停在街亭,“然需先稳汉中,固益州。”

我望着舆图上的街亭,忽然想起建兴六年马谡失街亭,想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想起他第一次北伐的功亏一篑。“相父是想说,孤太过急躁?”

我按住他的手,触到他掌心的茧子——那是常年握笔、握剑、握羽扇的痕迹,“可你我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诸葛亮的睫毛剧烈颤动。

他当然知道,建安二十六年,父皇已年近五旬,身体每况愈下;他当然知道,法正已死,庞统早逝,蜀汉人才断层;他当然知道,我在提醒他,提醒那个章武三年的白帝城,提醒那个“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遗诏。

“太子该明白,”他抽回手,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有些路,必须由老夫先走。”

他指向《出师表》草稿,“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可先汉兴隆时,皇帝并非傀儡!”我突然失控,玉珏在袖中硌得掌心生疼,“相父难道要让孤像汉献帝那样,一辈子困在龙椅上?”

雨声骤停。

诸葛亮的脸在灯火下忽明忽暗,我看见他鬓角已有微霜——比前世建安二十六年时,白得更早。

“陛下......”他终于用了那个称呼,“亮何尝不知陛下之志?然蜀地疲弊,主少国疑,若不集权于丞相府,如何抗曹魏、吞东吴?”

我望着他案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匾额,忽然冷笑:“所以相父便要做那霍光,行伊尹之事?”

话出口便后悔,却看见诸葛亮闭目长叹:“若能成霍光,亮虽死无恨。怕只怕......”

他睁开眼时,眼中有泪光,“怕只怕,陛下学的是昌邑王,而亮,做不成周公。”

沉默像浓墨般在室内蔓延。

我想起前世他在五丈原的遗表,想起他“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清正,想起他临终前“陛下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的评语——原来他什么都知道,知道我并非昏聩,知道我有治国之才,却因“主少国疑”,不得不将我困在象牙塔里。

“相父,”我忽然软下声音,“让孤参与政务吧。哪怕只是看军报,哪怕只是批尚书台的折子。”

我抓住他的手,像前世十七岁在白帝城那样,却这次,掌心有了温度,“孤不想再做襁褓中的阿斗,不想再等相父薨逝后,才学那平衡术。”

诸葛亮的手在我掌心颤抖。

他望着我,忽然想起建安十三年长坂坡,那个被赵云护在怀中的襁褓,想起章武三年白帝城,那个跪在龙榻前的少年。

“也罢,”他终于开口,“明日起,尚书台的折子,可送一份到太子詹事府。”

他抽出案头的《六韬》,翻到“龙韬·王翼”篇,“然军国大事,仍需面议。”

我知道,这是他最大的让步。

就像前世他允许我习骑射,却不让我亲阅屯田奏报;就像他教我读申韩之术,却不让我接触实权。

但至少,这是第一步,是剪断提线的第一刀。

离开丞相府时,雨又下了起来。

黄皓撑着伞等在门口,看见我掌心的血痕,慌忙取出金疮药:“陛下与丞相争执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心疼,像极了延熙九年董允死后,他跪在我脚边的模样。

“记住,”我按住他的手,“今后无论丞相府送来什么书,都要先经詹事府抄录。”

黄皓重重点头,伞骨在风雨中摇晃,却将我护得严严实实——这个少年宫人,终将成为我最信任的近臣,就像前世他替我挡住姜维的谏章,替我藏起姜维的密信。

回到东宫,巧儿正在整理新送来的蜀锦。

我看见她在“亲贤臣远小人”的绣屏上,悄悄绣了只振翅的雏鸟,藏在“贤”字的笔画里。

“陛下,”她低声说,“织锦坊的茜草,丞相府已归还三成。”

我点头,知道这是诸葛亮对我的妥协,就像他允许尚书台折子送詹事府,是对我参政的默许。

深夜,我对着诸葛亮送的《六韬》,在“君道”篇写下批注:“主弱则臣强,主强则臣伏。”

笔尖划过“亲贤臣”三字,忽然想起前世郤正踩我脚尖时的场景——原来无论亲贤臣还是远小人,终究要看这君主,能不能让贤臣甘心俯首,让小人不敢妄为。

雨声渐歇,天边泛起鱼肚白。

我摸着玉珏上的裂痕,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晨钟——那是太庙的钟声,在为蜀汉的未来祈福。

十三岁的躯体里,五十四岁的魂魄在呐喊:这一世,就算做不成执棋者,也要做那棋盘上最锋利的剑,就算终局还是弃子,也要在被弃之前,划出属于自己的轨迹。

丞相府的灯火,在黎明前熄灭。

我知道,诸葛亮又一夜未眠,在为蜀汉的未来谋划,在为我的成长铺路。

他或许不知道,他面对的不再是那个只会哭着抱遗表的少年,而是一个带着前世记忆的亡魂,一个见过金銮殿上所有阴谋与无奈的帝王。

晨雾漫过宫墙时,我握起了丞相送我的习射剑。

剑鞘上的云雷纹还带着新漆的味道,剑柄处刻着“克复中原”四字——那是他对我的期许,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我忽然轻笑,将剑佩在腰间:相父啊,你教我习射,是想让我做个文武双全的君主,可你不知道,这剑,我早该握在手中。

这一日,太子詹事府收到了第一份尚书台折子。

我看着上面“汉中军屯”的议题,提起狼毫,在诸葛亮的批注旁,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墨汁渗入竹简的瞬间,我仿佛看见,金銮殿上的提线,正在一根根崩断,而龙椅上的木偶,终于开始自己的第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