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1章 击鼓退敌

浮生重启录 第1章 击鼓退敌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桴木鼓槌碾过掌心薄茧时,我听见指节在油皮鼓面上敲出闷雷般的回响。

十年磨砺的茧子硌得虎口发疼,却比父亲临刑前塞给我的那柄铁胎弓更称手——那时我才十三岁,跪在临安府大牢的草席上,看他用指甲在石墙上刻下\"击鼓退敌\"四字,血珠渗进砖缝,像极了此刻鼓面上斑驳的旧痕。

金山寺的铜钟恰在此时撞响,混着江底漩涡的呜咽,将三十六面战鼓连成的声浪托上九重天。

金兵的楼船正从芦苇荡里挣出,十二道桅杆上的狼头旗被火光照得通红。

我忽然想起父亲头颅落地那日,监斩官的皂靴碾过雪地上的血渍,将红梅般的血迹踩成暗褐色——此刻江心倒映的火光,竟与记忆中刑场的灯笼重叠。

亲卫青鸾的声音穿透鼓膜:\"夫人,第三道烽烟!\"

她腰间悬着的短刀正是我去年所赐,刀柄缠着淮河带回的红绳,此刻正随着战船颠簸撞击着她的甲胄,发出细碎的清响。

低头扫过腰间牛皮箭囊,十二支雕翎箭尾的红缨是韩世忠亲手所扎。

他总说红缨要浸过淮河的冰水才够利,却没说过编结时被竹篾划破的掌心。

指尖抚过箭簇,淬火时留下的灼痕还带着微凸的触感,这是楚州铁匠铺的老匠人教我的:\"箭头带疤,方能见血封喉。\"

如今这些箭簇即将饮金兵之血,正如十年前我用父亲遗留的断箭,射穿第一个企图欺侮我的京口军汉的发冠。

\"换鼓槌。\"

染血的桴木在腰间牛皮带上一磕,木屑混着汗渍簌簌而落。

青鸾早已捧着浸过桐油的枣木槌候在五步外,槌柄上刻着的缠枝纹是她昨夜连夜所雕,说是能护我避刀箭。

指尖触到温热的槌柄时,江风突然卷着硝烟灌进口鼻,混着芦苇燃烧的焦苦——是黄天荡的水哨发来讯号,金兀术的十万大军终于撞进了我们布下的\"口袋阵\"。

鼓声再起时,我分明看见最前排的宋军战船船头溅起的浪花里,倒映着我猩红如血的披风。

这是今日第三通鼓,却比晨起时的初鼓更响三分。

十年前在京口大营学角抵,教头老陈总说我腰马合一的架势像头小豹子,却不知我每晚偷练时,总在靴底藏着父亲留下的铁箭头,踩着碎石练步法。

如今这双磨出硬茧的脚稳稳立在三丈高的楼船顶层,任战船在浪涛中起伏,竟比当年在角抵台上更稳当。

\"看!夫人的鼓点变了!\"

不知哪艘战船上的士卒喊了一嗓子。

声浪中夹杂着兵器相接的脆响,我垂眼望向江心,原本呈雁翎阵推进的战船突然如活鱼摆尾,左翼二十艘艨艟竟在急流中生生折出个锐角——昨夜与韩世忠在中军帐推演时,他曾用剑尖在沙盘上划出这个弧度,说像极了我舞剑时挽出的剑花。

此刻借着退潮的水势,战船吃水线压得极低,船头犁开的浪花里,隐约可见水下暗桩的影子,那是我们用三个月在江底布下的\"狼牙阵\"。

指尖在鼓面上碾出个颤音,三十六面战鼓同时转调,如万千雷霆砸向江面。

我看见最前排的金兵战船突然顿住,狼头旗下的统军将领正举着令旗嘶吼,却没看见他脚下的甲板已被暗桩划破,江水正咕嘟咕嘟涌入舱内。

十年前父亲被斩前说的话,此刻在鼓膜上震得发疼:\"梁家女儿的箭,要射穿贼子的咽喉;梁家女儿的手,要握住天下的刀柄。\"

那时我不懂何为\"天下的刀柄\",直到遇见韩世忠,才明白这刀柄,是战鼓,是令旗,是千万士卒眼中的星火。

初遇韩世忠的那个雪夜,我正把营妓的银牌拍在角抵台的桐木桌上。

银牌边缘的齿痕是三年前咬出来的,那时我宁肯崩掉半颗牙,也不愿用这牌子换一口热酒。

对手是个五大三粗的军汉,攥着我手腕时指节咯咯作响,却不知我早在父亲的旧书信里读过分筋错骨手的解法,每招每式都对着伙夫老陈的擀面杖练过百遍。

倒地时故意露出的靴底铁箭头划过他小腿,不是为了伤人,而是要让暗处的人看见——看见这营妓的身份下,藏着西军斥候的血脉。

末席那个穿青布斗篷的汉子正盯着我腰间,握剑柄的指节泛白。

他靴底的红泥出卖了他,那是歙州山区独有的土色,父亲曾说过,方腊之乱时,宋军斥候常在那片红泥地上打暗号。

我故意往他手边凑了凑,让银牌上的\"京口营妓\"四字扫过他褪色的衣摆,却在擦肩而过时,闻到他斗篷下淡淡的血腥味——是新伤,混着铁锈与艾草的气息,该是两日前进过山林。

\"姑娘这手分筋错骨,倒像是跟西军的老兵学的。\"

他接过我递去的铁胎弓时,掌心的老茧擦过我虎口的箭疤。

那道疤是去年冬练箭时,弓弦崩断留下的,老陈说这是\"兵器认主\"的印记。

我故意在他手边顿了顿,指尖划过他剑柄上的凹痕,那是长期握剑磨出的月牙形缺口:\"军爷倒是好眼力,可惜这双手,本该握刀枪,却只能握骰子。\"

话尾带了丝颤音,像极了角抵台上那些卖笑的姑娘,却在他抬眼时,迅速敛去眼底的锋芒。

他突然将铁胎弓拉成满月,十二步外的酒旗应声而断。

雪片落在他发间,映得那双眼睛亮如寒星。

我看见他拉弓的姿势,正是西军神臂弓的标准手法,手肘微屈的角度分毫不差——父亲曾在狱中画过这姿势,说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才能拉出这样的弧线。

\"某家韩世忠,刚从睦州回来,身上只有买酒的碎银,却想买姑娘手中的弓。\"

他说话时,剑柄上的红绳轻轻晃动,那是用方腊叛军的军旗所编,父亲当年也有一根同样的。

我看着他腰间那柄连剑鞘都磨破的宋剑,突然笑出声。

营妓的身份是刻在骨血里的耻辱,可父亲临刑前说过,梁家的血脉里流的是陇右的风沙,不是秦淮河的脂粉。

指尖划过他握弓的手,故意在他掌心写了个\"梁\"字,用的是父亲教我的军中信道——三横两竖,暗藏\"斩\"字剑诀。

当他掏出那袋碎银时,我听见自己心跳如鼓,却比刚才角抵时更响——这一赌,赌的是余生的刀光剑影,赌的是让\"梁\"字重见天日的机会。

\"跟着我,可是要睡草垛、啃冷饼的。\"

他的碎银落在我掌心时还带着体温,混着雪粒的凉意。

我突然将银子抛进雪堆,反手抽出他腰间的宋剑,在月光下挽了个漂亮的剑花。

剑穗扫过他错愕的脸,我压低声音:\"将军可知道,我祖父曾是种师道麾下的神臂弓教头,父亲在刘延庆帐下当斥候时,能在三十步外射穿辽人的锁子甲?\"

剑刃映出他眼中的微光,像看见失散多年的旧友,\"我这双手,该握的是鼓槌,是令旗,是天下大义——而不是骰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