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浮生重启录 > 第5章 独倚危楼

浮生重启录 第5章 独倚危楼

作者:信手闲书聊东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2:51:18

晚年住在临安小楼,窗下小巷终年泛着青苔。

邻家女子来学词,总盯着我鬓边银簪笑:“先生的簪子,怎的总戴不正?”

那是用沈砚之留下的残砚磨的玉簪,砚石里夹着细砂,磨了整宿才成,簪头总有些歪斜,倒像极了这一辈子,总戴不正的“才女”头衔。

写《永遇乐》那日,元宵爆竹声震得窗纸发颤。

我对着铜镜插戴花黄,忽见镜中叠着两个身影:一个是汴京荡着秋千的少女,鬓边簪着明诚送的白梅,裙角沾着溪亭的水草;一个是两鬓成霜的老妇,簪子卡在白发里,镜面上蒙着层薄灰,像盖着半阙未填完的词。

指尖抚过《漱玉词》稿页,墨迹里浸着四十年光阴——原来这一辈子,不过是用才情做线,将碎了又碎的魂灵,穿成一串照不亮人间的、冷词。

午后阳光斜照,邻家女子捧着新抄的《声声慢》来问:“‘寻寻觅觅’是寻什么?”

我望着她腕间晃荡的银镯,忽然想起母亲的翡翠镯,在《诗经》竹简上泛的冷光。

“寻的是碎玉啊。”我说着摸向案头残砚,砚池里凝着昨日的墨,“年轻时以为碎玉能拼回,后来才懂,每片碎玉上都刻着‘此生长好’,可这‘好’字,从来都是反话。”

她似懂非懂,目光落在我耳后朱砂痣上——那里有道浅疤,是张汝舟扯发时留下的,如今倒像颗褪了色的红豆。

入秋时收到吴兴来信,说有人在旧市集淘到半方青铜镜,镜背刻着“易安摹”三字。

我握着信站在檐下,看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恍惚看见明诚在甲板上追稿页的模样。

镜背的海兽纹,是否还带着当年江水的腥?他临终前未说完的“勿负”,是否早刻进了青铜的锈里?

夜里翻出沈砚之的残砚,砚底他刻的“碎玉可拾”四字已被磨得模糊,却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他当年探监时,袖口沾着的、未干的墨。

冬至前夜,我在火盆里烧旧稿页。《金石录后序》残页遇火时,“每获一书”四字突然清晰,想起归来堂的烛,赵明诚的笔,还有沈砚之在西湖边说的“词魂难灭”。

火苗窜起的瞬间,仿佛看见三个身影在火光里重叠:赵明诚捧着青铜鼎转身,张汝舟举着玉连环狞笑,沈砚之抱着残稿流血——原来这世间的男子,终究是要你用半世去懂,懂他们的痴,懂他们的贪,懂他们藏在袖口的,究竟是弃城令牌,还是替你暖手的炭。

除夕独自登飞来峰,风掀起我破旧衣袂。

山下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为我而燃。

忽然想起父亲曾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若我真的无才,又怎能将满心碎玉酿成词,让后世之人读时,会在某句“冷冷清清”里,替我流尽前世今生的泪?

暮色里,我轻声吟起新作的半阙,山风掠过松林,恍惚传来归来堂烛火轻响。

那个说“易安,这字该这样写”的少年郎,终究还是随着金石一起,埋进了岁月的坟茔。

而我袖中藏着的,是用四十年血泪刻的、永远写不完的《声声慢》——每一声“寻寻觅觅”,都是在人间碎玉堆里,找那个从未真正懂我的、薄情的,又让我不得不懂的,命运。

下山时摔了一跤,残砚从袖中滚落,磕在石阶上。

我摸着砚池里的“漱玉”二字,发现不知何时,那里多了道新刻的痕,像滴未干的泪。

忽然明白,这一辈子,我既是写词的人,也是词里的魂,被千万人读着,却再没人能读懂,这残砚里藏着的,是三生三世的、未冷的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