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我听劝,你们怎么疯了? > 第517章 贾家的光荣事迹开始传播

原本贾张氏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然而拒绝回答,似乎又没有诚意,万一他们后续不报道怎么办?

想到这里贾张氏模棱两可道:“我是家属,我不是员工,具体情况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是觉得赔的钱太少了。”

这时旁边一个围观的工人插话道:“记者同志,是的,就是300元,年初,我们车间的老王头出事故,断了两条手臂,就是赔的300元。”

记者点头致意,然后又对着贾张氏道:“既然有工人证明,赔偿标准是300元,那我觉得工厂准备赔偿你们500元,还是不错的,甚至对你们家已经有特别照顾,你们怎么还觉得少?”

贾张氏不开心了:“你看看我男人,辛辛苦苦工作,却招来无妄之灾,直接把腰椎压断,现在生活不能自理,彻底成了残疾,一辈子要人伺候,大小便失禁,实在是太可怜,太悲惨了,要500元多吗?”

“我认为一点都不多,我男人一个月是22元的工资,如果他不受伤,一年就能赚264元,也就是说,他2年就能赚回来这点赔偿,事实上,他干到退休,还能干十年,也就是说,就算未来他不涨工资,他也能赚3000多元,可是他却残疾了,以后失去了赚钱的能力,难道厂里不该负责吗?”

“没错,我让他们赔1000元,还说少了,我家老贾还能工作十几年,这十几年,他能赚好几千块呢,轧钢厂必须把他未来要赚到的钱补偿我们家,这要求合情合理。”

周围的记者全都满头黑线,典型的鸡蛋能孵小鸡,小鸡长大又能生蛋,周而复始。

真要是这样计算的话,一颗鸡蛋都是无价之宝。

这时有个记者想到什么,开口说道:“可是我刚刚走访了解到,厂子里还准备让你儿子直接转为正式员工,并且继承他父亲的工龄工资,他才20岁呢,一般工人这个年龄进厂才12元左右的工资,而他竟然直接就是22元一个月,这工资比我们记者都高了许多了。”

“一进厂就有那么多工龄工资,也等于是补贴你刚刚说的那些损失好不好,我觉得工厂还是很人性化的。”

“对,我也觉得轧钢厂领导,对你们家算是照顾有加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你们为什么还要胡搅蛮缠呢?”

“难道你们不知道,你这样的行为很过分?很像旧社会的地痞流氓?”

贾张氏见记者不停的诘问自己,她直接恼羞成怒。

“该死,你们是不是记者?”

“我们当然是记者!”

“放你娘的狗臭屁,你们肯定不是记者,你们就是杨厂长雇来的说客,你们这些短命鬼,只知道算计咱们家,你们不得好死。”

说不过贾张氏开始撒泼。

这可把那群记者气坏了。

刚刚他们记者的询问,不过是据实而问而已,没想到这个老妇人竟然如此蛮横。

果然如检举材料上说的那样。

这一家人还真是完全没有礼义廉耻。

必须报道,狠狠的报道,把他们一家的恶劣品质,全部公之于众。

就这样,这群记者,除了记录贾家的谈话,还不停的对着他们拍照。

拍照的角度也十分刁钻。

比如全是贾张氏满脸狰狞的画面。

比如老贾三角眼闪烁,咬牙切齿的表情。

比如贾东旭不停望着轧钢厂冷笑的画面。

比如秦淮如一脸娇媚,满目含春,宛如烟花柳巷女人的神情。

比如棒梗张嘴嚎叫,却没有一丝眼泪的虚假假哭。

各种角度,各种神态,再配合不同的光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可以说,这些照片一旦刊登,哪怕没有任何文稿,他们也会被人鄙视。

贾张氏还不知道,一场针对他们家的调查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另一边,另一波人去了南锣鼓巷。

主要是调查贾家平时的为人。

记者可都极其擅长套话,可以说问话的能力不亚于治安局的工作人员。

他们通过无数次走访,几乎把贾家的情况扒了个底儿朝天。

可以说现在,贾家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的主要事件,几乎都被他们摸清了。

然后他们全都愤怒了。

没想到这个贾家,远比举报信上描述的更加恶毒。

比如多次意图霸占他人房产,造谣生事,动不动就装穷索取别人的接济。

结婚时跟同院子的男人搞破鞋,他们家的人,无论男女都跟别人有不正当关系。

她儿子的生父据说是一大爷。

更奇葩的是,她儿媳妇结婚那天也跟无数人发生不正当关系,以至于她孙子孙女的生父,是不是贾东旭也说不准。

准确说,究竟是谁,她儿媳也不知道。

而这个贾张氏更是在四合院里,动不动就骂人,动不动就诅咒人,喜欢搞封建活动。

更是动不动就讹人,还因此被治安局处罚过很多次,还因敲诈勒索坐过几年牢。

为了证明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他们还去了治安局,并得到了治安局的证明文件。

贾张氏一家几口人都有过犯法记录。

很快记者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单位,所有走访的人员开始碰头,交换情况。

不交换不打紧,这一交换,他们更加愤怒了。

这一家人简直龌龊到了极点,这到底是怎么一群人?

这种垃圾,必须报道,必须给予最强烈的谴责。

于是各大报社电台的记者立即开始整理文稿。

而他们拍摄的相片,也第一时间送到了暗房冲洗。

报社的速度还要慢一些,毕竟文稿出来后,还要先进行印刷。

而电台就不一样了,文稿写出来,审核过后,就可以通过播音员开始播报。

到晚些的时候,主持人用那带着磁性且浑厚的声音播报起来。

“现在是晚间新闻报道。”

“今日,我台记者收到消息,我们四九城出了一家奇葩的人家。”

“他们为了多要赔偿金,不惜歪曲事实,对工厂进行道德绑架。”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很快在主持人义愤填膺的情绪中,整个事件的过程被还原了出来。

“各位听众,为了确保消息的真实性,我们电台事先派遣记者对此事进行过走访调查,并且去治安局拿到了相关文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