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493章 洗衣机爆火

在产品方向上,研究所也积极开发新产品。

除了去年已经成功开发的轮辋钢、挡圈和锁圈等零部件外,

今年又成功研发出了车身外板、横梁、纵梁、防撞杆、底盘悬架、A柱、b柱以及保险杠等一系列新的零部件产品。

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轧钢厂的产品种类,也提升了其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

得益于轧钢厂零部件的充足供应,京城汽车厂的吉普车产量也迎来了大爆发。

预计今年吉普车的产量将达到三万五千辆!

另外,下属机械厂的洗衣机生产情况,结果也是可喜的。

洗衣机一经推向市场,就受到了大力欢迎,产品爆火,各地商业系统的订单如潮水般涌来,源源不断。

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机械厂果断抽调人手,着手扩大生产规模,全力以赴投入洗衣机的生产。

与机械厂以往生产的机械设备和轧机备件产品不同,洗衣机属于典型的大批量生产产品。

机械厂生产的机械设备和轧机备件类产品,大多时候是以单件形式进行生产的。

即便偶尔需要同时生产七八个,那也已经是极限情况了。

这种单件或者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存在显着差异。

简单来讲,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至关重要。

哪怕只是节省下一个动作,所带来的效益在庞大的生产数量面前,也是十分可观的。

想象一下,在成千上万次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改进都能累积成巨大的效益提升。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如果有一个生产环节不够严格,在数以万计的生产重复中,就极有可能出现差错,进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

这种风险在大批量生产中被无限放大,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情况截然不同。

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陈安这段时间也时不时的,前往机械厂进行技术指导,以弥补机械厂在大批量生产质量管理方面的不足。

在六十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国内企业大多还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这时采取的是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这种检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基本质量,但距离现代的质量管理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在后世,质量管理的理论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

诸如ISo9001之类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陈安后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对这些成熟的质量管理观念自然并不陌生。

要想让机械厂的洗衣机生产在质量和效率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必须将这些先进观念与此时的客观条件相结合。

于是,他着手设计了一套最适合机械厂实际情况的质量控制流程。

流程的过程涉及的细节繁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不过,那些培训内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以及质检标准等等,着实让机械厂里的职工们眼花缭乱。

毕竟,从以往的生产模式转变到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管理要求,需要职工们学习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除了人员需要一定的培训和适应过程,生产设备方面还好说,通用设备这些,机械厂本身并不缺。

至于生产洗衣机还需要一些专用设备工具。

陈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先是通过智子将整个洗衣机的生产流程仔细模拟了一遍,然后动手绘制了一系列设备工具的图纸。

这些图纸详细标注了专用设备工具的尺寸、形状和制作要求。画好图纸后,将其交给车间,让车间的师傅们帮忙制作出来。

这也正是机械厂的一大优势,要制造几件专用设备工具,根本不用求助于外部,厂子里自己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就足以解决。

解决了设备问题后,洗衣机的生产车间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按照流水线的生产原理,车间被划分出了若干个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负责特定的生产工序,工人们在各自的区域内专注完成自己的任务。

虽然目前受限于各种条件,真正的现代化流水线还无法立即建立起来,但这种初步的改造已经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各方面准备工作的一一就绪,整个生产车间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工人们各司其职,洗衣机开始大批量地制造出来。

洗衣机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在各自的工作位置上专注地进行着加工和装配工作。

他们的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工具,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

与此同时,几名搬运工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一路小跑着穿梭在车间里,运送着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整个车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生产景象。

“嗬,好热闹的生产场面啊!”

这天,杨书记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前来车间视察。

刚一走进车间,看到眼前这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他就不禁由衷地赞叹起来。

陪同杨书记一同前来视察的,还有郑副厂长、陈安以及机械厂的林厂长等人。

大家跟在杨书记身后,一边观察着车间的生产情况,一边交流着。

郑副厂长看着忙碌的工人们,感慨地说道:“瞧瞧这生产劲头,像这样干下去,一天起码能生产40台洗衣机吧?”

陈安听了,笑着摇了摇头:“40台?郑厂,您这目标可太低啦!要是每天就生产40台,连京津冀地区的订单都满足不了。

那这段时间咱们费那么大劲培训工人,不就白费功夫了嘛!

书记、郑厂,我跟您二位说实话,我现在给林厂长他们定的最低目标是一天150台。

未来还得根据市场情况,一天至少要达到800台的产量呢!”

“一天150台?”

杨书记听了,有些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