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 > 第153章 返京

新王更需出城十里迎接明军统帅及英国公等人。

整个王都弥漫着压抑氛围。

沈严与张英从王宫出来,见路边南越百姓怒目却不敢言,不禁笑出声。

“夫君,这些人目光似欲噬人,似仍不甘心。”

“不服又能如何?实力决定一切。

若真不服,便再战,只是他们缺乏这份胆识。”

面对两侧敌意目光,沈严毫不在意,反而报以轻蔑笑意。

\"夫君,我们这般羞辱南越,你觉得他们会就此沉寂,还是日后卷土重来?\"张英担忧地问。

沈严怎会不知她的想法,但她有所不知,若真攻下南越都城,甚至将其吞并,大明将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如今收回七八个郡城,已是最大收益。

南越受此奇耻大辱,定不会善罢甘休,但只要大明持续强盛,便无需惧怕。

此举亦是对朝廷的警示,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

或许是南越君主有意催促沈严离去,条约很快达成。

沈严与张英带着南越新王的嫡子回返越州,另有一名公主随行。

据新王所言,嫡子年幼,需一亲人照料,故派其妹同行,实则意在与大明联姻谋发展。

沈严心知肚明,却未揭穿,默许此事。

张英一路上闷闷不乐,似有不满。

\"夫人莫非担心我会纳此公主?\"沈严笑道:\"府中已有几位公主,多一位少一位又如何?况且这南越公主也是难得佳人,你真不介意?\"

\"哼!京城的亲王多的是,随便挑个不受宠的嫁过去便是。”张英白他一眼。

听罢此言,张英神色稍缓。

她在战事中打压南越气焰,如今更将其君主驱逐,实在不愿与这南越公主同处一室。

得知将为公主择一位朱姓亲王,她终于释然。

越州城外,万余名百姓与官员夹道迎接沈严与张英归来。

一位官员快步上前禀报:“武王,英国公,朝廷特使已至,正等候您的旨意。”

“辛苦大家了,咱们即刻启程回京。”沈严长舒一口气,这一年的南越征战终将画上句号。

自离开京城至今,已逾一年。

这期间,沈严为边疆事务倾尽全力,如今功成身退,心中竟生出几分留恋。

此次奉旨归来的钦差,竟是沈严旧识秦富贵。

圣旨宣读完毕,秦富贵忙行跪礼,却被沈严笑着制止:“起来吧,你如今也是钦差,不必如此多礼。”

秦富贵笑答:“在王爷面前,我永远都是小富子。”

此次圣旨在嘉奖越州文武官员的同时,也为沈严等人预留了更多荣耀。

众人皆因勤勉尽职获封晋升,而沈严等人的功绩,则需待返京后方能正式表彰。

“王爷,您的功绩无人可及。

内阁诸公为此绞尽脑汁,仍不知如何赏赐才好。”途中,秦富贵向沈严讲述了许多京城趣闻。

“对了,几位王妃托我带了些东西给您路上使用。”秦富贵补充道,“北方气候渐寒,我们回去时怕是要过年了。”

“我家厂督也惦记着您,让您回京时带些南越的新奇物事给他。”

秦富贵话多,沈严却听得入迷。

即便尚未抵达京城,也已听得津津有味。

另一边,英国公张英正端详着两幅画像,眼中含泪。

那是秦富贵捎来的她两个儿子的画像。

作为母亲,久别一年再见儿子的模样,怎能不触动心弦?幸好无人看见,否则让大明的军神流露这般柔情,恐难以想象。

这一年,沈严在越州各地的谋划规模宏大。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商业发展,再到安抚各少数民族,成果显着。

临行前,他再度叮嘱属下:“我的地位稳固,无人敢违背我的规划。

你们只需按部就班地推动便是。”

邬思道笑答:“王爷为越州带来发展契机,也让地方官员因政绩获益,他们自会坚守您的布局。”老瘸子亦附和:“越州上下都将铭记王爷的恩泽。”

沈严点头笑道:“我相信他们会坚持下去。”他在越州深耕细作,目的有二:一是强化越州抵御外敌的能力;二是验证前世先进理念,如重视教育、加强基建与重商主义。

如今看来,成效令人满意。

仅一年,越州便开辟三条对外通道,开拓了视野与机遇。

日后,越州人必感念他的贡献。

“收拾妥当,明日启程。”

高勇在一旁兴奋地说道:“王爷,将士们和锦衣卫早已准备妥当,只等您一声令下。”

次日清晨,沈严打算趁天未亮率军出发。

然而,当他走出行辕时,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街道两旁跪满了越州百姓,从行辕到城门,人群绵延不绝。

人群中既有汉人,也有越人及其他异族,每个人手中都提着装满本地特产的篮子。

沈严诧异后,目光转向一旁的越州官员。

还未开口责备,他们已纷纷跪下。

“武王,此事并非我们授意,百姓自发前来送别。

您体恤民生,爱惜百姓,我们怎敢如此?”

“是啊,武王,这是越州几十万百姓自发为您送行。

听说您要离开,连夜赶来,整夜在此等候。”

老瘸子也附和道:“王爷,他们所言属实。

百姓们因感激您的恩德,才特来送行。

您虽仅居此一年,却为越州做了许多好事。”

沈严听罢,心中涌起无尽感慨。

华夏百姓素来纯良,即便官员做些分内之事,他们也会铭记于心。

“罢了,都起来吧。”

接着,沈严走向当地乡绅和商人:“让百姓起身吧,你们的情意我已知晓。

这一年,我为你们所做的不过是职责所在。”

“武王,这是我越州百姓敬献的万民伞,恳请您收下。”

“武王,越州百姓决定建生祠纪念您的功绩。”

“武王,三十万越州百姓永远铭记您的恩德。”

……

安抚众人后,沈严跨上战马,一路向抹泪的百姓拱手告别。

武王——”

伴随着一声呼唤,数十万百姓齐声呐喊,声音汇聚成浪,震撼天地。

苏州百姓以诚挚之心送别。

这份气势感染了所有人,即便行至数十里外,人们仍沉浸在离别的氛围中。

“王爷,您堪称我治理地方功劳最大的人了。”邬思道打破沉默,感慨道。

“哈哈,没错!就算是做一方郡守,王爷也必定流芳百世。”高勇大笑,“我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百姓送行。”

沈严浅笑,未作回应。

“邬先生,若一切顺利,我们多久能到京城?”

这是众人关心的问题。

离京一年,大家归心似箭,既因对家人的思念,也期待朝廷的奖赏。

此战大捷,朝廷必有重赏,这也是他们急于返回的原因之一。

“回王爷,若无耽搁,我们有望在十二月中旬抵达京城。”邬思道笑道。

“嗯,那么回去后还能休整一个月。”沈严点头。

“哈哈,干脆休沐到过年!”高勇伸展筋骨,摆出悠闲姿态。

身为新贵,他早已迫不及待要回京炫耀。

“好,加紧赶路吧。”沈严同意。

不仅锦衣卫们和张英率领的西郊大营精锐欢欣鼓舞,数千名前来请战的武林人士同样激动不已。

他们虽未直接参战,但提供的侦察、防御、情报搜集等贡献不可或缺。

此次行动,他们也付出了近千人的代价。

沈严叮嘱武林人士首领,对牺牲者将给予丰厚抚恤。

幸存的武林人士将依据功勋获得奖励,包括珍稀物品、灵丹妙药及金钱。

若有人愿为朝廷效力,将被安排进入锦衣卫或六扇门等机构。

武王的承诺让在场的武林人士无不激动万分。

邬思道估计,他们本应在三个多月后回到京城。

然而,途中诸多事务导致他们耗费了更多时间。

每至一地,当地文武官员与百姓均倾巢而出,迎接沈严这位大明武王及军神张英。

过去一年间,二人赫赫战功广为流传,各地茶馆酒楼的说书人亦不断演绎他们的英勇事迹。

无论哪个阶层的大明子民,都会定期讨论从越州边境传来战报。

如今,沈严与张英的威名已达到巅峰。

即便京城之内,内阁首辅于璞、六扇门无情者及东厂暗探依旧担忧此非好事。

自古以来,功高盖主便令人警惕。

此时的沈严犹如大魔王,声望与实力俱至顶点。

所有人猜测他还能坚持多久,是否会颠覆政权。

连曹太后也心生顾虑,秘密询问皇宫内三宝老者的意见。

虽不知具体对话,但曹太后离开后明显放松许多,不再过度忧虑。

甚至下令沿途各郡隆重迎接凯旋的武王与英国公。

即便没有皇命,地方官吏早已争相巴结。

毕竟,他们是大明开疆拓土的英雄。

因此,无论沈严与张英途经何地,均受到热烈欢迎。

面对数万乃至数十万民众的夹道欢迎,沈严难以推辞。

这些应酬显然延缓了行程。”王爷,按此速度,我们明日才能抵达京城。”高勇面露愁容。

他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返回京城。

这是众人共同的心声。

没人愿如武王般,身边常伴四位绝世佳人,即便在旅途之中,也日夜欢愉。

旁边的邬思道亦感慨道:“王爷,高勇说得有理。

我大明百姓热情似火,若每到一处都耽搁两三天,恐怕真要走到明年了。”

沈严点头笑道:“英国公也是这般劝我的,实在不必每个城都逗留。

往后除了必要物资外,咱们只管赶路便是,只能辜负百姓的盛情了。”

大军依严行事,非必要时皆在外扎营。

即便如此,地方官仍会前来接待并设宴款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