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第399章 带着老妈打比赛【十八】

399.带着老妈打比赛【十八】

当枪声响起,它可以是带着硝烟的,也可以如同幻想中的一声山谷鸟鸣。

-

这个说法实际上有点像是在做关于钢琴音色的讨论。

德奥派大师阿瑟.施纳贝尔曾关于钢琴音色对于年轻的演奏者提过这样的建议——

他说演奏者其实并不需要总是使用明亮的音色,当你要控制自己只用黑白两种音色时,你应该清楚讲究地将此呈现出来。

如果想使用许多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的亮点就像一个三棱镜,必须将他们统一到一个整体中。

老人家的意思非常明确,音色的变化与音乐进行中主观与客观的相互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品中相对重要的和声与旋律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当和声因素占优时,音的层次便不容易被分清。

到了这个时候,音色,就开始起作用了。

然而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被拿出来讨论的问题

从物理现象而言,除了使用左踏板,钢琴的音色不可能被真正改变。

所以大多情况下,钢琴音色的变化几乎总是伴随着一种间接的意思。

将声音的强度调制暗淡下来,演奏者们奏出音色变化的最佳工具。

在许多因素中,使音色暗淡不止取决于触键的方法,同时还取决于离键的方法。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吴复生老汤金佳琪三人第一次组团来蓉城。

三人一来便赶上了华洋剧院正在上演的蓝天杯比赛。

那场比赛五小只轮番上阵。

当时老汤还只是刚刚来到蓉城大区,并未创建角色,远不认识小北小虎几个孩子。

大概是聆听一群陌生孩子的比赛有些枯燥,老汤吴复生二人做了个游戏。

游戏内容为通过登台小选手的演奏,二人来猜测那些孩子可能是李安的学生。

游戏结果是二人打平。

因为他们谁都没有猜错,从07号小刘出场开始,他们便把每个属于李安的学生都猜出来了。

他们之所以能够精准猜中每个孩子,其原因就是五小支的触键和收键。

和李安同台竞技过的二人对于李安的触键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李安是当时所有参加新海杯的选手里,为数不多使用触键后控制发音的选手。

这其实不算是什么高深的技巧,简单点说就是捏出一个个音色形象,手法上讲究的就是一个触键到离键的把控。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如果李安想要在一个乐句中想突出一个具有强度的音,他所选择的第一途径不会是靠某个环节的大发力,而是通过落键速度与放键速度来达到这一效果。

只要放键够快,对强度的反作用就会加强。

就会得到一个他想要强音。

这里的强音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音响大小范畴,它是一种在实际演奏中具有明显辨识度的强奏。

李安总被人称赞的手指技术,也就是来自这种触键后控制发技巧的娴熟掌控。

同时也是他作为钢琴老师的教学特点之一。

李安会要求每一个学生去控键,养成控键的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老汤和吴复生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仅通过听就将李安的学生全部从舞台上辨认出来。

而作为李安最优秀的学生,小车的控键技术实际上早已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标准。

假期一天六到八小时,没个音都在控制,用已是千锤百炼来形容丝毫不夸张。

只是小车每的手指技术一直都被忽略了,或许是每一次她在公开场合演奏的音乐太过夺目,让人无意见忽视了她的音色

然而弹钢琴,又怎么能跳过音色这一环节。

擦去所有粉饰,人们在琴声中除了纯粹的琴声之外,还能听到别的什么呢?

或许大家都在01号选手再次抬手前期待着她能奏出一种不一样的巴赫。

期待她像在贝多芬f小调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那般野蛮强横。

期待她像在小狗圆舞曲中的那般灵动闪烁。

期待她像在作品五十五第一首中的夜曲那般充满幻想色彩。

或许可以像她在玛祖卡中那般令人难以自拔。

已经积攒了太多期待的部分痴迷听众迫切地想要继续从01号选手这里听到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可当钢琴再次响起,竟然是巴赫作品?

这不得不再次让听听众们再次感到惊喜。

从09到02选手,每一位选手在最后的炫技曲目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肖邦的练习曲。

不愧是01号选手,竟然选择了一条巴赫三部创意曲作为本轮比赛的最后一首曲目。

巴赫作品之难是业内公认的。

难背谱,多声部,旋律反复次数多,各种各样的保留音与休止符。

以上只是表面上的谱面难度,真正上的谱面难度是巴赫作品没有明确的强弱标记。

因此你可以弹你的巴赫,我也可以弹我的巴赫,我们都可以弹巴赫,我们都是巴赫。

巴赫没有标准答案,它既没有古典主义作品的框架,也没有浪漫主义作品的情绪。

它根本就不该出现在赛场上,无论是大人的赛场还是孩童的赛场。

而01号选手不但选择了巴赫,还直接挑战了三部创意曲。

只用稍微想象一下,一名像是有着多重演奏人格的少女,她将会如何使用双手来驾驭三个声部并行?

“当-”

热切的听众们带着他们热切的期望,从舞台上的第一下节开始,从第一个出现的中声部线条开始,他们就竖起了耳朵。

随着钢琴前少女跳动的十指,他们听到了第二个出现的高声部线条。

紧接着在一拍朴实的上波音过后,接着他们又听到了第三个出现的低声部线条。

三个线条就这么简单出现了?

随着音乐的展开,最痴迷的观众人群心生疑惑。

尽管他们听到低声部线条在节奏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可这些变化并不是由01号选手的演奏带来的,而是曲谱上本就是如此。

直到01号选手奏完前四小节,他们期待的种种画面依旧没有出现,并且也没有任何会出现的迹象。

包括坐在最中间的四位评委,四首作品听下来,他们似是也已经在心中认定了这位01号选手的非比寻常。

可这一次四号选手只是弹响了钢琴。

除此之外01号选手什么都没有做。

只有一颗颗圆滚滚的音符像是排队跳水一般,依次从扬起的三角琴响板的最高处纵身滚下。

然后啪的落在舞台的地板上瞬间蒸发。

仅此而已。

再看键盘上的十根手指,也像是有些疲惫了,无法使任何一条旋律线条再加快半分。

然而随着音乐继续向前进行,再下一组上波音出现后,渐渐地,三条颜色各异的旋律线条竟然神奇的同时出现了。

这!

当凝实的线条穿梭在干净利索的走句中,在带给人以无穷动力感的同时,谁也不能在把注意力从此刻耳边的琴声转移。

后知后觉得,他们才发现原来01号选手的音色如此别致。

每一枚音符都清澈见底一般,多一分力便会凝重,少一分力便会纤弱。

这是大家在01号选手演奏前四首作品时完全没有注意到的。

而随着清澈的琴声推动这音乐向前,三根旋律线条仿佛开启了自由律动。

它们有规律的时而交错,时而又并行,隐约间开始闪烁出机械律动般的火光,让人忍不住心生悸动。

音乐至此,舞台的画面似乎又变的有些不一样了。

再仔细望一眼钢琴前,不知什么时候,01号选手的身子又贴近了键盘一分,键盘上的双手好似每一次抬落间都会捏住一簇星光。

这就是小车的巴赫三部创意曲,属于她和老师的三部创意曲。

师:“琳琳,音乐是一种空间艺术,它具体可以多么立体,绝对不取决于演奏者能把它想象到多少立体,而是取决于演奏者如何调配音符。”

生:“还是音符。”

这段对话来自缺一个月亮的下午,师生二人的日常课堂一角。

这堂课李安用画画举例,为小车描述了三部创意曲应该怎样去在复杂的和声中进行发展。

如果没有月亮,夜色不会显得宁静。

也就是在这节课上,小车第一次体会到了音色对于音符的重要性。

当和声要素占优势时,音的层次不容易被分清,这时音色就起作用了。

正如此刻现场呈现的三条声部旋律线,在她灵巧的双手中既得到充分展开,同时又显得十分紧凑,给人如纷至沓来之感,如水晶般清澈。

聆听着这样演奏,就连最苛刻的评委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把一部巴赫三部创意曲弹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不可多得。

不仅如此,在最后这首作品的展示中,他们还听到了01号选手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与钢琴最直接的触碰对话。

这种对话之下,是一种纯净至极的音色感。

音乐行至三分之二,其间没有任何演奏设计的痕迹,也没有任何情绪上的粉饰。

只有干净利索的落键收键。

这里还有一点令亚历克斯十分肯定的地方。

他听得出来,01号选手在这首作品中主动放弃使用大部分钢琴化效果,例如突弱突强。

这本该是01号选手的拿手好戏。

而01号选手放弃拿手好戏的聪明之处在于,这样就会显得整首作品不会变得过于钢琴化,从另一个方面提升了整首作品的品位。

在巴赫生活的年代还没有钢琴,他的键盘作品主要是为古钢琴和管风琴而作。

相比现代钢琴,古钢琴没有强弱变化,管风琴没有音色差异。

因而巴赫的键盘品更需要专注于音色本身,以及音乐线条间的张力渐变。

这种思路直到今天都是巴赫音乐的审美取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历克斯可以在任何公开场合表示:所有将巴赫弹得华美或弹出强弱表情都是一种自作多情。

而相反的是,现在的年轻的演奏者们总是妄图在演奏中揭示一种全新的巴赫音乐内涵,他们会不受控制的在几条旋律线上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层次关联,试图以此来引起注意。

往往会这么做的,都是极为懂得使用技巧的选手,就好像在前四首演奏中的01号选手。

可01号却在最后的最后,在这样一手巴赫作品中选择了最朴实的奏法,以钢琴最本真的音色奏出了流动向前的音符。

展现出了一首充满习作美感的巴赫作品,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钢琴的时代。

然而。

诚然如经验老到的亚历克斯,这次也看走眼了。

01号选手必须得说实话,最后一首作品可是她花费了最多心思设计的。

换句话说,此刻音乐中的每一个被听众听到的细节都是她的精心设计。

“琳琳,关于这首巴赫,我们再上最后一课。”

“一位演奏者对于一首作品的第一反应是充满直觉的,即便他想客观地来看待谱面。”

“而随着他进一步的研究联系这首作品,他就会开始担心获得更多认识,他怕这将会破坏他对这首作品最初的情感冲动。”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凭借直觉演奏是一件惊险刺激的事情,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会以何种方式结束,而且这种充满探险的演奏方式也会格外吸引观众。”

“但是琳琳你必须清楚,这是一种不靠谱的想法。”

“不靠谱的想法才会让你认为理解音乐越多,你对它的感觉就越少。”

“我们没办法确切定义一个美妙的音色。”

“这完全是我们个人的体验问题,不可否认,音色所带来的乐趣本身就具有一种几乎会使人陶醉的特质。”

“如果你很容易将自己满足于某种你想象中的音色,你就会渐渐地把它当成你唯一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建议你就从这首作品开始,细心体会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

“比如通过强度变化,或是控键速度的变化。”

“只有通过各种对比,你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这首作品的音色,前提这必须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音色,决不能只为了迎合作品。”

“这个时候,音色才能作为你音乐情感表达的手段。”

而我们的01号选手就在随后长期的一段时间里不停地去寻找她想要的音色。

终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关于这首作品的音色。

也算是一次对老师的冒犯啦。

小车选择了老师日常练琴时的音色。

“当!”

当三条旋律线顽皮的再一次隔空交汇,趣味与内在律动平衡,又像浪花般自由自在。

舞台灯光下,少女的鼻尖已经冒汗。

此时她脸上挂着的笑意应该是八万最熟悉的那种,只是没人知道此刻她的脑海里场景是什么模样。

或许会是那天傍晚,她和老师在书房里一起练琴的场景。

当两道c大调音阶在下一秒融为一体,两台钢琴前,师生二人几乎一模一样的触键,一模一样的表情,窗外天天暗下。

师生二人就这么各自弹着自己的内容,又像是互为一体,偶尔两个音阶声部的交叠刹那会出现一丝巴赫赋格的意味。

那天李安并没有告诉小车巴赫的三部创意曲里具体有多声部并行,也没有提示小车在此刻要用耳朵去留意什么。

那天是小车搬到老师家的第一天,师生二人的命运线也仿佛在那一天随着巴赫的伏笔一同被埋在了未来的谋篇诗章中。

“当-”

或许巴赫的音乐没有故事,只有数字音响流动于一座逻辑缜密的大型建筑中。

但又或许没有故事本身也是故事的一种。

当枪声响起,它可以是带着硝烟的,也可以如同幻想中的一声山谷鸟鸣。

“当!”

-

现在小车已经将三条旋律线全部弹完。

她有种马上就要放学回家的感觉。

嗯。

稍微回顾一下的话,贝多芬f小调,嗯!

圆舞曲,嗯!

夜曲,嗯!

玛祖卡~一点小瑕疵诶,不过也可以嗯!

琳与老师的三部创意曲当然是超级嗯的噻!!

“当!”

奏完最后一个音符,01号选手扬手起身。

舞台再次宁静下来,台下没有掌声。

她迎着柔和的灯光,琢磨着不知在何处的镜头,抚琴弯下了腰。

仿佛感受到了老师正在微笑地看着她,她的脸上再度浮现出那认真的笑容。

汗水顺着她的脸颊留下,她此刻当然有话想说咯。

报告老师!

代号小车!

任务完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