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 > 第229章 砸自己的脚

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 第229章 砸自己的脚

作者:神婆阿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00:54:12

将要跨出房门的人,收回了脚步。

堂堂朝廷命官,怎能把“屁”挂在嘴边?

简直粗俗。

见众人看向自己,桑落抬起头来,戳了戳那一摞方子,略带歉意地道:“下官失言了。下官是说,这些方子没有用。根本治不了老将军的病。”

吴奇峰一向自视甚高。毕竟是三朝老臣、天子最信得过的人。眼前的这一摞方子,也不知是哪个江湖郎中开的,如何能够跟他比?

桑落很认真地翻着脉案:“老将军病了四年有余,去年加重时,就该早些请吴大人来瞧瞧。”

吴奇峰面上虽不显,心中却觉得这小医正说话很是中听。

其实得了这种病,不肯请太医局的人也在情理之中。老将军叱咤风云一生却变得这般疯癫,还有太妃和圣人这一层牵连,在朝中的尊严总是要留存的。这几年老将军不肯露面,兴许就是这个缘由,说不定老将军看诊也是悄悄到外面的庄子上看的。

吴奇峰站在门边,看不见身后吕蒙和管事的脸:“的确久了些,现在也来得及,只是急不得。老将军身子骨硬朗,这些药先吃三日,下官会安排擅长针灸的太医前来替老将军每日针灸。”

吕蒙应下道谢,要带着吴奇峰和颜如玉往前厅去,老将军死活不肯,非要颜如玉留下来,颜如玉笑得颇有些无奈:“你们先去吧,老将军不可能放我呢。本使就再陪老将军说说话。”

这次吕蒙倒没有坚持,只看了一眼管事,便与吴奇峰先出去了。

颜如玉坐下来又耐心解释:“老将军,在下颜如玉,是绣衣指挥使。”

“这种病症常将人认错,你刚跟他说完,转脸就忘了。颜大人不必太在意。”

桑落说完就要往外走,却被管事拦住:“桑医正,还请留步。”

管事看着吴奇峰远去的背影,这才躬身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桑医正,我们大将军刚才特地命小人请您再替老将军把个脉。”

桑落看了一眼正在应付老将军的颜如玉,又对管事道:“吴大人也说过了,我只是一个疡门的医正。”

管事微微一笑,一副你懂我懂的表情:“桑医正刚才说的几句话,大将军和小人都听得明白呢。您先说方子没用,又说患病四年多,记忆如何,脉案里可没写这些。”

既然都是聪明人,那她也就不装了。回到暖阁之中,将门关上,她才开口说道:“此病不用把脉,我只说一些症状,你只需回答是与不是即可。”

桑落指尖轻叩案几,檀香袅袅中垂眸道:“老将军可是近日之事转瞬即忘,旧事却历历在目?”

管事连连点头:“明明刚用过饭收了碗筷,他就说没有用过,还将家中摆饭的小厮给打了一顿。可是老将军还记得松州老宅里水井的位置。”

“夜间总是夜起徘徊。”

“大人如何得知的?老将军时常半夜起来,将西厢房的旧甲胄尽数穿上,说是有细作混入......”

“再问三桩,”桑落竖起三根手指,“一者,可曾将人胡乱认作故人?二者,是否已无饥饿、咸淡等知觉?三者......”

她压低声音:“时常便溺于身上,而不自知?”

“是是是!”管事连声称是,“神了,当真是神了!就是如此!上月老将军非说新来的厨娘是先帝乳母,昨日又因找不见玉扳指,将账房先生捆了要送官......这几个月吃饭总说没有放盐......便溺之事,这一年来,我们每日要替他换好几次衣衫。”

颜如玉闻言抬起头来:“这么说,本使也非第一个被认错的了。”

管事长长叹了一口气:“唉,颜大人,别说您了,他经常逮着人胡乱说些名字,反倒是小人天天在他跟前,他也不认识。”

要的就是这一句话。

“我若未猜错,吴大人开的药应该与这些方子大同小异吧?”桑落缓缓说道。

“正是。这些药小人都能背下来了,可吃了这么多年,也不见好。甚至——”

“甚至加重了。”桑落替他把话说完。

“桑医正,您既然都清楚,不知这个病症怎么治?”

桑落不能说没得治,颜如玉定想知道老将军为何会那样恭敬地叫出“晏将军”三个字。她垂头叹道:“容我再想想可有什么药能够延缓。此事急不得。”

暖阁那一头,颜如玉正坐在一旁,静静地听老将军絮絮叨叨地说着。大多数话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有他幼年的事,也有打乌斯藏的事,说完一遍,又开口说第二遍。

一遍又一遍,每句话,每个字都一模一样。听了十几遍,颜如玉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轮廓。他端起茶盏,递到老将军嘴边:“老将军喝口水。”

老将军双手抱着茶盏,大口大口地灌了下去,再舔舔嘴巴,又开始说老家的那口井。

颜如玉很有兴趣地问起来:“老家那口井在哪个位置?”

老将军说道:“就在前院的东北角,有一棵大大的核桃树,核桃树底下用土砖砌的井口。”

颜如玉继续问道:“你小时候会不会坐在井边磨核桃皮?核桃皮染得两手发黑,就正好伸进水里洗了。”

老将军兴奋地点头:“磨过!磨过!我就是这样做的。”

颜如玉哈哈笑着:“老将军那时多大?”

“十岁?”

“那么小啊。”颜如玉似乎有些怀疑,“我还以为是你杀乌斯藏人的时候呢。”

一提到乌斯藏,老将军就更来劲了,管事的却上前阻拦:“老将军,小人送您回去更衣吧。一会又该弄到裤子上了。”

颜如玉并未追问,无所谓地笑着说道:“快去更衣。你这一身着实不雅。”

老将军原是不肯,可听了颜如玉的话,又顿时变得乖觉,拢着衣裳就走了。

管事让人将颜如玉和桑落引回前厅。

男女分席而坐。隔着屏风,那一头多是武将,吃酒吃得爽快。女眷们则斯文了许多。

许夫人很是得意地坐在上宾的位子上,与人谈笑风生之余,又瞥向接近末席的桑落。

女人对女人的敌意,有时未必是源自男人,而是不自知的嫉妒。

大部分女人循规蹈矩、相夫教子过一辈子,男人好与不好就那一个,还要与别的女人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

偏偏桑落活得与众不同。明明是所有人都瞧不上的下九流,整日看着男人身子,还当街卖着那些腌臜玩意儿。她是妇人们祖祖辈辈教养中反复告诫的反例,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女子翘楚,开天辟地的当了女医官。

这让深闺妇人们情何以堪?过去的那些忍辱负重莫非都是笑话?

她们根本没有细想过这些情绪的根源,就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和敌意。

许夫人想要当众嘲讽桑落几句,奈何桑落隔得太远,身边还有人捂着嘴暧昧地笑着跟桑落说话。

桑落也觉得奇怪。

原以为京中妇人都是很保守的。想不到也有如此敢说的。

最早抓着她说话的那个圆脸妇人,就是户部右侍郎家的陶夫人。

陶夫人说在镇国公府见过她一面:“都是深门大院里出来的,说什么‘猫儿’不见了,谁不懂什么意思呢?还让我们跟去,就是要看你们笑话的。”

桑落没答话,只是捧着茶盏假装喝茶,占着嘴巴,也就缓解了她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

陶夫人吃了点酒,圆润的脸上红红的,颇有三、四十岁女子的风韵。

她看看四周,拉着桑落往门外走,找到一座假山,钻了进去,确定无人才低声说道:“桑医正,我听说你最早给人做过蜡像,可是真的?”

桑落险些呛出来:“是。夫人如何知道的?”

陶夫人眨眨眼:“宫里的内官们都传遍了,桑医正不知道?”

“传的什么?”

“说桑医正能做‘玉字辈’。”陶夫人本来对这种传言不信,偏生刚才颜如玉亲自承认找桑落看诊,这才信了。

陶夫人兴许是吃了点酒,双手紧紧握住桑落的手,眨着眼睛说道:“桑医正,还请你帮帮我。”

帮什么?

“我想买一个。”

买一个什么?

玉字辈?

桑落眼角抽得厉害。

当真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她忽然记起前些日子那个小内官来找她,说要订一些好材质的“玉字辈”。当初她给廖存远做的时候,根本不知“玉公子”的来历。还诓骗廖存远说是“依葫芦画瓢”,可当时她根本没见过“葫芦”,只想挟私报复,刻意做得跟驴马一般。

岂料,当初搬起来的石头,今日要砸到自己的脚背上。

陶夫人羞涩又悲切地道:“我家家中妾室太多,我又人老珠黄,一个月能见一面都是好的。原本也没指望他要做什么,只是这一两年,也不知怎的,总是抓心挠肝的......”

桑落明白了。

“我平日是断不敢去找你。怕人知道了,我家老爷的脸上挂不住。”陶夫人说得隐晦。毕竟桑落是看男病的。她一个深闺妇人去看病,如何说得过去?

“蜡像易断,我可以做木头的。”桑落没有再多考虑,古代女子能开口说这话,已实属不易,又何必为难他人?

陶夫人喜笑颜开,连声答应下来。两人又约好初五之后找个茶肆见面交接。

两人正要往回走,却听见外面有人路过,像是一对母女在说话。

年长妇人说道:“你懂什么?那个人能是你肖想的?”

少女嗔道:“我就觉得他好看!女儿就想要他!”

不用思考,桑落就猜出母女说的“那个人”,就是陶夫人想要的“玉字辈”。

酸溜溜的滋味,再度让她产生了不安。

只听见那妇人又温声劝道:“他身子又不好,太妃都不要了,你倒当个宝要捡回家。”

少女却是不依:“我不管!身子不好就不好,我养他一辈子也心甘。”

母亲苦口婆心:“儿啊,听娘一句劝,嫁人是要过日子的。长成那样的人,又有那样的过往,怎么可能踏实下来过日子?”

“他不是身子不好吗?身子不好,不就踏实了吗?”

少女很会诡辩,说得妇人哑口无言,最终只得佯怒叱她一句:“胡闹!你父亲平日训诫的话,你莫非都忘了吗?婚姻大事,岂能由着你的性子胡来?”

少女骄纵地道:“怎么叫胡来?他可是绣衣指挥使,他未娶,我未嫁,身份也相当,你去问问父亲,说不定他也愿意的。”

母亲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男人眼里的婚姻,只要“相当”就可以,想的不过是身份、地位、母族、以及将来是否能够对家族有所裨益。而女人眼里的婚姻,哪里是“相当”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女子想的是嘘寒问暖,白首不相离,还想男人一心一意。

可母亲嫁做人妇多年,心知女子所图的一切皆是虚妄,反而男人所谓的“相当”更切实可靠。

同为女人,她如何舍得用这样的“相当”去应付女儿炽热又稚嫩的心呢?

见母亲不说话,少女以为她不愿意,一甩帕子扭身就走:“我自己去问去!”

“不可!”妇人连忙去拦。

少女生怕母亲追上来,越走越快,最后干脆跑了起来。

直到两人彻底走远了,陶夫人才长舒一口气,又好笑又好气地摇摇头:“如今的女子当真不得了,看上什么了,就要去抢、去争。哪像我年轻时,什么都不懂。”

桑落艰难地扯了扯嘴角。

只觉得掌心一阵疼痛。她低下头,这才发现手中不知从何处抠下一块碎石,刚才紧握成拳,尖锐的棱角深深地嵌进了掌纹里。

“唉,恐怕颜大人要褪一层皮才能脱身了。”陶夫人叹道。

“为何?”

陶夫人拉着她从假山里出来:“你猜刚才那是谁家的姑娘?”

桑落摇摇头。

谁家姑娘对她来说都没有区别。

陶夫人笑道:“那是武安侯家的幺女,小丫头从小就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武安侯的爵位虽不如几个国公,可人家是实打实的跟着吕家一条心。就算太妃不好说话,只要武安侯真开口,莫非还能不允?”

原来如此。

桑落揉了揉掌心,将那块碎石包裹起来,正色说道:“陶夫人,那东西我能做,只是有言在先,我根本不会做‘玉字辈’。”

陶夫人以为她被刚才的母女身份吓到了,也不坚持,只拍拍她的手,让她安心:“不拘是什么辈。只要好用就行。”

两人回到席间,隔着屏风就听见那一头传来中年男子的声音:“颜大人如今也是二十有一了,怎的还未娶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