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武侠 >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 第五百八十二章 射电阵列,冰巨星,矿场(5K)

晨雾在章华台九曲回廊间流转,初冬的寒气在鎏金铜兽首的吐息中凝结成霜,檐角的青铜铎被风刮得铮铮作响。

这座楚灵王倾尽国力打造的九层高台,飞檐斗拱间仍能窥见昔日“天下第一宫”的残影——深褐色的楠木梁柱上残留着蛟龙纹漆画,白玉阶表面被磨得发亮,依稀可见当年诸侯登台朝觐时踩踏的凹痕。

“元武倒是真敢做,挖前朝王陵这种事,一旦被暴露出来,无论在民间舆论还是国际声望上都有极大风险……说起来,也该提醒下长孙浅雪了,就算家中只剩最后一人,祖坟遭到破坏,亦是难以容忍。”

“‘坏圣王之冢,绝先民之祀’,这是直接践踏了‘敬天法祖’、‘事死如事生’的礼教根基,动摇帝王身份的合法性来源。我教元武灵活地获取资源、重视古代典籍,却是没想到他会用在这种地方。”

“不过,从长陵一带好几座无名古陵早就成了军队隐蔽驻地,内部显然已被掏空来看,此举,也只是把原有的掘墓行动更扩大化,来了次加速罢了,应对方式需多加斟酌。”

“倒是刑徒充作炮灰,试验异禽乘骑之事,可跟先前的调查合为一块。郑立人这枚棋子,晾了许久,却是该动用起来了。”

赵青裹着青鸾纹鹤氅走过三重阙门,目光掠过主殿外延展十里的金属剑林——六千四百柄蚀刻着云雷纹的制式铜剑以八木天线阵列排布,杆部插在贝壳镶嵌的接地基座上,剑柄缠绕的赤铜馈线在初阳下泛着血光。

章华台主体由二十七座错落分布的棱台组成,每座台基表面皆以东海珠贝碾碎成粉,混合南海珊瑚胶浇筑出半透明晶层。

这种原本用于彰显奢靡的材质,如今成为天然的元气反射板与谐振腔增强结构。

远处隐约传来密集的金属嗡鸣,那是天线探测阵列——覆盖十二个相位区的元气接收网,正在以剑脊为引波器,将接收到的星辰元气波动转化为可供记录的光学频谱。

无数淡银色的涟漪在剑阵上空交织成玄奥的图案,映得漫天霞霭都泛着星辉般的光泽,仿佛上古巨兽蛰伏在云海间的鳞甲。

更远处,则矗立着十二座拔地而起的天文观测塔,顶端各托举一台以玄冰晶砌筑、径达九丈九尺的抛物面天线。

三千六百块冰镜拼接的反射界面,弧度精确到毫厘,正中央的馈源处,却都悬浮着一柄宗师的本命剑。

阙剑的表面折射出经纬分明的淡金色网格淡,葱剑的波动则呈现出完全透明的涟漪,青虹色的频谱图、暗紫色的游移光斑……

在赵青以剑界为它们的“剑灵”加载的程序引导操控下,能敏锐地感应出微弱的星光变化。

更确切地来说,这些专门用于探测远处元气波动的相控阵雷达塔,正不断以微米级精度调整着倾角,以每秒七万次的频率扫描天穹,并将收集到的射线聚焦到中央悬停的古剑剑尖,进行深入解折。

而在必要之时,亦可转换为防空预警的战备模式,虽难说是否能探测到七境宗师的行动,但针对什么云槎、异禽、蛟龙,应该问题不大,至少短时间内无被破解之忧。

自然,这些科技水平颇高的设备,均是赵青一手包办设计,先让楚朝匠师完成了点材料运输和基础改造,再由她花了大半天的时间逐步手搓完成,涉及到了神念聚焦、纠缠投射,元气传感、频段解析等多个全新领域。

“相位校准完成率百分之九十七点六,信号接收带宽覆盖0.03-300Ghz低频段。”

她踩着足下这条由九万六千枚南~海砗磲铺就的“星轨步道”,袖中流淌出的元磁力场正牵引着三枚高阶阴阳兆算凌空旋转,在阳光里投下与台顶射电阵列联动的数据光幕,神念扫过正在生成的三维星图:

“列缺剑的馈源灵敏度提升了两成,但烛龙剑的相位噪声还在阈值之上,总体而言,聚焦精度已提升至千分之一弧秒……昨夜彗星撞击激发的月面元气潮汐,残留元气频谱里,竟蕴藏着十三种未知功法的特征波段……”

话音未落,十数里外的云梦泽忽然腾起四道水龙卷,这些看似自然现象的涡旋实则是地磁监测网的显化——每道水龙内部都飘浮着上百根墨晶细丝,利用泽国充沛的水汽导电性构建出覆盖数千平方公里的感应线圈。

“明显的人工修饰痕迹,复杂程度远超现存的几乎一切剑经诀法,这应该不是自然现象……匹配度较高的,似乎是《黑水真经》、《血河神书》和《明山剑经》?”

“可此事终究着急不来……还是先辅助有关沟通域外星辰方面的修炼再说。”赵青心念微动,里许外清水池中顿时探出了一颗如小丘般巨大的头颅,晶莹剔透的犄角骤然冲破水面。

远古天龙分身的鳞甲泛着幽银冷光,每片鳞片表面都浮动着天然形成的星斗阵图,龙须间缠绕的玄冥真水化作万千丝绦垂落。

“起!”

随着她屈指叩击腰间玉珏,主殿外的六千四百柄铜剑突然同时震颤,剑脊蚀刻的云雷纹仿佛活过来般沿着剑身游走。

无数道折射着星辉的光束在二十七座棱台间反复折射,原本银白色的元气涟漪瞬间染上青紫霞光,在天幕投射出覆盖方圆数十里的宏大星空投影。

嗡——

十二座玄冰抛物面天线开始同步偏转,每柄悬于馈源处的古剑都迸射出贯穿天地的元气波束,在九霄之上交汇成螺旋状的折光透镜,让整座章华台的晶化地基都泛起了幽蓝色光晕。

“天市垣星域第五象限,坐标偏移修正量三微角秒。”

赵青指尖划过悬浮在身前的三维星图,七十二枚悬浮冰晶沿着玄奥轨迹上缓缓旋转:“天龙分身的虚空交感频率再提升七个百分点,重点关注黄道面以北三十度的离散天体群。”

云梦泽中腾起的远古天龙分身仰头发出一声悠长龙吟,长达九丈的龙角表面亮起层层嵌套的七重符文——这是天龙一族感应沟通星辰元气时特有的“璇玑星冕”。

那些以先天水精凝结的角质层内,此刻正流动着与射电阵列同步的元气波纹,将它的本能天赋转化为可量化的谐振参数。

“开始第一次全域扫描。”

她双瞳深处亮起两簇银火,神念瞬间贯穿十二座射电阵列与六千四百柄铜剑天线,“青龙七宿对应频段3.14Ghz,白虎七宿切换至18.9Ghz,玄武室宿加载脉冲调制模式——”

整片天地突然陷入诡异的寂静。

云梦泽的水龙卷凝固成冰雕般的柱体,青铜剑林表面凝结出细密的霜花,某种超越听觉感知的波动正以章华台为中心向深空扩散,连阳光都在穿过这片区域时发生了可观测的偏振现象。

天龙分身的瞳孔倏然收缩成两道竖线,覆盖其头部的感应鳞片集体竖起,在空气中激发出肉眼可见的驻波图样。赵青面前的星空投影剧烈抖动,某个原本暗淡的象限突然爆发出冰蓝色光斑。

“检测到异常引力扰动源!”

三枚阴阳兆算发出尖锐蜂鸣,投射出的频谱图上跃动着锯齿状波形,“距离约九百八十亿公里,质量约为地球五点三倍,表面温度零下二百二十六摄氏度,光谱类型甲烷吸收主导……”

空气突然发出琉璃碎裂般的脆响。

赵青心中微震,清晰感受到有某种极寒的元气正顺着射电阵列反向渗透,天龙分身的龙角尖端竟开始凝结出六棱柱状的玄冰。

“一颗冰巨星?这个距离,是传说中的第九大行星?”

她感知着那道寂灭苦寒的意境,心中飞快闪烁着种种推论,天龙分身的龙角再度迸发出刺目蓝光,于是,天然星斗阵图开始逆向旋转,将反向渗透的极寒元气转化为可供解析的频谱波纹。

“深空聚焦模式下,光谱主峰波长477纳米,次级吸收峰出现在890纳米与1.3微米区域……甲烷与氨冰的混合物,还有微量乙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振动特征。”

“启动阵列冗余模式!”

她心念变换之际,主殿外六千四百柄铜剑骤然齐声长吟,剑脊游走的云雷纹宛若脱离金属表面,在空气中交织成覆盖整个章华台的立体雷网,把从天而降的寒潮导向云梦泽方向。

水面炸开直径超过三里的巨大冰花,四道水龙卷监测网瞬间被冻结成通天冰柱。

但正是这刻意制造的元气宣泄通道,让赵青捕捉到了更多关键数据——冰巨星散发的引力扰动在冻结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螺旋衰减模式。

“质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

她凝视着阴阳兆算投射出的引力透镜模型,“核心区密度约2.3克每立方厘米,向外逐层递减至0.5克,这不符合常规冰巨星的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黄道坐标系偏移量校正完毕……目标天体轨道倾角17.8度,近日点约两百八十亿公里,远日点超过一千两百亿公里。”

真正让赵青微讶的,是频谱仪捕捉到的微弱脉动——每隔十三分七秒,冰巨星散发的元气波动就会出现0.03%的周期性衰减。

“引力扰动源存在次级震荡……”

她挥袖扫过凝结着霜花的星空投影,将焦点移至冰巨星外围数万里处,“至少五个质量超过冥王星的卫星,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碎片环——等等!这些卫星的轨道共振比例……”

当赵青将冰巨星及其卫星的轨道参数代入洛希极限公式时,计算结果显示出惊人的矛盾——这些天体的距离早已突破潮汐撕裂的临界值,却依然保持着稳定运行。

“除非……”她突然转身望向正在融化重组的云梦泽监测网,“是生物基质加固!”

“这些卫星内部多半存在某种自修复型生物结构——类似树木根系却更加接近菌丝网络,能够通过吸收潮汐撕裂产生的能量实现动态平衡!”

这个念头如同北辰星光划破迷雾。

赵青猛然催动元磁力场,七十二枚冰晶罗盘轰然炸碎成漫天光点,又在瞬息间重组为立体分形结构。

当她把冰巨星光谱数据与彗星成分库进行匹配时,超过九成的特征峰竟与千年周期彗星的彗核样本完全吻合。

“直径超过三万里的甲烷冰核……表面遍布深达千里的裂缝……”

她轻触投影中放大万倍的模糊影像,只见它表面密布着蛛网状的幽蓝裂谷,每个裂缝深处都涌动着数以千计的彗星残骸。

这些冻结在甲烷冰层中的天体碎片保持着撞击瞬间的狰狞姿态,如同被琥珀封印的史前巨兽,极地区域则迸发出长达万里的等离子光弧:

“这是,亿万颗彗星在弱引力环境下缓慢聚合的典型特征!”

更令人震撼的,是星体赤道附近悬浮的冰晶环——数以百万计的彗星碎片在引力束缚下形成宽达十二万里的碎屑带,每块棱角分明的冰岩都在反射着不同波段的元气涟漪,在恒星风作用下形成绵延百万里的离子光带。

“可以说,它称得上是内太阳系彗星之母了……周期性的引力扰动,将奥尔特云和柯伊带外围的天体泵入到海王星轨道范围以内,成为了半人马小行星的起源……妖惑星这样的‘**彗星’,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阴阳兆算应声投映出放大的卫星剖面模拟图像——表层甲烷冰壳下延伸出数以万计的晶状须根,这些由烷烃聚合物构成的生物材质纤维,正以分形几何模式贯穿整个冰体,在潮汐力作用下形成自适应的应力补偿网络。

“这不仅是材料学奇迹,更是动态的能量循环。”

赵青凝视着开始自发旋转的卫星模型,挥手重构出了蛛网般密集的引力流线图:“此类生物构造能将撕裂动能转化为生长所需的化学势,就像红树林在潮间带越冲刷越茂盛——所以它们突破洛希极限却安然无恙。”

“更精妙的是能量回收系统。”她心念微动间,卫星模型表面顿时浮现出了数以亿计的荧光绿点,“这些菌落每隔十三分钟就会释放储存的应力能,脉冲相位恰好与冰巨星的引力震荡形成谐振——”

“以较保守的轨道偏心率e=0.01代入估算,距离最近的大型卫星,潮汐加热功率恐怕达到了10^17瓦的量级,却集中于半径仅1850km左右的星球上……正常而言,已足以导致冰壳融化、地质剧变。”

“可实际上,这部分能量除被菌群吸收转化利用的外,应该是在特殊的元气法则影响下逐渐变成了浓郁的天地元气,滋养着整个行星系的环境……难怪,明明冰寒冻结的星球,却有着颇高的星辰元气辐射‘光度’。”

“而此类不断榨取所在卫星引力势能的活动,其实也加速了外来彗星坠入行星的过程,促进了该冰巨星的质量增长、体积扩大,且被削弱过的撞击动能,也正好符合彗星残骸们的埋藏深度……”

赵青心中暗暗思索,很快就大致探明了对方异常之处的相关原因,知晓了“太岁”的真正起源地,同时,亦是不急不缓地顺利跟它建立了元气上的感应沟通联系,注意到离开星球冰寒的环境后,元气便恢复了清凉温和。

虽说这段时间的事情繁多忙碌,可在捏出这具天龙分身后,她也早早定下了将其所带的能力、体质、神通,于自己身上还原的计划,此类沟通感应的过程,闲暇时多有尝试,着实提升了不少实力。

而借助于全新的技术设备配合,赵青修行的效率亦是大涨,远远超过了正常的速度,且突破了感知沟通域外星辰的范围限制,理论上可以达至数十万座诸天的境地,比三千诸天强出百倍不止。

虽说在参悟、钻研功法,设计新东西的时候,以她的思维速度,早已拥有一分钟胜过寻常天才十数年的能力,不过想要让修炼进境也跟上此等优势,却还是要揣摩些许新方式才行。

……

凛冽的北风掠过祁连山支脉,在裸露的赤褐色岩层呜间咽盘旋。

四丈来高的木制望楼上,青铜铸造的相风乌正指向西南,其尾部悬挂的十二枚铜铃在寒风中纹丝不动——这是正工监特制的“定风仪”,专用于测算矿井通风状况。

山脚下延绵五里的赭色营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每间泥坯房顶都竖着黑底白字的隶书木牌:“丙字营三伍“、“戍字营七什”,合乎《秦律·工律》“凡作役,十人编什,五什为伍”的规定。

晨鼓三通,手持丈二铜殳的狱吏踢开营门。

蜷缩在麦秸堆里的刑徒们机械地爬起,未及食上一口早餐,就被迫列队迈向了属于自己的劳役场地,手腕脚踝上的铁制“钳釱”相互碰撞,发出冰河开裂般的脆响。

这些排作蜈蚣阵的重刑犯,赭褐囚衣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前胸后背用朱砂写着“城旦”、“鬼薪”等墨刑字样,更有黥者面脸上刺着“盗铸”、“逾制”等罪名。

矿井入口处,二十架“翻龙骨车”正由刑徒踩着木轮驱动,这种改良自周王朝《考工记》中的水力机械,在工师沿山体设计的暗渠引导下,可将矿井的深层积水提升至地面沟渠。

三层楼高的木制水轮带动嵌着玄铁棱晶的精钢钻头,能将最坚硬的岩层粉碎;竹筋混凝土浇筑的巷道支架,让矿洞深入地下百丈。

采掘面上,罪囚均使用统制的精铁鹤嘴锄,每把工具都刻着专属编号,收工时必须交还武库令查验,金属与岩壁相撞迸出的火花,竟比他们眼中残存的光亮还要耀眼。

至于爆破用的硝化火药,则严格封存在山腰处的石砌“火器库”,由工造司派遣的军匠每日辰时定量领取,每当闷响传来,刑徒们就要冲进尚未散尽的硝烟里搬运矿石。

《秦律·刑役令》第十二则明文指出:“凡犯斩刑、劓刑、城旦舂之重罪者,可转籍矿冶司,役期倍之”,以达至“天下刑徒,皆可尽用”的理想目标。

这条将重刑犯转化为战略资源的政策,使得秦王朝全境十七处甲等矿场,均驻扎着三千人以上的刑役队伍,矿场选址遵循“三位一体”原则:

其一毗须邻长城防线或重要关隘,由戍边军队就近监管;其二需有丰富矿脉,储量尤以青铜冶炼所需的锡、铅矿为优先;其三必须位于地势险峻之处,天然环境构成无形牢狱。

五大夫爵的矿监李崇泰裹着狐裘站在观役台上,手中暖炉嵌着西域传来的“自热石”,遥遥看着新到的西羌奴被铁链串着押进矿洞。

这些外地的蛮子听不懂鼓令,昨日刚被河西马帮送来,后颈还烙着三角形的私奴印。

更远处,烽燧台飘扬的玄鸟旗与运矿牛车扬起的红尘混作一团。几名军吏挥动包铜的桦木令旗,口中接连喷出白汽:“今日掘进需达九丈深,短寸者鞭二十!”

山坳西侧的矿吏廨舍内,炭盆将青砖地面烘得温热。公大夫爵的仓曹掾王胥斜倚在髹漆凭几上,用象牙柄的裁刀划开新到的竹简公文。

窗外飘来刑徒们抬石号子的断续声,倒衬得室内愈发静谧。

案头堆积的“廪食簿”墨迹未干:今日应到役三千七百二十人,实发粟米二百石。

可按照《秦律·仓律》“城旦舂日食六升”的标准,这个数字本该是二百二十三石。

王胥将差额部分勾入“病殁销籍”册,顺手在页眉补注“气瘴侵体,本月亡者四十一人”,前日河西马帮送来的三十西羌奴正好充作补缺,如此还能余出十一人的口粮。

“大人,丙字营呈报鹤嘴锄损耗。”门外小吏的声音惊得他一颤,朱砂笔在简牍上拖出长长红痕。

王胥抓起铜镇纸往门框掷去,厉声喝道:“呈报损耗不去找工师,来仓曹作甚!”

听着慌乱的脚步声远去,他冷笑着展开暗格里私藏的《黑册》,用朱笔在“十月丙戌,补西羌三十一丁”旁添了“实收五十丁”五字。

多出的十九人明日就该出现在边市牙行的账簿上,这些精壮蛮子可比中原刑徒耐操十倍——毕竟,后者在矿场久待,早已经受了太多的折磨。

……

矿洞深处的岩壁上,凝结着历代刑徒呼出的白霜。

黥面刺着“私铸”的赵三郎将鹤嘴锄抵在岩缝间,突然触到什么硬物。

他扒开碎石,半截青铜弩机在火把下泛着幽光——这是上月坍塌时被掩埋的刑徒遗物。正要细看,背后传来监工皮靴踏水的回响,他慌忙将弩机塞进裤裆。

按照《工律疏议》“凡矿脉所出兵械残件,需立时上缴武库”,私藏者当处车裂。

“磨蹭什么!”包铜的鞭梢抽在他脊梁,绽开的旧伤涌出脓血。赵三郎踉跄着扑向采掘面,耳边响起同营老狱卒的告诫:“在这鬼地方,活人比矿石贱。看见那些暗渠没有?”

他望向巷道顶部的竹筋混凝土拱顶,工师们设计的排水暗渠四通八达,据说最长的支脉直通长城戍堡,“去年冬赈灾粮被克扣,三百弟兄顺着暗渠爬到半路,全叫水闸碾成了肉泥。”

……

? ?增补到了6.5K

? 事多晚点再更6K

? ——

? 经计算,该冰巨星四十多亿年来吸聚彗星的平均功率(引力势能与动能转化,年均吃下15颗彗星)约为2x10^16w,最近的大型卫星的功率过高,是因为其濒临解体(菌群快抗不住了,潮汐力远超常态),每轮轨道下沉,功率都会临时暴涨。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