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济公传奇 > 第322章 冤案不清又迷惘

济公传奇 第322章 冤案不清又迷惘

作者:王钟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0:19:04

鄂季泉因为无辜牵扯了人命官司,被押解送到了州衙,再次遭到了严刑拷打。

鄂秀才满腔的冤气,每次都想着要和胭脂当面对质;可是双方只要见了面,胭脂就痛骂不已,他只能张着嘴,无法辩解。因此,他被判了死刑。如此反复拷问,经过好几个官员审问,都没有不同的招供。

后来,这个案子交给了济南府的通判。当时吴江正在担任济南的知府通判,他一见到鄂秀才,盘问过鄂季泉,就感觉他不像是个杀人犯。为此,济南通判吴江就暗中派人慢慢地调查他的情况,并且让他讲出实情。

听说了鄂季泉的经过,吴知府于是更加坚信鄂季泉是被冤枉的。他认真考虑了几天,才开堂审问。

吴太守先问刘胭脂说道:“有其他人知道你同鄂季泉订约的事情吗?”

刘胭脂答道:“没有。”

“遇到鄂秀才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场吗?”

胭脂还是回答“没有。”

吴知府再次传鄂秀才上公堂,说了好话劝慰他。

鄂秀才说:“我曾有一次经过她家门口,只见旧邻居王氏和一个女子从里边出来,赶紧回避,未曾说过只言片语。”

吴知府一听,于是就呵斥胭脂说:“刚才你说旁边没有别人,为什么会出现一位邻家妇人呢?”

吴知府说完,就准备要对刘胭脂动刑。

刘胭脂见状,心里一害怕,连忙解释说:“虽然王氏当时在我旁边,但是我同她并无关系呀。”

吴知府听了二人的解释,马上停止了审讯,传下令去抓捕王氏前来公堂问话。

几天后,王氏就被拘捕了。吴知府又不许她和刘胭脂见面,为了防止她们俩会串通口供,拘捕到王氏,吴知府就立马开始升堂审问王氏,于是问王氏说:“你可知道谁是杀人凶手?”

王氏答道:“不知道。”

吴知府骗她说道:“刘胭脂都已经招供了,刘老汉被杀一事你也全然知情,你还想隐瞒吗?”

王氏大喊道:“冤枉啊!那小淫妇自己想男人,我虽然答应过帮她当媒人,但只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他自己把奸夫勾引回家,我怎么会知道啊!”

吴知府仔细盘问了一番,王氏这才把前后的对胭脂说的玩笑话讲述了一遍。

吴知府听了之后,便叫将胭脂传上公堂来,大怒质问道:“你说她不知情,为什么她现在又说了答应给你做媒的话呢?”

刘胭脂哭着说:“我自己不成器,致使父亲惨死,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结案,不忍心连累他人。”

吴知府于是问王氏:“你开玩笑后,可曾向他人说过?”

王氏供称:“没有跟谁说过。”

吴知府闻言,勃然大怒说:“夫妻之间经常在床上,应该是无所不言的吧,你怎么能说没有讲过的?”

王氏于是供称道:“我丈夫长期出门做生意,还没回家。”

吴知府听了,说:“虽说如此,但是是戏弄别人的人,都会喜欢去笑话他人愚蠢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聪明。你说再没有对谁说过,你想骗谁啊!”

吴知府于是下令将王氏的十个指头夹起来。

王氏没有办法只能把实情招供了:“曾经跟宿介说过。”

吴知府便把鄂季泉放了,派人前去抓捕宿介。

宿介到公堂交代案情后,于是招供说道:“小人确实不知道呀。”

吴知府说:“好人不应该夜晚宿妓!”便下令要对宿介大刑伺候。

宿介吓得只好招供情况:“小人到刘家去骗胭脂冒充鄂秀才确有其事,但是自从绣鞋丢失以后了就不敢再过去胭脂家里了,杀人的事更不可能,而且小人也不知情呀。着实不知情。”

吴知府大怒道:“爬人墙头的人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吴知府于是又命人动刑。宿介承受不住严酷的刑罚只能招认。

吴知府于是将招供记成案卷,呈报到上级衙门,人人皆赞吴太守断案如神。铁案如山,宿介只有伸着脖子等待秋后处斩了。

而真正的凶手毛大却逍遥法外。宿介虽然生性放荡,品行不端,但是有个非常善良聪明的姐姐。宿介的姐姐一心供奉济公活佛,听说了弟弟被冤枉成为杀人犯的事情,非常着急,于是每天对着供桌案上的济公画像跪拜。

此时济公活佛正在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紫竹林之处与善财童子谈人间之事宜。

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仙人、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普贤菩萨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华严经》中记载白叙:“善财”童子为尊上 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不过“善财”童子却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成就道业。尊上文殊菩萨某次说法时,“善财”童子前往请教如何修持菩萨道,在尊上文殊菩萨指示下,“善财”童子开始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创造了佛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佳话。“善财”童子在普陀洛迦山拜谒尊上观世音菩萨,得到指点教化后亦示现成为菩萨。但在明代民间小说《南海观音全传》里,善财童子却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善财是个孤儿,在大华山过着苦行生活。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妙善公主(也就是观音)要土地公找众仙假扮强盗、恶棍,欺凌她并使她跌落断崖,此时,善财毫不犹豫地随她一起跳了下去。这份真诚的求道心,使善财童子随侍在观音菩萨身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