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城寻宝记 > 第336章 迷雾拨开

京城寻宝记 第336章 迷雾拨开

作者:多情神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00:07:20

场面顿时大乱。秦临风的人四散逃窜,警察则开始拉警戒线。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冲过来时,李敏死死抓住我的手腕:\"玉版...交给国家...公开...\"

她父亲抱着她痛哭。老邻居趁机把玉版和几卷最重要的竹简塞进背包,我们三个则混在慌乱的人群中溜出了工地。

黎明前的山路上,我们沉默地走着。老张突然问:\"那些陶罐里的竹简...\"

\"足够改写战**事史。\"老邻居拍拍背包,\"但最重要的已经在这里了。\"

我回头望去,发鸠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两千多年前,冯亭带着韩国的最后希望来到这里;今天,我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鲜血掩埋的秘密。

市公安局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我们三个坐在刑侦支队走廊的长椅上,老张的肩膀重新包扎过,纱布下还渗着淡淡的血迹。

\"第几个了?\"老张用胳膊肘捅了捅我。

\"第七个。\"我看了眼笔记本上记下的时间,\"每个进去问话的专家都不超过二十分钟。\"

老邻居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全是汗渍:\"省文物局的、社科院的、军事博物馆的...看来这事真闹大了。\"

走廊尽头的会议室门再次打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走出来,脸色煞白,手里攥着的矿泉水瓶捏得咔咔响。

\"张教授!\"老邻居突然站起来,\"您还认得我吗?北大考古系的研讨会...\"

老者猛地抓住老邻居的手:\"那些竹简...是真的?\"

没等回答,会议室里又冲出个穿警服的中年人:\"三位同志,请进来一下。\"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投影仪上正显示着发鸠山地宫的照片。长桌尽头坐着个两鬓斑白的警官,肩章上的四角星花闪闪发亮。

\"我是省厅杨震。\"他示意我们坐下,\"首先感谢你们提供的线索,秦氏集团涉嫌走私文物、故意杀人等十二项罪名,目前已经控制主要成员三十七人。\"

投影切换到秦临风的审讯画面。这个昨天还不可一世的男人现在像霜打的茄子,反复念叨着\"祖训不可违\"。

\"但有个问题。\"杨警官调出玉版的照片,\"这块玉版上的七个地点,有三个已经在城市建设中被彻底破坏,两个在军事禁区,还有...\"他顿了顿,\"秦家的人提前毁掉了最重要的邯郸遗址。\"

老邻居猛地站起来:\"那地宫里的竹简呢?\"

\"大部分保存完好。\"坐在角落的年轻警员开口,\"尤其是《韩弩制法》全卷,填补了战国兵器史的空白。\"

我注意到他胸前别着李敏同款的警徽:\"李警官她...\"

\"脱离危险了。\"年轻警员露出笑容,\"她父亲守着病房呢。\"

杨警官敲了敲桌子:\"现在请你们解释下,为什么秦家对这个遗址如此执着?甚至不惜杀人?\"

老邻居从背包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这是我们整理的资料。秦家祖上确实是白起的亲兵,两千多年来,他们一直以守护'白起战神'名誉为己任。\"

投影上出现张泛黄的家谱照片,清晰记载着\"秦氏子孙当守武安君(白起)威名,凡有损者,皆除之。\"

\"所以当发现发鸠山可能藏着韩国兵器技术,\"我接过话头,\"他们害怕世人知道白起坑杀降卒的真正原因——不是残暴,而是恐惧。\"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杨警官的钢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这...会改写历史教科书啊。\"

\"不止。\"老邻居打开平板电脑,\"我们比对了永录尸骨坑的样本,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遗骸有韩国人特征。这说明被坑杀的不只是赵军,还有随冯亭投降的韩军工匠。\"

老张突然拍桌:\"操!所以白起是怕这些工匠帮赵国造出韩弩,才下狠手的?\"

投影切换到省考古所的鉴定报告,骨骼样本的锶同位素分析证实了老邻居的说法。

\"还有个发现。\"我调出手机照片,是青铜剑柄内部的刻字,\"'冯亭密藏,以待赵兴'。冯亭至死都相信,这些技术能助赵国翻盘。\"

杨警官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这些证据...足以开个新闻发布会了。\"

三天后,省政府新闻发布厅。面对几十家媒体镜头,白发苍苍的社科院院长亲自宣布:\"根据最新考古发现,长平之战中所谓'坑杀四十万降卒'的说法存在重大疑点...\"

老张、老邻居和我坐在后排。看着台下闪烁的镁光灯,我突然想起永录村那个葬身火海的老汉。要是他能看到今天该多好。

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在酒店餐厅庆祝。老张灌了口汾酒,突然压低声音:\"你们说...秦家在外头还有没有人?\"

\"难说。\"老邻居夹了颗花生米,\"这种世家大族...\"

\"管他呢!\"老张又给自己满上,\"来一个老子揍一个!\"

老邻居却盯着电视。新闻正在播报最新消息:\"...秦氏集团涉嫌走私文物案又有新进展。今日凌晨,警方在邯郸一处私人博物馆查获战国文物七百余件,其中包括疑似赵括佩剑...\"

画面切到个熟悉的翡翠镯子特写,正被装进证物袋。

\"李敏的手笔。\"我笑了,\"这姑娘恢复得真快。\"

离开太原前,我们去医院看了李敏。她靠在床头,左肩缠着绷带,但眼睛亮得出奇。

\"玉版和竹简会怎么处理?\"我问。

\"博物馆特设展厅,下个月就公开展出。\"她递给我个U盘,\"里面有全部资料的电子版,你们可以先睹为快。\"

老张凑过来:\"那咱们发现的青铜剑...\"

\"永久借展给长平之战纪念馆。\"李敏笑了,\"顺便告诉你个好消息,永录村那个老汉...没死。\"

我们三个同时瞪大眼睛。

\"他当晚去邻村喝喜酒了。\"李敏解释道,\"秦家人烧的是空房子。现在老人家已经被保护起来了。\"

回北京的高铁上,我们仨挤在座位上研究U盘里的资料。老邻居突然指着一段竹简照片:\"你们看这个!\"

那是冯亭写给赵括的密信残片,大意是说韩国工匠已经改良了韩弩,射程可达千步,足以扭转战局...

\"所以赵括主动出击不是鲁莽,\"我恍然大悟,\"他是要给工匠争取时间!\"

老张嚼着泡椒凤爪:\"那为啥最后...\"

\"白起比预想的快。\"老邻居叹息,\"这些工匠没来得及把新式弩机造出来,就被...\"

列车穿过隧道,车窗映出我们三个沉默的脸。两千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终于在今天显露出它被掩埋的真相。

回到聚宝斋的那天下午,阳光正好。我擦拭着柜台里的古董,老张蹲在门口抽烟,老邻居在里屋整理这次考察的笔记。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又好像完全不同了。

手机震动,李敏发来条消息:\"发鸠山二期考古发现韩国工匠的集体墓穴,遗骸显示他们是被毒杀而非活埋。另:赵括佩剑鉴定确认为真,剑身刻有'不负马服'四字。\"

我把手机递给老张看。这个铁打的汉子突然红了眼眶,狠狠吸了口烟:\"赵括这小子...够爷们。\"

风铃轻响,有顾客推门而入。我收起手机,露出职业性的微笑:\"您好,想看些什么?我们这儿刚到了批不错的古兵器...\"

(本故事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