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修行王朝 > 第72章 走不了了!

修行王朝 第72章 走不了了!

作者:一清二白的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23:43:33

辰时末,江上开始起风,风带着湿气向着古镇席卷而过。

长街上的男人女人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这天气越来越冷了,已经下了一次雪,看样子可能会在年前再下一次雪。

可是,湿冷的风却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好像不知疲倦似的从街道的这边走到那边,然后又从那边走到这边,乐此不疲。

“哎,今年可不要再下雪了!”

馄饨摊,李逸四人的旁边那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说道:“这一下雪路就不好走,多耽误事啊!”

“李兄,不能因为下雪阻碍了你走商,就祈求上天不下雪啊,要知道这瑞雪兆丰年。”

说话的是一个儒生打扮的人,年纪看着不小,也有个四十多岁。

“康兄所言甚是,等下雪了,咱们也学一学古人穿着蓑衣,戴上斗笠,在那江上泛舟,想要到时候四下空寂,唯有你我几人,岂不美哉!”

这次说话的却是那桌三人中的最后一人。

“段兄说的极好,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下雪,咱们就去那江上泛舟,温一壶热酒,品这千里河山,岂不壮哉!”

这康姓书生也是个好闲情雅致的主儿,听到段姓书生的话,对于下雪天泛舟江上却也生出几分向往之情。

至于那李姓商人,仿佛不在他们泛舟的名单之内。

过了一小会,就在李逸等人快吃完之时,旁边那桌不知怎的又开始了对诗,对的还真就是有关于雪的诗句。

只见康姓书生手一指,道:“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那段姓书生马上接过,“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对上了诗,两人互道一声好诗,一个说好一句“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一个说“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然后将杯子里的热水一饮而尽。

喝完一杯水,两人意犹未尽,又对上了诗。这回换段姓书生出上句,“雪后始知松柏瘦,月来方见海门潮。”

说完,康书生接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一出,周边响起一片喝彩,却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馄饨摊边上围了不少人。这些人在听到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后,全都出声喝彩,喝彩声又吸引了更远处的人,这下馄饨摊周边围的人更多了。

“二郎,这首诗作的怎么样?我感觉做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的好。不过,我总觉得有些熟悉!”

王二拉过一旁的李逸,两人低着头说着悄悄话。

李逸听的直皱眉,这都是什么和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所写,而上面的雪后始知松柏瘦,却是出自南宋高僧释普济的《五灯会元》中的一句,“雪后始知松柏瘦,云收方见济河分”。

至于上面的那首,却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写的《咏雪》。吴均的诗常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自成一派,《梁书·吴均传》中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可见当时吴均还是很受欢迎的。

其实李逸有时候也会在内心疑惑,在另一个时空看过的内容,哪怕是扫过一眼的内容,只要是想知道,他就能轻松的回忆起看过的内容,比什么电脑索检文件快多了。可是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与另一个世界越来越远。

抛开脑子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李逸还是觉得吴均的这首《咏雪》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放在一起,确实不太搭。《咏雪》描写孤寂,《过零丁洋》写的却是气节。

王二听完李逸讲述,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忠烈公写的,我说怎么这么熟悉呢!”

这时候周围围观的百姓也有人出声,斥责这两人后面对的这首诗后两句乃是文天祥所写的,康、段书生还想辩解,结果发现好像辩不过了。

此时周围百姓全都看着他们俩,要知道文天祥在江南地区可是有名的很,不说老少妇孺皆知,但是已经听说过忠烈公的事迹。

康、段书生将这些百姓们推崇的“偶像”所写的诗词随意拼接,却也是犯了众怒了。于是在众人的目光中,这两人挤开人群灰溜溜的走了。

其实文天祥在另一个世界之时是有争议的一个人物。明朝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文天祥是极力推崇的,自南宋灭亡之后,天下读书人就以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气节作为毕生志向,这一点尤以江西读书人为最。

明初时期的文学家、内阁首辅胡广,就曾特别自豪自己是庐陵出身,说“赣人风骨,自文山始”,文山是文天祥的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江西人的风骨,气节就是从文天祥开始的,或者说他做了一个表率。

当然胡广说这句话,也有可能因为文天祥也是庐陵人,胡广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

“知道的不少!”

李逸和王二才结束悄悄话,扭头正好碰上了夏嫣然的目光,随后便听夏嫣然来了这么一句,一旁的徐肆也是微笑着看着李逸。

真是差点忘了,这桌四个人就他和王二没有入品,其他两人都入品了, 他们说不说悄悄话在别人眼里都没有什么区别。

“那,那个过奖了!”李逸讪笑。

王二却以为对面那位夏百户是在讽刺李逸,怎么说二郎也是读书人出身,当即道:“二郎,既然那两个书生水平太次,要不你来几句吧。”

李逸连忙推手,表示自己也不太会,结果王二还着急了。

“二郎,当初我们一起到桥头乡,那天晚上你不是给那个花魁做了一首,呜呜……你捂我的嘴干什么?”

李逸一只手搂过王二的脖子,一只手捂住他的嘴,看向夏嫣然,却见夏嫣然在专心的对付碗里面最后几颗馄饨。

“呼,还好差点。这种事情怎么能在夏嫣然面前说呢,这王二哥也真是的。”李逸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有时候是这样的,当你对一个人有好感的时候,肯定是想将自己最好的一片展示给别人看。那么逛秦楼楚馆的事情,怎么能让对方知道呢!

但很明显,夏嫣然听到了,而且也想知道。

“哦,不知道李公子还有诗才,在下洗耳恭听,就以雪为题,李公子请吧!”

李逸尴尬的看着夏嫣然和徐肆,既然躲不过去了,那干脆给他们整个大的。

李逸清了清嗓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塞外巡边时所作,是他有关于雪,寄托于雪的词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了。

他将雪花比作不是人间富贵花,可以说比以往的咏雪诗词写的更加新颖别致。

李逸念完,在心里不停的双手合十,借用一下纳兰性德的词。桌上的几人都没有说话,王二纯粹是听不懂,徐大哥应该是懂的,至于夏嫣然,可能还沉浸在不是人间富贵花里面。

这几人保持着沉默,边上却有一个三十多岁,头戴儒巾的男子笑着开口了。

“兄台好文采,这‘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写得妙啊,还有下阙,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却不知兄台有什么苦闷的地方?还是说不被人赏析?”

这一番话,却是将那些还没有离开的百姓们也吸引了过来,江南本就是文风鼎盛之地,懂诗词的自不在少数,这位儒生这一讲解,顿时让那些不甚明了的人也醒悟了过来,顿时觉得这首词做得好。

能不好吗?这可是纳兰性德,他甚至被王国维称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评价直接盖压中间朝代几百年。

不过这时候,这首《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就成李逸的了。

此时夏嫣然也看向李逸,似乎也想知道李逸有什么苦闷之处。

李逸能说什么呢?他又没有纳兰性德的遭遇,只是一个剽窃怪而已,故而只是说有感而发。边上之人也不信呐,于是有人觉得李逸这首词是抄的,可是在脑海里翻遍了,也没有找到这么一首词。

此前开口的那名儒生似是看出了什么,也不过多纠缠,拿出一直宣纸,上面赫然是刚才李逸所吟的这首《采桑子》。

“兄台这首词作极好,却不可让这等佳作泯灭,还请为这首《采桑子》取一个名字。”

看着四周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李逸提笔,在这张宣纸上写下了《采桑子·咏雪花》作为词牌名,随后在下面写上纳兰性德四字。

“纳兰性德!可是兄台的名号?”

儒生这一抬眼的功夫,想再问一问李逸,可是却见李逸四人已经挤开人群,随后消失在前方的街道上。

“宋兄,这次南下之行,确是让你找到一首佳作啊!”

儒生那一桌有人向着儒生拱手道贺,宋姓儒生却还在找寻李逸等人的踪迹,片刻后,在确认确实找不到人之后,宋姓儒生才坐下。

“哎,相比较这首佳作,吾更想认识那位兄台,只是这纳兰性德,究竟是那位兄台的名字,还是名号呢?”

这边众人还沉浸在《采桑子》的美妙中,那边李逸带着王二几人飞快的挤过人群,向着码头而去。

“二郎,走这么快干什么?那书生不是让你写自己的名字嘛,你写纳兰性德做什么?”

王二其实是还想再享受一把被众人环绕的感觉的,但是却被李逸直接拉走了,此时也是有“满腔愤恨”,想要自己也作出来一首诗词,不过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是太少。

李逸没有解释,领着众人来到码头,出去采买的士兵还没有回来,他们还要再等一会儿。

“为何要写纳兰性德?”

江边的寒风愈发冷冽,夏嫣然的声音却不再是如之前那般。转过头,瞧见夏嫣然正看着自己。

李逸本想说,纳兰性德就是自己,那首词就是自己做的,但是面对夏嫣然,他却不想欺骗她。

“这首词并非我所作,而是一个叫纳兰性德的人所作,说起来,还真是我盗用了他的诗词。”

夏嫣然明显不信,以为是李逸的搪塞之言,便不再追问。

和当初徐政、张成一样,他们都以为李逸心里藏着事,只是不想说。

可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啊!

几刻钟之后,出去采买的士兵们回来了,船队再次起锚。望着越来越远的古渡口,望着河岸边的古镇,那边隐隐传来高呼声。

距离急件上规定的日期还有两天,从这处古渡口到上虞县差不多一天半,他们还是有时间的。也就是说,他们明日午时左右就能到上虞县。

其实半天的时间并不充裕,中间要是出了什么事情,那耽误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于是在前方的李逸决定船队整体加速,不再刻意压着速度了。通过船语询问夏嫣然,夏嫣然也没有意见。

船队沿着上虞县向着上虞县疾驰而去,可是在这天的未时末,却又一艘悬挂巡检司旗帜的快船追上了他们。

最先找到的是夏嫣然,得知他们是荠县前往上虞运送物资的官方船队,对方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但是这件事与船队中的人有关系,却不得不查一查了。

没多久,就有一艘客船接送李逸到夏嫣然的“旗舰”上,见到了那几个身穿巡检服的人。李逸用眼神示意夏嫣然,夏嫣然则让巡检士卒再说一次。

听完李逸才知道,在他们走后,镇子上发生了一起命案,命案现场遗留了李逸的那首《采桑子》,上面还有纳兰性德几个字。

而这死去的还不是一般人,正是巡检司巡检。也就是说,在他们离开之后,有一位朝廷命官死了,现场遗留了李逸曾手书的那首《采桑子》。

“可是那首词给了那名书生了,这件事和我有关系?”

李逸不解。

实际上还真的有关系,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怎么知道李逸和那书生是不是一伙儿的呢?只能审讯加调查了,那么作为嫌疑人之一,李逸自然就走不了了。

刚出发之前,李逸还在想可不要出事才好,没想到没多久还真的出事了。见对方执意要让自己去配合调查,李逸道:“倒也不是不行,这样吧,我和你们去一趟,夏百户带着船队前往上虞,切不可因为这件事而耽误了朝廷的命令。”

其实按照这几个巡检司士卒的意思,发生了命案,而且还是自家巡检,这支船队都是有嫌疑的,是不能他们走的,但是毕竟在古镇之上时,很多人看到了那首词确实是给了那书生,而且李逸他们还担负着朝廷的指令。因此,巡检司的士卒同意了这一方案。

夏嫣然的“旗舰”旁,一艘快船与之并行,快船之上,李逸、徐肆都在,之所以不带王二,一个是王二长期跟在徐政身边,对于公务交接有经验;另一个则是,王二自身的实力已经对李逸没有太大的帮助了,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李逸还可以和徐肆冲出来。

“夏百户放心,事情会很快调查清楚的,我想官府也不会平白污人清白,待事情解决之后,我和徐大哥走陆路,或许我们俩会比你们先到。”

双方告别,巡检司快船向着上游而去,荠县船队顺着上虞河向着上虞县而去。

快船与船队,越来越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