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2章 哀平乱象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2章 哀平乱象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8 00:00:56

一、穷小子的逆袭:当外戚是门技术活

王莽打小儿就是个“别人家的孩子”。您想啊,王家在西汉那是外戚中的战斗机,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满门公卿,家门口的马车轱辘印儿能摞半人高。可王莽偏不跟着族里的纨绔子弟胡混,穿得跟教书先生似的,捧着《论语》能啃一整天。街坊邻居见了都念叨:“这孩子,王家祖坟上冒青烟喽!”

要说这王莽,最绝的是会做人。伯父王凤生病,他端屎端尿仨月不换衣裳,比亲儿子还孝顺。王凤临死前拽着太后的袖子哭:“您可别忘了我这好侄儿啊!”就这么着,王莽二十来岁就进了朝堂,从黄门郎一路爬到大司马,成了汉成帝跟前的红人。

您猜怎么着?王莽官越大,架子越小。见着穷书生,能把自己的貂皮大衣脱下来给人披;发了工资,全散给门客,自个儿家连肉都吃不上。夫人出门,穿着粗布衣裳,被人当成丫鬟。满朝文武都说:“瞧瞧人家王莽,这才是圣贤在世啊!”

二、代汉建新:玩的就是心跳

汉平帝一死,机会来了。王莽抱着两岁的小皇帝刘婴,在太庙里演了一出“周公辅成王”的大戏。您以为他真想当周公?错喽!没几年,他就让人从井里捞出块石头,上面刻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这哪是石头啊,分明是王莽的“登基许可证”!

公元8年,王莽扯下“假皇帝”的遮羞布,改国号为“新”,把汉朝的龙椅擦得锃亮,自个儿坐了上去。要说这改朝换代,总得有点新气象吧?王莽倒好,玩起了“复古风”。他翻出《周礼》当治国指南,把全国地名改了个遍:长安改名“常安”,琅琊改名“填夷”,匈奴单于改成“降奴服于”。您说这名字,匈奴人能乐意吗?

三、改革家的脑洞: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王莽上台后的操作,放现在能进商学院当反面教材。他搞“王田制”,把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说这叫“均贫富”。可地主老爷们能答应吗?以前家里良田千顷, suddenly 成了国家的,换谁谁不骂娘?

还有那“五均六筦”,盐、铁、酒、铸钱全归国家管,连市场物价都得听朝廷的。您想啊,长安东市的小贩刚摆上摊,城管就来喊:“涨价不行,降价也不行,得按咱定的价儿!”这生意还怎么做?

最绝的是货币改革。王莽一口气整出二十八种货币,什么“契刀五百”“金错刀”,造型花哨得能进博物馆。老百姓手里的五铢钱不让用了,拿着新钱去买米,粮店老板直挠头:“您这刀币是真的假的?能换几斗米?”到最后,市场上全乱套了,连小偷都不愿意偷钱,嫌太沉!

四、四面楚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莽这改革,改得天下鸡飞狗跳。北边匈奴打过来了,说:“你把我们单于名字改了,当我们是三岁小孩呢?”南边高句丽也反了,改名“下句丽”都不好使。国内更热闹,农民没饭吃,揭竿而起;地主丢了地,骂骂咧咧。绿林军、赤眉军,跟约好了似的,到处攻城掠地。

要说王莽也不含糊,大敌当前,还玩起了“行为艺术”。他把头发剃光,穿上素衣,跑到长安南郊哭天。您猜他咋哭?抱着祭坛嚎:“老天爷啊,我这是按《周礼》办事,咋就不行呢?”边哭边让百姓跟着念,谁声音大就给谁发工钱。这哪是哭天,分明是开“悲情演唱会”!

五、落幕时分:皇帝的最后一顿饭

公元23年,绿林军打进长安。王莽躲在渐台,身边就剩千把个亲兵。叛军冲上来时,这位曾经的“天命之子”还攥着一把铜刀,嘴里念叨:“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可喊得再响也没用,乱军之中,一个叫杜吴的商人一刀捅进他肚子。

更热闹的在后头。王莽脑袋被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舌头让人割下来分着吃了——为啥?因为他当皇帝时净说空话,老百姓恨透了。这颗脑袋,后来还被历代皇帝当“反面教材”,存了两百多年,直到晋朝一场大火,才彻底化为灰烬。

王莽这辈子,从道德模范到乱臣贼子,从改革先锋到亡国之君,活得比评书还精彩。有人说他是穿越回去的“社会主义者”,有人骂他是篡汉的“伪君子”。可依我看呐,他就是个想把理想当饭吃的人,可惜这饭太夹生,把自个儿也噎死了。这正是: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中国野史大甩卖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