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7章 庾氏专权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7章 庾氏专权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8 00:00:56

一、从国舅到中枢要臣的外戚崛起之路

公元325年的建康宫,五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在龙椅上啃着手指,身旁站立的是他的亲舅舅庾(yǔ)亮。这位新晋的中书令,此刻正以国舅之尊总揽朝政。庾亮整了整宽袖长袍,对满朝文武朗声道:“如今主少国疑,我等当尽心辅佐陛下……”话未毕,便有老臣在列下低语:“说得好听,怕是欲独揽大权吧?”

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外戚、权臣。其妹庾文君为晋明帝司马绍皇后,故以国舅身份跻身中枢。他自幼博学能文,善谈玄理,是魏晋名士圈的代表人物之一,《晋书》称其“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但在政治上,他却展现出强烈的权力欲,成为东晋首位以外戚身份专权的重臣。当时民间流传“庾家一条裙,能敌半朝官”,即指庾皇后的裙带之威已超越皇权。

二、“举扇障面”:名士北伐的荒诞图景

庾亮掌权后,急于通过北伐树立威望。公元339年,他向晋成帝上奏:“陛下,臣愿率十万大军,直捣黄龙,收复中原!”但所谓“十万大军”,实则是荆州老弱病残的拼凑之师,兵器多由农具改铸。

出征之日,庾亮立于船头训话,忽有北风扬起尘土,他忙举羽扇遮面,缓缓叹道:“胡尘竟至于此……”(《世说新语》)身旁将领暗自撇嘴:“将军,我等是去征战,非是拍摄名士雅集图啊!”

更奇的是,庾亮行军时必携“麈(zhǔ)尾”——这是魏晋名士清谈时的标志性道具,形似拂尘。某次军事会议上,他持麈尾指点江山:“此乃‘运筹帷幄’之神器……”话音未落,麈尾毛簌簌脱落,士兵们憋笑不已。民间因此编顺口溜:“庾公举扇,胡尘不战;麈尾一挥,军心已溃。”

三、荆扬之争:长江上下游的权力对峙

庾亮北伐失利后,转任荆州刺史。东晋向有“荆扬相维”的政治格局:扬州(今南京)为中枢所在,荆州则掌控长江中游兵权,两地向来互相制衡。庾亮到荆州后,迅速将其变为庾氏势力范围,任命弟弟庾翼(305—345) 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尽掌长江中游兵权。

庾翼,字稚恭,庾亮之弟,少时便有经世之志,《晋书·庾翼传》载其“性英毅,便弓马,少有名气”。他接替庾亮镇守荆州期间,致力于整军经武,曾率军北伐后赵,一度收复襄阳,是庾氏家族中少有的实干派。但他亦继承了兄长的专权作风,在荆州“发号施令,不待庾亮之命”,时人谓之“庾氏第二掌权者”。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局势:“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此景犹如中枢权臣出镇地方,却将重镇化为私属领地。建康朝臣见状,有人上奏成帝:“庾亮此举,直欲另立山头啊!”

最典型的“运米事件”中,庾亮下令将荆州粮秣尽输自家封地,却断绝建康的粮道。建康官员饿至面黄肌瘦,竟有人至宫门前喊冤:“庾亮这是要饿死我等啊!”成帝闻之,只能叹息:“舅舅啊舅舅,何不留些口粮与我?”

四、“庾氏四友”:外戚集团的亲党布局

庾亮专权倚仗着庞大的亲党集团,其中最核心的四人被称为“庾氏四友”:

1. 王愔(yīn):字敬豫,琅琊王氏成员,王导堂侄。他以文才见长,负责为庾亮打造舆论声势,每日于文报上撰文吹捧其“辅政功绩”。王氏本是东晋首屈一指的士族,王愔的归附使庾亮获得了士族阶层的舆论支持。

2. 殷浩(?—356):字渊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着名清谈家。他精通玄学,擅长将庾亮的政治决策包装成“玄理妙谛”,时人称之为“风流谈论者之宗”。但殷浩后来因北伐失败被桓温废为庶人,其清谈能力与政治实务的脱节,成为“清谈误国”的典型。

3. 毛宝(?—339):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东晋名将。他早年随祖逖北伐,以骁勇着称,后归附庾亮。在庾亮的北伐计划中,毛宝曾率军守邾城(今湖北黄冈),但因庾亮调度失当,邾城被后赵攻破,毛宝力战殉国。《晋书》称其“有勇力,善骑射,性沉毅多计略”,是庾氏集团中少有的实干派武将。

4. 庾翼:如前所述,他不仅是庾亮的弟弟,更是其权力的直接继承者,替庾亮镇守荆州,实为集团的军事支柱。

五、“遗臭万年”抑或“流芳百世”?名士与权臣的双重面孔

庾亮的人生充满矛盾:他既是《世说新语》中“举扇障面”的风雅名士,又是独揽大权的权臣。晚年欲归隐庐山时,仍每日收到大量公文,他望着瀑布叹道:“本欲学陶渊明,奈何成了曹孟德……”

其死后,百姓称他“庾半朝”,言下之意朝廷半壁皆属庾氏。但荆州百姓却念其“在时未夺民口粮”,对其评价两极。这种矛盾性正如史家所言:“历史人物从无绝对黑白,庾亮以名士之身行权臣之实,恰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缩影。”

六、麈尾与刀光:名士政治的致命伤

庾氏专权最深刻的悲剧,在于“麈尾”与“刀光”的错位——清谈道具成了权力象征,却无力拯救国祚危亡。当庾亮持麈尾高谈“无为而治”时,北方后赵石勒正厉兵秣马;当他“举扇障面”避胡尘时,荆州百姓却在忍饥挨饿。

有书生作诗讽刺:“麈尾清谈日,刀光血战时。庾公犹举扇,不解是胡夷。”此诗道破东晋政治死穴:名士将“风度”置于“实务”之上,终致“清谈误国”。庾亮的北伐失败,本质上是名士政治对军事实务的脱节。

七、历史的轮回:从“王与马”到“庾与马”的权力更迭

庾氏专权实为“王与马共天下”的延续——琅琊王氏之后,颍川庾氏以外戚身份接掌大权。如史家所言:“东晋朝堂恰似权力游戏,不变的是外戚与士族的轮番坐庄。”

公元345年庾翼病逝后,庾氏势力渐衰,但“荆扬之争”的格局却成为东晋政治顽疾。此后桓温、刘裕皆因控制荆州兵权而问鼎建康,庾亮兄弟虽未称帝,却为后世权臣铺就了“以军权干政”的道路。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中国野史大甩卖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