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田野的变迁 > 第3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

田野的变迁 第3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

作者:心飘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22:45:32

柳琦鎏那时还小,整天忙于自己的小圈子和课业,完全没注意到爷爷在大街口堵着家族里的人,不让来参加二姐婚礼的闹剧。这事儿自然是由大人们去解决,而爷爷这一举动也注定要由大人们来收场。据说,老爷子发话了,必须让柳琦鎏的母亲亲自去请奶奶过来参加二姐的婚礼。柳琦鎏的母亲极不情愿,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这段堵人的闹剧才算落幕,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下去——二姐顺利出嫁了。

然而,爷爷在二姐婚事期间这么一闹,家庭矛盾如火山喷发般加剧。1984年的春节,对柳琦鎏一家来说,简直是一场“风暴”。从春节开始,父亲和母亲就像两只斗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柳琦鎏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

更糟糕的是,柳琦鎏的班主任老师因为婚姻问题,几乎半年没有上课。初三班里只有八个男生,号称“八大金刚”,由于没有班主任管理,他们几乎把教室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地方。结果,中考全员落榜。这对柳琦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过,柳琦鎏的学习成绩可是相当不错的。数学考试时,老师刚发完卷子,还没坐回座位十分钟,柳琦鎏就交卷了,当场判分98分;英语考试时,他甚至连同表弟的试卷一起交了,然后两人跑去帮家里人收玉米,结果老师判分95分。那个时候,考试成绩都是满分一百分。全村人和全校老师们一致认为,柳琦鎏是未来的大学生不二人选。可惜的是,由于父母的吵架,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上学的念头。他的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挣钱,脱离现有的家庭,自立门户,远离争吵。

中考落榜后,柳琦鎏尝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感,仿佛自己一下子沦落到了天涯海角。但是,不幸中的万幸,班主任老师在调走之前,极力向学校推荐柳琦鎏和其他两位学生复读初三课程。这位老师真是柳琦鎏的贵人,不仅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丝希望的曙光。

柳琦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他心中依然怀揣着那份对未来的憧憬。或许,正是这些挫折让他更加坚强,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毕竟,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一时的跌倒,重要的是能站起来继续前行。而这次复读,也许就是他新的起点,通向未来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柳琦鎏和二姐的命运似乎在冥冥中交织在一起,如同两条平行线最终交汇于生活的低谷。二姐婚后第二年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女儿。那时,计划生育政策风头正盛,婆婆对这个女孩的到来相当不满,夫妻之间的感情因此破裂。再加上柳琦鎏母亲的推波助澜,二姐最终选择了离婚。

对于二姐的决定,柳琦鎏曾坚决反对过。他觉得,二姐的婚姻虽然有裂痕,但还不至于走到非离不可的地步。多年后,他依然无法理解二姐当时的想法。离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二姐的情绪都很不稳定,常常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尽管如此,一切已经成为事实,柳琦鎏也只能默默接受。

柳琦鎏开始了初三的复读生活,然而心中却总是沉甸甸的。课堂上,他时常走神,脑海中浮现出二姐落寞的神情和家中无休止的争吵。尽管他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但此刻心思却难以完全集中在书本上。每次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眼神,他都会感到一阵刺痛,仿佛自己与他们之间隔了一道无形的墙。

“琦鎏,你今天又走神了。”同桌小声提醒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柳琦鎏回过神来,苦笑着摇了摇头:“没事,只是心里有点事。”

尽管柳琦鎏和二姐的生活一团糟,但八十年代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它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见证了中国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

土地承包前,柳琦鎏家孩子多,劳动力少,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柳琦鎏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里吃饭是定量的,小孩只能吃半块玉米饼子,根本吃不饱。香油都用筷子蘸一蘸滴一滴滴到疙瘩汤里,有个香味就足够了。自从分地后,几年时间,家里房子翻盖了一遍,还分到了两块宅基地,也在筹备建造之中。

农村建房子最初打基础的阶段,基本上都是自己干。挖槽、打夯、垒地基都是柳琦鎏和父母一起干活。有时候也有亲戚朋友来帮忙。真正开始砌墙上大梁、檩条椽子时,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义务帮忙。这种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农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忙着建房,柳琦鎏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去上学了,父母似乎早忘了儿子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天,柳琦鎏忙完正在家里吃饭,两个同学急匆匆跑来告诉他:“琦鎏,你明天去学校吧!赶紧去拿准考证,班主任老师说了,我俩要是不能把你叫去学校,我俩就不要去学校了。”

“呀!还有七天就该中考了。明天拿准考证去考点熟悉考场。”柳琦鎏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姐上大学刚工作没几年,大哥十五岁就出去上高中,读大学;二姐读完高中又结婚办婚礼,家里翻盖建造房子,这一笔笔开销早已让家庭囊中羞涩。柳琦鎏深知,自己继续上学会增加家里的负担,尽管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己读书,但他实在不忍心。

第二天,柳琦鎏赶到学校拿到了准考证,又去考点转了转。

中考那天早晨,柳琦鎏和母亲在玉米地除草。农民早晨都会很早去地里干活,等太阳出来,天气热了就下工。看看天色不早了,他才急匆匆的赶到二十里以外的考点考试。迟到了二十分钟,进入考场。柳琦鎏把会做的考题答完,看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监考老师转过来看了看试卷上的名字,轻轻把他推醒问道:“你就是柳琦鎏?!”柳琦鎏点点头,疑惑的回答。监考老师笑着说道:“好好检查啊,别大意!”直到几年后,柳琦鎏才知道这位监考老师是自己的老乡。可见柳琦鎏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的。

懵懵懂懂中,柳琦鎏考上了县第二中学。这所学校距离柳琦鎏家十二里地,新建的教学楼还在建设中。开学报到那天,学校组织刚入校的学生们参加了一次劳动,大家在学校的菜园里忙碌着。

好多学生都住校了,柳琦鎏不想住校。他选择骑自行车每天往返学校,十二里地只需十五分钟。

那个年代的早晨,除了偶尔有自行车经过,路上几乎没什么车辆,他可以放心大胆地骑行,不会担心发生交通事故。好景不长,冬天来了,早晨有了霜冻,柳琦鎏不敢再快速骑行了,毕竟滑倒在路上的滋味不好受。无奈之下,他也申请住校了。

住校后,柳琦鎏发现自己还真受不了——他没有钱买饭票。他的伙食费是大哥每年从奖学金里拿出的一百元,分成十二份,每月不能超过九元。这样算来,他只能早晨晚上各吃一个馒头,中午吃两个馒头,配以咸菜,没有多余的钱买别的菜。他最喜欢食堂里的疙瘩汤,因为疙瘩汤就馒头不用吃菜。每当看到食堂里其他学生扔掉的馒头,他总是惋惜地摇摇头。

高一生涯的第一个元旦快到了。几个女生找到他,请他帮忙扎两个红灯笼。凭借着想象,他成功完成了任务。元旦那天,联欢晚会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同学们起哄让他表演节目。他站起身,朗诵了一篇《观刈麦》,趁同学们不注意跑到了走廊里,斜倚栏杆,泪流满面。

“父亲去了新疆倒腾毛皮,现在身无分文困在那里。”柳琦鎏心里想着,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那一刻,他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然而,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更加坚强,也为他未来的人生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柳琦鎏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踏上了归家之路。

当他推开家门时,一眼就看到了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心中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可还没等他好好感受这份团聚的喜悦,父母激烈的争吵声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打破了家中原有的宁静。

“这年怎么过啊?你爸那边的养老供奉怎么办?”母亲尖锐的声音刺痛着柳琦鎏的耳膜。

“我也没办法啊,今年生意不好做,哪还有钱给他老人家。”父亲无奈地叹息道。

柳琦鎏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眼前争吵不休的父母,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每年的春节本应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时刻,但如今因为父亲拿不出给爷爷的养老供奉,这个家又被愁云惨雾所笼罩。

他默默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试图将外面的吵闹声隔绝开来。可是,那一声声争吵却仿佛长了翅膀一般,不断地钻进他的耳朵里,让他心烦意乱。柳琦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停地思索着该如何度过这个难熬的春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