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田野的变迁 > 第8章 白手起家 逆境立业(十九)

田野的变迁 第8章 白手起家 逆境立业(十九)

作者:心飘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22:45:32

校园服务社在沈佳不辞辛劳地精心打理之下,逐渐走上正轨并日益稳定下来,生意更是蒸蒸日上、红红火火。如此一来,柳琦鎏的家庭经济状况也随之得到改善,终于告别了过去长达两年之久的困窘与拮据生活。

然而,柳琦鎏和其他代课老师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依然严峻。尽管他们兢兢业业地担任着教学工作,但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却仅有区区七十五元而已。这点微薄的收入对于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他们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因为除了日常开销外,他们还要抽出时间和资金去继续进修学业、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可每年用于进修的各项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仅靠那点可怜巴巴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支出需求,日子过得常常是紧衣缩食、入不敷出。

相比之下,那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公办老师们则无需为此烦忧。他们既不必承担这些额外且繁杂的消费开支,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本身。更让代课老师们感到无奈的是,进修的项目种类繁多、变幻莫测。今年或许被告知要着重在某个领域加强学习以求提升,等到了明年可能又会有新的说辞,声称另一个方面才是急需改进之处。面对如此频繁变化的要求,代课老师们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清楚到底该把有限的金钱投入到哪个具体方向才能符合标准顺利通过考核。

这不,就在今年,上级部门又下达了一项新的指示:所有的代课老师都必须报名参加由县里组织举办的教师进修补习班。这个补习班采取脱产学习的方式,为期整整三年,旨在对代课老师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待三年期满之后,如果考核合格便可转为公办教师身份。不过,想要参加这个补习班可不便宜,每人需缴纳高达一万元的学费!按照目前代课老师们每月七十五元的工资来计算,这笔费用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们不吃不喝攒上好多年恐怕都难以凑齐……

柳琦鎏和一同参加工作的几位女老师围坐在一起,针对是否要报名参加补习班这件事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深入且热烈的讨论。柳琦鎏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言辞恳切地鼓励着她们勇敢迈出这一步。

“姐妹们,我觉得你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去报名参加补习班。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你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的!而且你们还有婆家跟娘家可以依靠,他们肯定会给予支持,帮助你们顺利渡过这段艰难时期。”

然而,当话题转到柳琦鎏自身时,他不禁微微低下头,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至于我嘛……唉,我才刚刚勉强稳住目前的生活状况,实在是拿不出这笔补习费用啊。所以很遗憾,这次机会只能与我擦肩而过了。”

尽管内心深处充满了失落和不甘,但柳琦鎏深知现实的残酷,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不能再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于是,从那一刻起,他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便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协助沈佳经营校园服务社上面。

这家被大家亲切称为门市部的校园服务社,承载着他们共同的梦想与期望。柳琦鎏每天早早来到店里,认真打扫卫生、整理货架,热情地接待每一位顾客。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本本分分地耕种着自家那仅有的二亩一分耕地,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庄稼,期盼着能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农村的景象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以往,农民们收割小麦几乎完全依赖手工劳作,但如今情况已有所不同,先进的小麦收割机开始投入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机器能够高效地完成小麦的收割工作,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然而,收割后的后续处理仍然需要人工参与。农民们会将收割机割下的小麦仔细捆绑成一个个整齐的麦捆,然后通过人力或畜力拉运至打麦场。

到达打麦场后,脱粒机便成为主角。它快速而有力地将麦粒从麦秆上分离出来,随后经过晾晒等一系列工序,金黄的麦粒最终得以储存起来。与过去相比,这种半机械化的作业方式确实让整个收获流程的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过,当涉及到玉米种植和田间管理时,传统的人工操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玉米的播种仍需依靠农民们亲手一粒粒播撒入土,确保种子分布均匀、深浅适宜;而玉米田里的杂草清除工作同样离不开农民们弯腰挥锄,辛勤耕耘。尽管如此,全国范围内的农作物都保持着纯天然无污染的状态,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绿色食品”。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所谓的“无公害”概念还相当陌生,毕竟那时根本不存在任何公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劳动逐渐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计来源。只要农民能够准确把握农时,合理安排好麦收播种以及秋收播种这两个关键环节,并在平日的农闲时光里抽出空来给庄稼浇灌几次水,他们就能基本保证农田的正常生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其余大部分时间走出乡村,前往城市寻找打工赚钱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同时也拓宽了视野,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和现代理念。

阳光明媚、热情似火的六月,时间老人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悄然来临。对于柳琦鎏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个月份是特别的——他们不仅要见证初一学生们迈向新的学年,也要面对自己共事四年的初一年级班组即将解散的事实。而在这次分别中,有三位女老师将前往补习班进行脱产进修,这使得离别的氛围更加沉重。

为了给这段珍贵的合作时光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柳琦鎏与金阳老师以及几位同事决定在门市部组织一次温馨的聚餐活动。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时,气氛既轻松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一位女老师笑着问道,她的手上还沾着面粉,“那时候我紧张得不行,生怕教不好这些孩子。”

“谁不是呢?”金阳老师接过话来,“不过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真是过得太快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我们也都成长了许多。”

另一位女老师则轻轻叹了口气:“说真的,离开这里去进修,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但是我也期待能学到更多,回来后可以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柳琦鎏点头表示赞同:“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为未来感到高兴。虽然会有不同的道路要走,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席间,众人纷纷打开话匣子,倾诉着作为代课老师所经历的种种酸甜苦辣。那些辛勤付出却鲜为人知的努力,那些面对调皮学生时的无奈与苦恼,以及收获学生进步时的欣慰与喜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每个人都感慨万千。然而,尽管有着诸多不易,老师们依然怀揣着对未来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与殷切期盼。

随着暑假的脚步渐近,学校宣布了一项令人兴奋的消息:将组织一次前往白洋淀的游玩活动。作为一位热爱自然的人,柳琦鎏立刻报名参加。“终于有机会放松一下了!”他对妻子说,“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与此同时,沈佳这位平时总是忙于经营门市部的母亲,也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日。她开心地告诉丈夫:“我想带孩子们回娘家看看,顺便也能放松一下了。”

在这个夏天里,无论是白洋淀湖光山色间的悠然漫步,还是家中长辈与晚辈间共享的天伦之乐,都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即使前路未知,但只要心中怀揣希望,未来就充满了无限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