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 > 第153章 二期工厂奠基

清晨,厂区北侧空地被洒水车压出一层微湿的土壤,几面红底白字的条幅在晨风中轻轻飘扬。奠基仪式没有摆太多排场,李向东站在一块砖砌简台上,左手揣在风衣口袋,右手握着麦克风。

“这不是加厂房,是造新能力。”他扫视全场,语气平稳却铿锵,“今天这一铲土,不只是为了承接更多订单,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制造方式,再往前跨一步。”

随即,幕布落下,一段cG模拟短片在临时搭建的LEd屏上亮起:自动送料臂、高精注塑系统、模组自动装配平台……每一环都写着两个字——效率。

“智能注塑、模组集成、自动贴标、统一出货——这是我们的新目标。”罗燕补充道,声音压过了周边轰鸣的机械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扩产,是流程的一体化。”

记者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一家地方产业频道在直播间打出大标题:《春雷: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之路》。

“你们的产线在模仿世界,但你们的节奏在定义南方。”一位媒体人会后评论道。

李向东看着那句话,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二期厂房还未封顶,几台定制的多轴联动注塑机便已运抵现场,工人们围在吊装区域,目光被那台墨绿色的庞然大物牢牢吸引。

“这玩意儿,一台能干五个老设备的活。”负责对接设备的技术主管介绍时,语气带着自豪,“成型效率提升五倍,误差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还节能四成。”

王哥戴着安全帽走了一圈,望着机器甩臂般精准作业的模拟画面,忍不住感慨:“以前一个人从早干到晚才能弄完一批,现在两小时就够了,还不用喊腰酸。”

厂区一角的中控室也正在装修收尾,未来将成为整个春雷制造体系的“数据中枢”。数十块大屏幕将同步显示各条产线实时产量、耗材消耗、产品良率和预警信息,连电压波动都能自动记录归档。

“别以为自动化就是不管人了。”李向东在一次施工例会上说,“效率是命,但数据是魂。没魂的机器是铁,有魂的工厂,才是未来。”

老秦站在他身后,轻轻点头。

“这螺丝你先别拧,看这图,是不是多了个密封圈?”

车间一角,老工人孙师傅正指着显示屏耐心地教着新来的年轻徒弟。过去他是凭手感干活的,如今却得先掏出老花镜盯着屏幕看流程。

春雷二期的自动化升级带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换设备,而是换观念。

“工人不是越苦越光荣,是越会看懂数据越值钱。”李向东在与技校合作签约仪式上直言,“我们要的不是‘听话肯干’,而是‘能学会、能反馈’。”

罗燕负责主持的新型技能培训班,已在车间旁的多功能教室开课。课程分为“基础机控”和“组装调试”双模块,每位参与者需通过模拟操作与实操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选人标准不再是身强力壮。”罗燕面对媒体时解释,“是看谁能快速理解控制流程、谁能报出异常码,不是以前那种看谁扛得多。”

整个工厂的用工思维,正从“人海战术”彻底转向“技能密集型”——孙师傅也笑着感叹:“我这把年纪还得回炉重造,谁说干工厂不用脑子?”

“我们不是盖个厂房就完事了,我们要让这片地,长出一条链来。”

在春雷二期奠基仪式后的闭门会上,李向东一锤定音地说出这句话。

他宣布,春雷已与两家优质零件代工方及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签约入驻,三方将在厂区北侧共建产业园配套区。“今后,从模具注塑到最终检测封装,全在园区内闭环完成。”

为此,二期厂区特意预留出一块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的联合仓储区,配有独立装卸口与信息同步系统,实现原料、半成品、成品全流程调度联动。王哥看完布局图,直言:“这不只是快,是全链快。”

罗燕带领财务团队进行过详细测算——上下游就近整合后,单件出厂成本预计下降12%,特别是在物流与库存资金占用方面,节省显着。“这笔账,在深圳这样的地价和时间成本下,意义太大了。”

媒体在报道中评价道:“春雷不再只是制造产品的工厂,而是开始组织产业的能力单元。它不只是一个‘点’,更是一个节点,连通了更大的链。”

奠基仪式还未结束,几位西装笔挺的中年人已在现场悄然亮相。他们来自南方一家知名产业基金,带队者一边拍照一边对同行低语:“这地块,明年就能出产效了,值得配一只基金。”

午后的小会上,那位基金代表直接向李向东表达意向:“我们正在筹建一支专项产业基金,想专投你们春雷的供应链。”话语坦率,语气笃定,仿佛不是在寻求合作,而是在提前下注。

李向东并未立刻点头。他将茶盏放下,语气平静:“资本要进来没问题,但进来是为了推动产业,不是来套利一轮就走的。”一句话,将春雷的底线立住。

罗燕闻言当场提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厂区成长指数’,把施工进度、产能爬坡、上下游协同、用工结构等数据都公开,每月更新。”她眼神明亮,“让你们看得清楚,也让我们自己走得透明。”

这一提议得到对方高度认可,财务线也同步开始研究“资产证券化”方案,评估是否能将部分厂区未来收益打包形成可流通的资产产品,为后续融资试水铺路。

李向东站在新厂区的平整地面上,望着地平线:“我们不怕被看见,只怕别人看不懂。那我们,就把账、把路,都亮出来。”

夜已深,新地块边的围挡上映着灯光,刚挖出的基坑泛着潮气。李向东站在一方松软的泥土前,静静看着脚下那道新开的沟槽,像是在对话,又像是在回望。

王哥穿着反光背心走近,手里提着一瓶热水:“当年咱俩从旧仓库那块破砖地干起,那时候连屋顶都漏,现在你还敢建二期厂子,是真有胆。”

李向东扭头看他,笑了笑:“我建的,不是厂,是未来。”

风从地基里吹上来,带着泥土和水泥混杂的味道。灯光穿过薄雾,在尚未铺平的地面上拉出一道斜影。

没有掌声,没有剪彩,这一刻只有两人和一块空地。但正是在这静默中,一场草根制造者的工业革命,悄然扎下了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