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7章 书院檐下的笔墨硝烟

堪破三千世相 第7章 书院檐下的笔墨硝烟

作者:湿水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2 00:50:09

青瓦难遮新雨急,朱笔偏点旧时题。

蒙童忽诵异端句,砚池惊起百年泥。

白鹿书声

嘉靖七年的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书院的晨钟惊散山雾。六旬山长李怀素握着紫檀戒尺,正督导蒙童背诵《小学章句》,忽听西斋传来朗朗新声——年轻讲席徐渭竟在讲授《算学启蒙》,童子们拨弄算珠的噼啪声混着\"三三归九\"的童谣,惊飞了檐下筑巢的春燕。

\"荒唐!\"李山长须眉皆颤,\"朱子定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十五字教规,岂容尔等教唆稚子逐利?\"徐渭却将算盘往青石案上一扣:\"山长可闻徽商子弟已学泰西算术?这般蒙学,才是'笃行'之道!\"

经义硝烟

这场争执震动了整座书院。李怀素搬出成化年的《白鹿洞规》,指着\"读书必遵古注\"训诫:\"《四书集注》乃科举圭臬,岂能杂糅杂学?\"徐渭却展开新刻的《传习录》:\"阳明先生有云:'知行合一',算学正可验圣贤之道!\"

端阳考课上见了分晓。按古法教学的东斋童子背诵《孟子》错漏百出,西斋学童却能用算学解出\"五十步笑百步\"的实际距离。李山长夜半独对朱熹手植的丹桂,忽见月下桂影竟在地上勾出算筹图案,暗合《周易》\"曲成万物而不遗\"之理。

砚田春秋

《论语》有云:\"君子不器。\"李怀素守的是\"通才\"之道——童子六岁习《孝经》,八岁诵《毛诗》,务必先立人后治学。徐渭却奉行\"专才\"之术:将《千字文》与《九章算术》并授,称\"识字算数皆立身之本\"。这场较量,恰似书院并存的两种墨锭:松烟墨守成规,油烟墨破旧立新。

某夜山洪冲毁书库,李怀素抢救景定年的《四书辑释》时,发现页间夹着张泛黄纸笺——竟是先祖批注:\"朱子晚年亦悔章句之学过苛。\"雨打芭蕉声中,那行蝇头小楷宛如惊雷,劈开了蒙在《白鹿洞规》上的百年尘灰。

市井砚语

这场文墨之争成了九江茶肆的谈资。米商揶揄:\"前日我家小子背《大学》忘词,倒是算盘打得噼啪响!\"茶农却摇头:\"昨日王举人来买新茶,西斋学童竟能速算百斤茶价,倒比账房还快三分。\"最妙是测字先生,他指着\"学\"字解道:\"上头爻字表变化,下头子字像蒙童——这学问啊,本就该七十二变。\"

霜降祭孔日,白鹿洞来了位云游高僧。他观罢新旧两派教学叹道:\"老衲在少林寺见达摩面壁影石,武僧却创罗汉拳。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何独苛求一径?\"梵钟声中,惊醒了朱熹手书\"忠孝廉节\"碑上栖息的百年苔藓。

破卷新生

转机始于一场赈灾。书院奉命核算灾民数目,李怀素的门生用《周髀算经》三日未毕,徐渭的学童使新式算法半日即成。老山长夜翻《近思录》,忽见夹页中先祖墨迹:\"朱子曾改定朔望礼仪,岂非变法?\"五更鸡鸣时,他将珍藏的《算法统宗》塞给徐渭:\"明日...将算盘也请入正堂吧。\"

谷雨开笔日,白鹿洞新悬\"经世致用\"匾。东斋蒙童念着\"黎明即起\"时,西斋已响起\"一上一,二上二\"的珠算口诀。忽有童子惊呼——徐渭正用《九章算术》解《论语》\"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惑,李怀素提笔批注:\"六六三十六,五六得三十,圣贤亦通数理。\"

腊月的书院落满松针,李怀素给朱子像拂尘时,发现香案下竟有学童遗落的算珠。徐渭正教蒙童以《诗经》韵律背诵乘法歌诀,檐角铁马叮咚,应和着\"一一得一,关关雎鸠\"的奇异和鸣。雪光映着\"忠孝廉节\"碑上新添的算学题刻,恍如千年文脉在墨香中另辟蹊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