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6章 吕氏春秋鉴水喻

堪破三千世相 第6章 吕氏春秋鉴水喻

作者:湿水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7 19:48:22

"一瓢沧浪知冷暖,半盏浊清辨忠奸。

莫道鉴水无刃影,照尽人间鬼门关。"

杯水观天

齐宣王三年的盛夏,稷下学宫的铜壶滴漏突然结冰。田骈盯着壶中冰晶,猛然摔碎玉冠:“泗水将冻,大灾至矣!”这位阴阳家宗师想起《吕氏春秋》的警示:“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当夜,他携门客奔往临淄城外的孟尝君封地——薛邑。

薛地粮商田不礼正在地窖试新冰。他将硝石混入井水,造出三尺厚的冰墙,对外谎称“天降寒兆”。城内粮价应声飞涨,他却暗遣商队从赵国运来陈粟。《史记·货殖列传》中白圭“人弃我取”的商道,被他扭曲成“人造天灾”的毒计。

冰鉴诡谋

真正的食利者,善将自然征兆炼作**。

田不礼深谙“观微知着”之术。他买通稷下学子,在学宫墙壁刻下谶语:“癸卯岁,泗水竭。”又派方士在井边埋入磁石,令井水浑浊似血。百姓惊惶之际,他开仓放粮——却是掺了沙土的霉米,换走农户最后一寸田契。

这手段比《战国策》中郑袖构陷魏美人更阴毒。正如《韩非子》所言:“恃鬼神者慢于法”,田不礼用“天罚”掩盖**,将《管子》的“轻重之术”化作刮骨钢刀。最绝的是他伪造官府文书,宣称“灾年田赋折银加倍”,逼得农民贱卖青苗。

沸鼎烹民

薛邑城东的粥棚飘着怪味,田骈掀开锅盖,见浮沫中混着木屑。

“此乃‘五谷轮回粥’。”田不礼的账房阴笑,“陈米三成,麸皮五成,观音土二成。”说罢递过账本:每施一斗粥,可换三张田契。这般“慈悲生意”,连《金瓶梅》里西门庆的当铺都黯然失色。田骈想起《盐铁论》所言:“豪民擅山海之货,通流池泽之利”,此刻方知书中血泪。

更可怖的是“冰窖银”。田不礼将勒索来的银锭藏入冰墙,待灾后冰融,银两便如天降横财。这算计暗合《鬼谷子》“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诡道,却比《三十六计》的“瞒天过海”更隐蔽——毕竟谁能想到,刺骨寒冰里竟封着千家血汗?

破冰志

田骈的破局之术,始于一盏清水。

他率门客在薛邑四门架起铜鉴,注满井水:“诸君可观,此水三日必结冰。”百姓将信将疑,却见第三日果然冰封鉴面。田骈当街叱道:“此非天寒,乃硝石作祟!”原来他早识破田不礼的制冰术,用《墨子》记载的硝石验方反证其奸。

更妙的是他开凿“暖井”。仿《周礼》中“凌人掌冰”之制,却反其道而行——在井底铺石灰生热,破去田不礼的“寒井谣言”。这番“以火攻冰”的奇策,正应《孙子兵法》“奇正相生”之道。

水月镜花

孟尝君归薛那日,田不礼的冰窖轰然崩塌。

三万石霉米泡在冰水里,招来遮天蔽日的蝗虫。田骈早算准这日回暖,他开仓放粮时特意掺入硫磺,引得蝗虫扑向田氏粮仓。这招“驱虎吞狼”,源自《吕氏春秋》“类同相召”之理,却比《吴子》兵法更精妙三分。

田不礼被缚时仍嘶吼:“我依天道而行!”田骈掷下一卷《吕氏春秋》,翻开《察今》篇:“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此言如暮鼓晨钟——食利者死守旧术,终将被时势反噬。

清流鉴

孟尝君立“鉴水碑”于薛邑城门。

碑文刻着《吕氏春秋》名句:“察己知人,察今知古。”田骈更设“水官”一职,专司观测河井征兆。某年大旱,有粮商欲效田不礼故技,却被水官识破:“汝等窖藏之冰,硝石味冲鼻!”自此,《管子》所言“官山海”之策,在薛邑化作护民之盾。

沧浪吟

十年后,田骈泛舟泗水。

但见两岸稻浪翻金,再无饥馑之色。船夫唱起新编的薛邑民谣:“昔日冰鉴照妖镜,今朝清水养嘉禾。”这景象恰如《道德经》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鉴水非为辨浊清,人心深处自分明。

莫学田氏造寒狱,自有天道映苍生。"

喜欢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堪破三千世相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