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24章 洞庭两岸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第24章 洞庭两岸

作者:靖字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20:36:34

前文已经讲了

西南f4,东北四省,甘肃宁夏青海,内蒙西藏新疆以及两广港澳的修行门派。

分别为,

四川:铁剑门,青城山,峨眉山,哥老会,灌江庙,美姑盟,火神派,药王谷八大派。

重庆:唐门。

贵州:布依摩教,五毒教。

云南:天龙寺,点苍派,雪山派,沐王府,无量宫。

辽宁:净衣派,神龙派,马仙会。

吉林:天池派,棒棒帮,渤海派。

黑龙江:极乐谷,冰火派。

海南:南海派

甘肃:灵鹫宫,崆峒派。

宁夏:回教,一品堂。

青海:青海剑派,血刀门,明教,昆仑派。

西藏:密宗。

内蒙:黄金家族。

新疆:天山派,哈族,维族。

广西:腾蛟庵,华光派,青罡派,红莲派,壮族摩教。

广东:两广武术会,十星教,红林大教,六壬派,珠海普陀寺,新广东帮。

香港:和联胜。

澳门:赌皇斋。

以上共计51个门派。

今天讲讲湖南和湖北的门派。

湖南和湖北的这个湖,是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地跨湘、鄂两省,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由长江荆江流入,汇入长江,根据2023年4月23日研究院官网显示,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根据2023年4月21日政府官网显示,湖泊面积有2691平方公里,大致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有鲤、鲫等鱼类,有白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洞庭湖是7000万年以前燕山运动导致洞庭湖区地壳上升,洞庭凹陷成湖,1860年全盛时期湖面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1988年8月“洞庭湖—岳阳楼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

洞庭湖相关诗句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着名书画家米芾所绘的《潇湘八景》中“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就是描绘的洞庭风光。

史载,洞庭湖原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本为华夏第一大淡水湖。当时的云梦泽横亘于湘鄂两省间,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故司马相如 《子虚赋》有“云梦者**百里”之说。后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质史上虽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但在历史时期,它是作为一个独自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属于古云梦泽的范围。《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说明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只是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称。1957 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 楚怀王六年(前323 年)制“鄂君启节”,所述舟节西南水路铭文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资、沅、澧、油”。从舟节铭文水流交汇不及入湖来看,与《山海经》、《庄子》所载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观也是一致的。

《水经》记载: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湘水“又北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说明在君山西南的资、沅二水交汇处,有湖泊的存在。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即指此湖。只是由于那时这一夹在沅、资二水之间的湖泊水体很小,尚未为人所注意,因而《尚书》、《周礼》、《尔雅》、《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泽薮之内。

东晋、南朝之际,随着荆江内陆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的日趋萎缩,以及荆江江陵河段金堤的兴筑,强盛的长江来水,向荆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华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带,进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泽平原,从而形成为一片烟波浩瀚的巨泽。

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扩展的这一巨大变化。他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并云“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盛弘之在《荆州记》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为洞庭湖的通称。

历史时期洞庭湖区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荆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区,很少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唐宋时期,洞庭湖水面进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湖》诗中描写:“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可见其湖面的辽阔及气势的雄伟。

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在湖北安陆的“显陵”以及他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起黄檀长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长江水沙多由荆南排入洞庭湖区,在湖底淤高而来水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断扩展,逐渐有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形成。于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百里,龙阳(今汉寿)、沅江则西南之一隅耳”。这一洞庭湖向西南扩展的形势,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这是洞庭湖的全盛时期。

相传,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平川。平原上住着一户卿家财主,拥有万贯家财,良田千顷,九进大宅院,楼高三层,气派无比。老两口有一双儿女。卿家四口都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财主婆的心肠更是歹毒无比。由于卿家为人狠毒,声名狼藉,远近乡民无不恨之入骨。卿家虽然富足无比,但老两口却有一桩心事未能了却。那就是他们的男儿早已及冠,女儿已到二八妙龄,都还没有成亲。一年秋天,天高气爽,柳丝垂金。一天,忽见天上出现五色彩云,从云端里飘飘然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来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满地坪黄灿灿的苞谷,一盘盘白鲜鲜的薏米,喜笑颜开地对老翁说:“爷爷,这户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玛瑙用斗盘晒,金钱粮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老人点头笑了。姑娘又说:“爷爷,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好咯,就在这里住下吧!”

原来,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和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只因三公主到天庭拜见玉皇大帝时,失手摔破了一只凌冰碗,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领她来到凡间受苦受难。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样,进到卿家宅院里去了。

卿财主见走进来一个白发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连忙问道:“请问长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东海人氏,儿子儿媳妇早年病故,膝下只有这个孙女。她叫三姑,今年芳龄十六,读过诗书,会理家务,通情达理。早闻员外令郎聪颖过人,因故还未婚配,今我特意将孙女带来相许,不知员外您意下如何呀?”卿财主听了,口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到心里去了。忙招呼落座,唤侍人前来敬茶。自己跑到后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财主婆来到客厅,见了三公主,不觉动了心意。对太白金星说:“好吧,老爷爷!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黄道吉日,就让他俩成亲吧!”

当夜,卿家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与卿家公子拜过天地,入了洞房。太白金星喝过喜酒,见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回天庭复旨去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新娘过门三日之后就要下厨做饭,侍奉公婆和丈夫。第四日凌晨,三公主早早起来做饭。她来到厨房,只见里面黑咕隆咚,便点亮油灯,准备吹火。但是炉堂没有柴草,水缸里没有水,油盐坛子里没有油盐,米桶里只有一点发黄的霉米。三公主看了不觉得惊讶不已:卿家如此富足,为何厨房里这般模样呢?也许是卿家故意给自己出的难题吧?她只好到菜园里摘些鲜绿的青菜,去河里捞些肥美的鱼虾,从集镇上买来肉、油盐和干柴。不一会,炒出来一盘盘热气腾腾、色鲜味香的佳肴。炒好之后,她先尝了尝,味道怎么是苦苦的呢?她不得其解。

厅堂里的人正等着上菜咧!情急之时三公主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鼻涕和唾沫星子飞洒到了几个菜盘子里去了。开饭了,三公主摆上满满的一桌菜,全家人围坐下来,喝酒吃菜,非常高兴。都夸三公主炒菜的手艺高强,大家都喜欢吃。只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间一不吃饭,又不吭声,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娘夹起一大片肉给她,她却伸手一拍,“啪”的一声,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脸上。财主婆气得要死,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小贱人,为娘的好意心疼你,给你吃好的,你却不识抬举,哼!看我怎么收拾你!”

“妈,对不起咯!”小姑子噜起嘴巴,撒起娇来。她奏近娘的耳朵说了几句耳语。原来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来偷看新嫂子做饭。她把黄连悄悄地放进了要炒的菜里。后来还看见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喷嚏。财主婆听了,脸上的横肉气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噼噼啪啪”一阵声响,碟碗杯羹打得满屋子都是。

三公主吓得战战兢兢,连忙蹲地捡拾餐具。财主婆操起一块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头盖脑地打过来。口里骂道: “你这个该死的贱货,快给我滚出去!”三公主边哭边望着丈夫,希望讨个情面。谁知他不但不阻止母亲,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气得怒火中烧,眼泪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来了,凉风瑟瑟,冷雨凄凄,三姑赶着羊群上山,有气无力地甩着羊鞭子,想起远在东海的龙王父亲。心里在喊道:“父亲啊,你是否知道女儿在这里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唱着《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头前走,奴在后面泣声声。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发嫩荪;绵羊不吃东山草,要赶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书摆上海龙宫;奴家本是龙王女,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绵羊晚绩纱;日渐放羊三百只,晚绩麻纱八两八。

五月放羊是端阳,蚊虫跳蚤闹忙忙;轻轻把奴咬一口,犹如快刀刺肝肠。

六月放羊热烘烘,天上太阳晒死人;晒得绵羊无处躲,晒得奴家脸通红。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绩;粗的绩得头丝大,细的绩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泪双流;秤杆打来犹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阳,可恨幺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将奴打,血迹斑斑遍体伤。

十月放羊是立冬,门前吹起冷霜风;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十一月放羊雪满天,夫盖棉被下垫毡;盖了几层还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十二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禀告天;双膝跪在尘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来到后山,一位书生打扮的人与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举止端庄。他见三公主泪水涟涟,上前探问道:“姑娘有何苦楚?”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从何处来,要往何处?若是公子前往东海方向,请为奴家捎带书信一封如何?”

原来,这位书生就是太白金星派来看望三姑的仙童。三公主随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实情对书生详细地说了一遍,千托付,万叮咛,请仙童亲自把口信带到龙王老子那里,好让龙王派人来火速搭救自己。

怕没有凭证,三公主顺手撕下一片罗裙,咬破手指,亲自给父亲写下一封血书。血书上写道:急急拜上海龙君,跪写血书禀父亲;女儿辞别来凡间,受尽苦楚诉真情。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恶,牛头马脸克奴身。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红云驾天庭;一封家书写到此,交与相公带海门。再拜父亲来救我,女儿在此等佳音。三公主把血书塞在为父亲做的寿鞋里面,托付相公一并带去,还把去龙宫的路径告诉了公子哥。公子辞别三公主,即刻向东边飘飞而去了。

送别书生,天色渐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来。三公主赶着羊群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流到口边,咸涩难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编的《收羊歌》来: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转身。望见日头才落土,奴家怕进卿家门。

二月收羊百花开,丈夫无故骂起来。人人都有姐和妹,怎么把我当奴才!

三月收羊雨纷纷,泥深路滑实难行。既无蓑衣并斗笠,无情大雨满头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间短来日间长。羊儿喜得吃饱草,苦了奴家饿肚肠。

五月收羊端午节,长工师傅把气歇。大时大节不许闲,公婆还说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阳晒得奴可怜。口干舌枯无茶饮,心里焖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门进屋把羊收。公婆大骂回家早,拳打脚踢泪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肠好,公婆面前帮说情。

九月收羊菊花黄,百草枯焦羊不尝。姑子骂我养瘦了,哪来此等懒婆娘!

十月收羊小阳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烂风霜冷,遍身冻得紫里红。

十一月收羊雪花飞,羊羔走散收不回。公婆安睡梦乡里,唯有奴家不得归。

十二月收羊水结冰,百般苦楚数不清。修书拜托相公去,报与爹爹救奴身。

且说东海龙王,自从三公主触犯玉帝被贬罚人间受苦之后,时时刻刻都把三公主记在心里。这天只听得门外虾兵蟹将传报,说远方来人,还带有三公主的礼物与信札。龙王大喜,传旨进见。送信人见过龙王,献上三公主托带的信札礼物,述说了三公主在人间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海龙王接过女儿送来的寿鞋一穿,只觉得鞋底下有针扎肉。揭开鞋垫一看,内有三公主血书一封,不觉老泪纵横,龙颜大怒道:“那家这么恶毒,胆敢如此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负到寡王头上来了!”。

不由大声喝道:“虾兵蟹将们听旨啦!给我血洗卿家!”“大王且慢”忽然听见有人进谏劝阻,龙王一看不是别人,乃老将龟将军也。龙王问道:“老将军有何高见?”

龟将军拱手回答道:“现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动干戈,恐有误伤公主。依小人之见,不妨请大王先派一将跟随来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虚实,再计议惩罚措施。”

龙王认为言之有理,便派御弟青龙随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从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儿暗中盯梢。一天,小姑见来了两条汉子,一个是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个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里,把刚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老婆子听后大发雷霆:“这个贱婆娘还敢勾引汉子,这还了得!”老婆子一边吩咐家人去查问,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汉子,一边召集家里男工役女四处设卡阻止外人进入。可是几十号人查遍了九进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间大房子,就是不见外人的踪影。

卿家老婆子来到厨房查看,只见大水缸里水波荡漾,有两只牛角似的东西伸出水面,老婆子好生奇怪,上前一摸,只见角叉一拱,一条大青龙张牙舞爪地从大水缸里跃了出来,吓得老婆子“哎呀”一声,瘫倒在地。大青龙头一伸,尾一摆,一绺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着,“轰隆”一声巨响,地裂天崩了……

原来,那水缸里的两只角杈就是东海龙王御弟——青龙王的两只弯角。当他查明卿家的罪恶之后,即刻惩罚罪人。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贫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个卿家院落连同方圆八百里的平地,统统陷落下去,成为了烟波浩淼、深不可测的大湖泊,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据说这天是农历二月二日,是龙王为三公主报仇雪恨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来,当地人民就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纪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而湖南湖北了两省一共六个门派。

湖南:铁掌帮,衡山派,湘西赶尸一脉,大泽派,神拳派。

湖北:三丰派。

三丰派之前就介绍过这里就不用说了,他们的下属就是武当派,三丰派属于全真教派之一。

湘西赶尸一脉是湖南的苗族的家族门派,赶尸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称移灵,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

赶尸属于白巫术,即让一连串客死他乡的尸体,尾随在赶尸者身后,穿州过省地返回故乡。但赶尸不是把尸体一直赶回故乡的,只是带领死尸穿过荒凉崎岖的山区,回到平原地,交给来接运的乡中亲人,让他们把尸骸放进棺木内,用其它的交通工具,把棺木运回乡间入土安葬。

赶尸时间白天和晚上都可以,但是为了避免惊吓到路人,所以赶尸多是在夜晚进行,这也给赶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想象着密林山路之中,成队的死人游走于惨白月光之下,这诡异的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赶尸的人是两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师傅和徒弟赶。师傅和徒弟,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公公)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 “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 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

大泽派位于洞庭湖的君山,是正一门派,善使风雨道法。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个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历代迁客骚人在此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贯中外,览岳阳楼之华丽,沐洞庭湖之辉光,吞巫山**,集衡岳霓裳,隐隐云间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风光旖旎,几千年古迹昭彰,真是“蓬莱宫在水中央”、“丹青画出是君山”。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联名句使岳阳在1000多年前就名闻华夏了。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滔滔东去的万里长江,把岳阳城拱卫得形势壮阔、风景迷人。那名闻天下,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岳阳楼,更是岳阳古城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名人访寻登临的胜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处四面环水的山,与岳阳楼隔水相望,这就是历代文人骚客喜欢歌咏的君山。一望无际的湖水之中有这么一处青山,本来就显得清幽神秘,何况这里还留下了那么多的神话传说。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汉武射蛟、柳毅传书等,君山简直成了一个神话世界。这些神话都已流传许久,给君山和岳阳带来了许多神奇和浪漫。

二妃墓: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之赶来,船被大风阻于君山,二妃突然听到舜帝已死于苍梧,悲痛欲绝,望着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泪水洒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忧郁成疾,死于洞庭湖,葬于山之东麓,为纪念二妃而改洞庭山为君山,现是1979年岳阳市政府按(清)彭玉麟重修的墓样维修的。墓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 、雄狮、大象、中坚、“虞帝二纪之墓”墓碑。墓前10米处有一对石引柱,上有一副楷书石刻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君山东麓中部山坳里有一口井,石井栏上刻有“柳毅井”。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写的着名传奇《柳毅传》。这篇传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有一个书生名叫柳毅,他落第还乡的路上经过陕西径河北岸。在那里,他遇上了一个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旧、神情凄楚。柳毅问那女子为何哀伤。那女子说:她本是洞庭龙王的爱女,嫁给泾河龙王之子,夫婿为婢女所惑,经常打骂侮辱。她把事情告诉公婆,公婆反而责骂她,罚她做苦工。泾阳与洞庭相去几千里,想请柳毅代为传送一封家书。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处境,就问清了联络的方法,然后带着牧羊女交托的信回南方去了。

回乡以后,柳毅立即来到洞庭湖,按照龙女教他的方法进了龙宫,把龙女的信交给了洞庭龙王。龙王读信以后非常悲伤。他一面热情款待柳毅,感谢他仗义传书;一面派人把信送进内宫传阅。谁知这封信使龙王的内眷伤心痛哭,惊动了龙王的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性子刚烈,听到这事以后怒不可遏,化成一条赤色巨龙飞去陕西,把泾河龙王的儿子杀死,把龙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龙宫一片欢腾,盛宴感谢柳毅。钱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亲,希望他娶龙女为妻,永结姻亲。柳毅先是谢绝了,怕惊扰了龙女,后来看到龙女的美貌又有些后悔。但也没再改口,带了龙王送的许多珍宝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乡以后,卖掉了一些龙王送给他的珍宝,顿时成了巨富。娶了几个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姓卢的女子。结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细审看,觉得卢氏女子与龙女非常相似。一说话,才知道真是龙女,因思念柳毅,假托卢氏结亲。柳毅非常高兴,与龙女从此恩恩爱爱,过着幸福逍遥的生活。

衡山派位于衡山下的衡阳城,派中弟子擅音律,又擅剑法,门下产业主要就是全国连锁的器乐班。

神拳派是神打门派,神打,又称请神上身,据记载刀枪不入,是一种民间流传的请神上身的方式,听说 可以上刀山, 下油锅。 神打不只是一种祭祀, 还有一种称为神拳 (请到什么神就用什么) , 中之必死。

据记载,神打首先需要开坛作法,献祭供品,拜祭神明(或者武艺超群的武魂),请 之附身起到身上般若神明。不过此法利用不当十分凶险,轻则自损心神,重则身惨,甚 至死亡。 又说神打,就是请神上身,主要是指某些人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暗示自己是神灵,此 时人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因为精神暗示的原因得到提高,有若神灵上身.比较常见的就是请关公,齐天大圣和龙王了。 “神打”功夫,其实并不是什么很高层次的功夫相反这只能说是层次还不高的基本入 门功夫,师傅真心传度的话,一般一入门就会教给徒弟一项护身保命的功夫,神打就是 其中之一。只要师傅开金口就行,这又和正一的过功有类似之处,也是不用练,即学即 用,即用即灵。 现在湖南湖北一带还流行着一种功夫,摸一下,指一下对方对方当天就会在家重病不起,针药无效,但也不会要命,说白了就是百般折腾人。

神拳派的神打练法比较简单,一段咒语: 弟子头顶三十三天。 弟子默请儒释道三教。 晚上子时于野外焚香修炼四十九天即可。用时身体摆放一特定姿势,马上就有神力附入体内。以各种套路达到防身护体之功效!

铁掌帮,传说当年韩世忠遭削除兵权后,其部下领着一批兄弟在荆湖一带落草,之后辗转入了铁掌帮,后铁掌帮大兴传承至今,门派绝学便是这铁砂掌和轻功水上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