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8章 红颜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第8章 红颜

作者:靖字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20:36:34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制度体系。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历史记载的朝代,其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商朝的婚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其中,一夫一妻制是最为普遍的婚姻形式,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则较为特殊。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而一夫多妻制则是一个男子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妻子。一妻多夫制则是指一个女子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丈夫。

冉族,柏灌和晖山三个部落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多妻制。

而鬼娑则是实行的亚血缘群婚制。

群婚制,又叫集团婚姻制,是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婚姻家庭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或排斥。按照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婚姻家庭进化模式,群婚制可以划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度两个阶段。

亚血缘群婚制,又叫伙婚制、亚血缘家庭或普纳路亚家庭,是原始社会蒙昧时期的高级阶段所存在的群体婚姻家庭形态。它仍是同辈分男女之间的集体婚,但是却从两性关系中排除了兄弟姐妹。起初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后来又逐步排除了血缘关系较远的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因而是群婚制发展的第二阶段,亦是群婚的高级形式。

冉祸,冉萤两兄弟都是四十出头,正值壮年,虽然那个时代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不到,但是主要是因为早死的多拉低了平均值。

鬼娑的上一代首领卧榻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实际管事的就是刚刚三十岁的高康大。

高原今年十九,高欢今年十四,不出意外的话等他们明年成年后,他们俩,以及高欢和高康大会互相结为夫妻。

高欢自幼跟在高原的屁股后面长大,对这两名兄长也是很有感情的,就她的这个成长环境和经历而言,等到成年了和他们“在一起”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事实上虽然还未成年她也依旧尝过人事了。

有一次高原外出打猎未归,高康大正巧那一晚喝得酩酊大醉,高欢扶着自幼便崇拜的兄长回了房间后,当夜便没有再出来。

面对怀春少女带着好奇的试探,本就对她疼爱有加,又被酒精摧毁了大量理智高康大自然克制不住了。

怎么说呢,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可是也是最终,意外还是出了,高原带着高欢一行人打猎误入了冉族地盘,正巧又被冉祸给撞见了。

正常来说,冉祸顶多也是抽他们几鞭子就让他们滚了,可是他却是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高欢。

高欢生的貌美,是那种健康阳光的美。冉祸会注意到她是因为她的外貌,却不是因为美貌,而是因为她和她的母亲长得很像。

于是他扣留了他们一行人,然后让冉萤找了个由头单独和高欢聊了聊。

高欢有点像艾伦耶格尔,总是向往着墙外的世界,高欢的世界没有墙,但是她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她很想很想出去看看。

在鬼娑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她也认了,反正这里还有爱她和她爱的人。

但是和冉祸见了面之后,她尘封着的心愿似乎又有机会达成了。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假死。

殊不知,她看低了她在高康大和高原心目中的重量,也看低了她在冉祸和冉萤心目中的地位。

未来因为她,会让整个鬼娑都被冉族夷为平地,甚至连鬼娑的历史都会被刻意掩灭。

自古红颜多祸水。

红为胭脂之色,颜为面庞;古女子以胭脂润面,远看如红色面庞,所以代称女子为红颜。

其最早出处现不可查,翻阅古书,仅见最早为《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有“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此处红颜代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杜甫的诗《暮秋忆枉裴道州手札》:“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静思赋》:“天何美女之烂妖,红颜晔而流光。”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是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演变成美丽女子之代称。

“祸水”原指汉成帝所宠信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据署名伶玄的《飞燕外传》一书记载,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迷惑汉成帝,分别成为皇后与昭仪,披香博士淖方成惊叹道:“此祸水也,必灭火矣!”

按五德终始之学说,汉朝为火德,称其为“祸水”是指赵飞燕会带来汉朝灭亡的厄运。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祸水却也多薄命,后世有诗曰:

汉 宫 有 佳 人 , 天 子 初 未 识 。

一 朝 随 汉 使 , 远 嫁 单 于 国 。

绝 色 天 下 无 , 一 失 难 再 得 。

虽 能 杀 画 工 , 於 事 竟 何 益 。

耳 目 所 及 尚 如 此 , 万 里 安 能 制 夷 狄 。

汉 计 诚 已 拙 , 女 色 难 自 夸 。

明 妃 去 时 泪 , 洒 向 枝 上 花 。

狂 风 日 暮 起 , 飘 泊 落 谁 家 。

红 颜 胜 人 多 薄 命 , 莫 怨 春 风 当 自 嗟 。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冠礼”,就是“戴帽子”,把头发梳成一束,再带上帽子。

小男孩的发型——总角。所以,古代男子20岁,也称作“弱冠之年”,就是指男子身体尚未强壮(弱),但是已经成年(冠)了。

20岁的古代男子,还会拥有自己的“字”。有了“字”,就可以参与社交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只有长辈对晚辈或者尊者对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以“字”相称,以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

比如李白字太白,诸葛亮字孔明。“太白”“孔明”,就是他们举行成年礼时取的“字”,在社交中,人们要称呼他们“太白”“孔明”,以示礼貌。

《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

古代女子15岁成年,行“笄礼”,就是“插簪子”,把头发扎成一股,盘成一个髻子,再插上簪子。

小女孩的发型——丫头

所以,古代女子15岁,就称作“及笄之年”。

15岁的古代女子,就是成年女性了,这意味她们到了出嫁的年龄。

女子成年,只有许配到夫家,才能拥有自己的“字”。古代女子成年后,如果还没有找到对象,就没有“字”,这时候就叫做“待字闺中”。看似是等待一个恰当的“字”,实则是等待女子的心上人。

男女成年的时候,都需要将头发盘起来,梳成一个发髻,这个动作就叫做“结发”。

如果夫妻二人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结为夫妻,就叫做“结发夫妻”,也就是“结发”时就成为了夫妻,是少年夫妻,原配的夫妻。

另外,“结发”也是古人成婚时的一道仪式。新人并排而坐,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然后将这两缕头发绾结缠绕,装入布袋,以誓永结同心、生死相依。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表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字润之。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表字,又称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根据记载,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还有是名字中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并列式: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辅助式: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作“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字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矛盾式: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扩充式: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作“扩充式”。如: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延伸式:意义相延的,即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礼记·内则》中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有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不过因为史书上写女子甚少,写了也大多写某某氏,名字记载甚少,因此例子较少,现列出一些。

王嫱,字昭君。吕雉,字娥姁。蔡琰,字昭姬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