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禽满四合院之打不败我的终成勋章 > 第2章 佛道争,谁人不是过客

仲秋之夜,月色如水。清冷光辉倾洒在白鹿洞前。一僧一道坐在石凳上。四周树影斑驳,微风轻拂,静谧悠远。

书院洞口,几株百年金桂树环绕。

暑瘴微散,秋风轻柔,携着阵阵金桂飘香,为宁静夜晚添了几分悠然韵味。

癞头和尚暗自思忖,自封神量劫以来,佛道争斗千百回。终究是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佛门占尽尘世好处。

然而,世间因果循环,业力如影随形。越是贪恋俗世繁华与利益,便越难摆脱因果束缚。

正如此刻的自己,就被跛足道人拐到苏仙观山门前,连续言语敲打好一阵子了。

想着此地百年后将上演的佛道纷争,他与跛脚道友都是修为有限,哪有能力干涉?但这些日子,这臭跛子三番五次敲打,着实让僧人心里憋闷。癞头和尚按捺不住,急切想转换话题:

“道兄,前几日,坊间流传一本《三国》话本。咱们手中这块顽石已经一化三,且命数即将补全,说不得何时就可踏入轮回了。道兄不妨以‘三’为纲,参照那部《三国》话本,为灵石化作的三人评点命数如何?”

跛足道人性情洒脱自在,学成出山后游历人间数载,见证无数起高楼、宴宾客,最终楼塌人散的兴衰变迁。此次邀请老友癞头和尚游历,是因感应自身生机衰微,若再无逆天机缘,恐寿元将尽。

临了临了,终究还是过不去内心那一关。借着佛道消长的由头,邀这位老友结伴同行。

过去三年,二人并肩杀匪除疫、施药治病、惩治恶霸,一路游山玩水,足迹蜿蜒千里。

道士打算游历结束后,独自前往秦岭昆仑,寻觅最后一丝生机。听到癞头和尚又提《三国》,跛足道人嘴角上扬,调侃回应:

“你这和尚,一谈佛道之争,你就爱扯这三国。这一路三国都快被你念叨几百遍了。

世间万物,如同眼前这杯玲珑茶,百山百水百粮酿百茶百酒百味,各有缘法,各有妙处。那你说说,打算如何将这三块顽石,与三国中的魏蜀吴对应?”

和尚心中欣喜话题扭转,哈哈一笑:“那我们就不提三国。这一路我就一直在琢磨,这通灵宝玉裂成上中下三部分,既契合我佛家贪嗔痴三戒,竟也与你道家上中下三尸之说不谋而合。”

道士一听,来了兴致,凑近和尚,盯着他掌心的三块顽石,饶有兴趣地追问:“你佛家的贪嗔痴,世人皆知。这通灵宝玉遭雷劫灵气消散,化作三块顽石,可若与我道家三尸三虫对应,你打算如何编排?”

和尚与道士结交后,对道法钻研颇深,有独到见解。但这是道家经典学说,身为佛家子弟,不好妄言。提起这话题本为转移注意力,便顺势将问题抛回给跛足道人:

“呔!我以佛家贪嗔痴点化世间懵懂人,你道家这三尸三虫之法传承千载,宝玉一碎为三。你们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就这个数,既能契合我佛家贪嗔痴,又为何合不得你道家三尸三虫之法?怎么就做不得数!”

道士听后,心中感慨万千。自从感应寿数将近,他每日患得患失,整日惴惴不安。行也思,坐也思,饭也思,卧也思,三年一千多个日夜,一路走来几千余里,却始终难以放下执念。

今晚在苏仙观前,本想借佛道消长消遣和尚,没想到自己因忧思过度,反倒被利嘴和尚屡屡奚落挤兑。他暗自苦笑,想当初也曾心境豁达,可终究身处末法时代,是一介**凡胎,又怎能轻易看破身死道消的定数?

道法自然,一切应顺应天命。罢了罢了,人终有一死,何必想那么多?当下先应付眼前这贼秃要紧。想到此处,他深吸一口气,屏息凝神,神色认真起来。

道士端详着三块顽石的斑驳裂痕,抬眼望向和尚,沉思片刻,掐指掐诀,琢磨了半盏茶工夫。目光在和尚与满是裂痕的顽石间游移,缓缓解释:“我道家的三尸三虫,分别为:上尸虫贪奢欲,中尸虫口舌欲,下尸虫性淫欲。”

说罢,跛足道人端起茶杯,抿一口茶,接着阐述:“这三年多,你我倾尽精血法力,全力养护这三块顽石,只为弥补五弊三缺之势。然而,天道注定,你我法力有限,终究难以尽善尽美,难免留下遗憾。

依我看,来世这三人也不过略胜凡人。按照当前天机命格推断:最上面这块,最像上尸虫,贪奢欲极强。此命格之人,难以压制欲念,所求甚高,贪占求全,难免要献祭自己命格。

最上面这块碎玉,命格依旧贪图大屋华服、美食厚禄,如同冯谖客居孟尝君处,即便出有车、食有鱼、母有所养,内心**也永远无法满足,甚至可能牺牲自身。其族人恐怕也会多遭非议,就像你佛门的金蝉子,一生命格苦不堪言。”

癞头和尚听闻这贼道士编排佛祖座下金蝉子,心中一惊,不敢接话,默默低头喝茶。

道士见状,微微一笑,又抿一口茶,掐诀后继续分析:“中间这块,从算卦命数看,类似中尸虫,主口舌欲。正所谓祸福皆由口舌出,此命格之人,既能凭口舌之利登上成功之梯,也可能因巧舌如簧拖累己身。

就像战国纵横家苏秦,凭雄辩之才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威风凛凛,使秦国十数年间不敢出兵函谷关。最终被对头暗杀,临死还请求以自身五马分尸为诱饵,悬赏抓出幕后凶手。

他凭口舌获无上富贵与纵横捭阖能力,可最终命数有限,难以善终。其命格有苦有甜,充满戏剧性。”

稍作停顿,道士紧接着剖析:“下方这块,从算卦命数看,最似下尸虫,主性淫欲。此命格之人,欲壑难填,但气运往往被夺,所求往往事与愿违。虽可享尽齐人之福,看似风流快活,但若观其子孙宫,缘分浅薄,纵欲过度反而无子嗣,实在可笑。”

道人说完,抬头望向月光下的癞头和尚,那戒疤横三竖三,一共九个,格外醒目。每次看到这戒疤,他都忍不住想笑。

见和尚不接话,似仍在思索,道人便自顾自叹道:“这三块顽石化作三人,即便我们耗尽神通,也难将其命格尽数补全。还需三人转世后懂得修身养性,方可略作改变。

只是,这是三颗顽石的这一世转生,上尸虫命格之人**太强,恐怕最终只能白白丢了性命。

中尸虫命格之人劳碌一生,却难摆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到最后还可能晚节不保;

下尸虫命格之人,一生追逐虚幻**,如同猴子捞月,到头来一场空,子孙缘浅,一辈子无子无嗣。

不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癞头和尚听完,哈哈大笑。毕竟话题不再纠结佛道消长,他就乐意。和尚赶忙趁热打铁:“感谢道友!听道友高论,贫僧受益匪浅。今日这番讲解,为我解开上中下三尸虫诸多疑惑。

与我佛门贪嗔痴的阐释相互呼应,各有神采。只是,道友如此大才,不知可否将《三国》中的魏蜀吴三国,与这贪嗔痴、三尸三虫融合,再为贫僧详细讲讲?”

跛足道人听闻,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起身,捻着胡须,跛着脚在原地踱步两三次,随后徐徐阐释:“这道家的上尸虫映合你佛家的贪,对应魏国。

虽然曹魏最终灭亡,但福缘最为深厚。最后司马家借助曹魏基业,一统江山,从这角度看,魏国与上尸虫、贪的特性颇为契合。

这道家的中尸虫与你佛家的嗔,对应蜀国。蜀国这一世,殚精竭虑,耗尽心力,一心只为大汉保留最后颜面。诸葛等一众名臣良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最终如猴子捞月,空欢喜一场,诸多能臣猛将,依旧难改劳累困乏而死。

也正因如此,世人才大多同情于蜀国,这正与中尸虫、嗔的命格特征相符。

这道家的下尸虫与你佛家的痴,对应吴国。吴国这一世,江东亦是人才辈出,却多有贪图享乐、偏居一隅之辈。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尽显其风流之态。

当别人为谋国大业拼搏时,吴国为出身所累,疲于浙闽山民治乱,人才断续而出,接续而亡,擎天柱石强大不持久。若不是自身天数欠缺,或许吴国才是这场乱世纷争中的大赢家,这与下尸虫、痴的特点不谋而合。”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俩人的身影在月色笼罩下,渐渐融入夜色。

只留下悠悠梵音与缥缈道歌,在寂静的白鹿洞前久久回荡,仿佛诉说着一段关于轮回、因果与救赎的神秘传说。

而那裂成三块的通灵宝玉碎片,早已失去往日光华,此刻如萤光烛火,闪烁明灭间,带着无尽前尘往事,缓缓淹没在六道轮回中,开启新的命运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