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501章 循天顺人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第501章 循天顺人

作者:一堆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1 10:43:27

李承乾批公文,批的心神不宁,却还是强撑着批完了。

唤来侍从将批复完成的奏疏送去皇帝那里,李承乾又去魏征那里探病,兴许是烛光的原因,魏征的精气神看着并不太好。

“师傅,我来的时候外头没风,您看您要不要出去转一转?”

魏征点点头,换了衣裳,披上斗篷跟着李承乾到外头转悠。

鱼敬之近身侍奉李觉,常何远远地跟在李承乾和魏征身后,时刻注意此二人的人身安全。

“高明,你可知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心气盛,不屑一顾,对叔伯长辈,兄弟姊妹不屑一顾,等到老了,开始主动联系这些人,寻求情感上的慰藉。”

李承乾笑道:“师傅,您说的是陛下,他老了,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他会更加执迷于手里的权柄。垂暮之年的人,特别是帝王,总是孤独的,又需要一个情感慰藉。这个情感慰藉,又不能触及他的皇权。”

魏征轻轻点头:“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是一种极其割裂的情感,让人极难把控。太孙殿下就是陛下的情感寄托之一,但又不完全是。殿下若是对至亲骨肉狠不下心,就要演好父慈子孝的戏。反之,就要做好同室操戈的准备。”

李承乾环顾四周,只有百米之外的常何。这个距离,他和魏征说话的这个分贝,常何是听不到的。

“师傅,这话要是让史官记下来,您老人家晚节不保啊!”

魏征哈哈一笑,半点不在意李承乾这话。

“殿下来自后世,后世的史书,可有记载臣进言请建成太子杀掉亲王?”

李承乾道:“有的,史书上写了这一段。”

魏征两手一摊:“那不就对了?殿下,良善之辈不会在王侯将相的册子里留下姓名的,能在史书上留名,没几个是善类。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什么恶人,只是一个人。”

李承乾低头轻笑,想到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有马蹄声,魏征和李承乾师生转过身来,看到皇帝抱着李觉骑马过来,原本百米之外的常何,此刻也小跑上前。

李承乾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有头风,还这么喜欢造,可算是明白,皇帝为什么到了晚年,头风病严重要去嗑天竺人的药,最后还把自己嗑没了。

魏征和李承乾上前见礼,李世民抱着李觉下马,李觉扑腾着上前,扑到父亲怀里。

“阿耶,我好想你。”

李世民指着李觉,吐槽道:“你这兔崽子,好像我亏待你似的。”

李觉道:“阿翁,一日不见,入个三级,孙儿与阿耶算起来有一日不见了,相隔三秋可不是要想的吗?”

李世民听罢,只是摇头轻笑,看着李承乾道:“承乾命好,生出来的孩儿知道孝顺,不像朕,生了你们这群逆子。”

魏征道:“陛下家的逆子,年纪轻轻编撰字典,词典,品评天下士子文章。就这,还是逆子,陛下,有您这么埋汰人的吗?”

李世民十分受用魏征的奉承,不过嘴上还是要呛回去几句:“玄成,你这话不对,你一张利嘴谁不怕?你不埋汰朕就不错了,朕还敢埋汰你?”

起风了,魏征喉咙有些发痒,捂着嘴咳嗽,李承乾下意识给魏征拍背顺气:“师傅,还是回大帐,别在这里吹风了。”

魏征轻轻点头,又道:“我回去歇着了,你们玩儿你们的,别为我一人扫兴。”

“太子,你送中书令回去。”

李承乾领命,谢过皇帝,同魏征一起回营帐。

西斜的日光,将魏征的身影拉的老长,又添了几分垂暮之年的萧瑟。

李世民看在眼里,心里头十分不舒服,这即将落幕的夕阳,一如现在的魏征。

“穆穆,若要选一个成语给你师公,你会用哪一个成语?”

李觉思索片刻,回话:“循天顺人”

李世民轻笑:“这个成语,你说来听听。”

李觉点头:“循天顺人出自《韩非子·用人篇》,原文是:‘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其核心含义指治国理政需顺应自然法则与群众意愿,是古代先贤对天人合一的诠释。”

李世民道:“那你为何用这个成语形容你师公呢?”

李觉道:“阿耶说人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师公从岁末乱世而来,知道天下百姓人心所向,是四海归一,天下大同。师公身为大唐宰相,进言献策,为社稷尽心,为君王尽忠,顺应了天下人心渴望休养生息,安定太平的意愿,承担了作为宰相的责任,孙儿觉得师公当得起循天顺人四个字。”

李世民笑道:“穆穆,你说为何不赐下长生呢?”

“早前阿耶给孙儿讲故事的时候,提到秦皇渴望长生,遣方士徐福出海寻找不死药的故事。阿耶当时说:生老病死,是道法之自然,非人力能改之。孙儿只知人难长生,至于上天为何不愿赐下长生,孙儿不知。”

李世民弯腰抱起李觉,笑着问:“穆穆,阿翁和你师公掉水了,你先救哪一个?”

长孙无忌:……

“好好地,阿翁和师公为何要掉水里?”

长孙无忌强忍笑意,默默地给李觉点了个赞。

李世民刮了下李觉鼻梁,笑着说:“意外,意外落水。”

“孙儿救阿翁,可孙儿肯定一个都救不了,孙儿不会划水,再说了……”

李世民看着李觉,忙追问:“再说什么?”

李觉笑呵呵的道:“阿翁是孙儿的盖世英雄,肯定是阿翁救孙儿。”

李世民笑的开怀,抱着李觉往营帐里去,直接忽略了一旁的长孙无忌。

秋狩结束之后,魏征就递了奏疏,居家养病,李世民命中使住在郑国公府,随时报备魏征的病情。

……说个题外话,大家上学的时候,学道家思想都是避世,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误区,只是基于老庄着作的误区,黄老之学发展到秦汉时期,是一种十分积极的入世理论。

上初一讲汉代历史的时候,我很奇怪,小国寡民的思想,为啥能成为汉初以及历代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统治纲领,后来读了黄老之学的相关典籍。

可以说,先秦诸子百家,道家的变革在早期是十分迅速的,从老庄将这个思想形成,后面的道家思想家,以道法结合为理论根基,融合儒、法、阴阳等百家思想,形成兼容并蓄的治国理论体系。

《管子》就是典型的黄老之学经典,至于为什么到了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被废止了,原因在于它变革的不够迅速,黄老之学一直讲的都是怎么治理,没有深层次去涉及一个核心问题,中央集权和君主**。

儒家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就是其看到了这个问题,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新儒学,就是符合中央集权和君主**的需要。

君权神授的天命论,让君主**成为一种天道规则,大一统的理论,强调天下万方,统一于天子,将君主**和中央集权绑定,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