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学名张好古 > 第626章 真定危急

学名张好古 第626章 真定危急

作者:东溪听水夜半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00:01:52

激战半日,清军在城头炮火与城外团练的夹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靠近城垣半步。清军将领见广平府城坚难破,且守军士气高昂,深知难以攻克,若继续强攻,只会损失更大。无奈之下,清军只得下令撤退,转而对广平府周边的乡村进行劫掠。

清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乡村百姓深受其害,纷纷逃往城中避难。程世昌知府得知后,一面下令打开城门,接纳逃难百姓,一面组织游兵与团练,趁清军劫掠之际,进行袭扰,解救被掳百姓,夺回被抢物资。

游兵与团练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昼伏夜出,不断袭击清军小股部队,使得清军劫掠受阻,不敢久留。

此后数日,清军在广平府四野乡村劫掠,却始终未能再对府城构成威胁。城中守军则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兵力与物资,加固防御工事,以防清军再次来犯。士民们同心协力,城中秩序井然,粮草充足,士气高昂。

十二月十一日,清军接到调令,需前往广宗方向与主力会合。至此,这支侵扰广平府及所属邯郸县等地的清军右翼部队,才彻底撤出该区域,向广宗方向撤退。广平府及邯郸县的抗清保卫战,历经十余日,终以守军胜利而告终。

此次保卫战,广平府及邯郸县军民在程世昌、李培等官员的带领下,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凭借简陋的武器与坚固的城防,成功抵御了清军的猛烈进攻,斩获颇丰,保卫了城池与百姓的安危。

俞宝、伦彝、徐佩铉等儒生士子,放下笔墨,拿起刀枪,用鲜血诠释了“忠义”二字;薛广居、马应麒等基层官吏,恪尽职守,勇挑重担,为守城立下汗马功劳;无数乡绅百姓,自发参战,出钱出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十一月十二日,右翼清军的侦探骑兵借着晨雾的掩护,潜行至真定城郊。他们乔装成流民,游走于四乡八里,仔细探查城防布署与兵力虚实。

经过两天的潜伏侦察,清军探明真定城内守军空虚,城头巡逻士兵稀疏,城防工事年久失修,显然缺乏足够的防御准备。这一消息迅速传回清军大营,右翼清军主将当即决定把握战机,整合东西两路兵力,同时驱赶此前掳掠的大批百姓作为前驱,连营数十里,浩浩荡荡向真定城杀来。

彼时的真定城,守备力量极为薄弱。城中仅有的兵力,是井陉兵备道下辖的额兵一千一百人。

这些士兵中,老弱病残占比不小,武器装备也多为陈旧的刀枪弓矢,火器匮乏,且缺乏实战演练。

面对清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进攻,城内守军人心惶惶,百姓更是扶老携幼,四处寻找藏身之处,城中一片慌乱。

关于此次围攻真定的清军兵力,后世存有争议。真定府上报说是,清军“有四五万之众”,但这一数字显然存在夸大之嫌。回溯此前战事,右翼清军攻破长城关口时,倾尽全力也未超过三万人马。

此次深入内地作战,粮草补给困难,且需分兵驻守沿途要地,能集中于真定城下的兵力,推测约在两万五千人左右,但即便如此,相较于真定城内的千余守军,仍是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也不确定,因为还有投降的汉奸以及那些不顾羞耻的带路党。

就在真定城岌岌可危之际,千里之外的太原府属徐沟县境内,一支风尘仆仆的军队正疾速行进。这是奉命进京勤王的陕西巡抚孙传庭所率部众,包括一千精锐骑兵与五百火器步兵。

孙传庭素有“当世良将”之称,治军严整,用兵果决,其所部秦军更是崇祯朝为数不多能与清军抗衡的劲旅。此次接到勤王诏令后,孙传庭即刻点兵启程,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希望能尽早抵达京畿,抵御清军攻势。

十一月初九日,当孙传庭大军行至徐沟县时,兵部加急咨文送达军中。文书措辞急切:“如过真保,有敌骑抄掠,即望相机出奇截杀。”咨文明确告知,清军已进逼真定、保定一线,沿途常有敌骑四处抄掠,若孙传庭所部经过该区域,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作战,主动截击清军,以缓解当地防务压力。

孙传庭阅罢咨文,眉头紧锁。他深知真定乃京西南门户,一旦失守,清军便可直逼保定,进而威胁北京安危。

如今真定城防空虚,清军大兵压境,若坐等自己按原计划取道紫荆关入京,真定恐已陷落。身为将领,保境安民、驰援危城乃是天职。

略加思索后,孙传庭当机立断,下令改变行军路线:原定取道紫荆关的计划即刻废止,全军转向井陉方向疾驰,务必赶在清军攻破真定之前抵达,与城中守军内外夹击,击退来敌。

军令一下,秦军将士即刻调整方向,骑兵在前开路,火器步兵紧随其后,踏着泥泞的道路向真定疾驰。

寒风中,战旗猎猎作响,士兵们的脚步声整齐而坚定。他们深知,前方的真定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自己的驰援,或许就是这座城池最后的希望。

此时的真定城内,守军已得知清军即将攻城的消息,兵备道官员一面紧急组织百姓加固城防,一面挑选精壮士兵登上城头,准备殊死抵抗。

城中百姓也纷纷自发参与到防御中来,青壮年搬运砖石、架设滚木,妇女们则烧水做饭、缝制旗帜,全城上下弥漫着悲壮的气氛。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援军的到来,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而在真定城外,清军的大营已连绵数十里,营帐林立,炊烟袅袅。数万清军将士摩拳擦掌,准备对这座守备空虚的城池发起总攻。

一场兵力悬殊的攻防战,即将在真定城下拉开帷幕,而孙传庭率领的援军,能否赶在城破之前抵达,成为了这场战事最关键的变数。朔风凛冽,战云密布,真定城的命运,正悬于一线。

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朔风卷着寒沙掠过晋冀边境的官道,孙传庭率领麾下轻骑踏着残雪,终于抵达山西平定县柏井镇。

连日疾驰的马蹄印嵌在冻土上,尚未及休整,两封火漆封口的求援文书便被快马递到中军帐前——一封来自直隶巡按张懋熺,一封出自井陉兵备道李九华,字里行间满是焦灼:清军铁骑已围困真定府五日,城防岌岌可危,城中粮草将尽,军民固守待援,望孙公星夜驰援,迟则恐城破人亡。

孙传庭捏紧文书,眉头紧锁,他深知真定乃畿南要冲,一旦失守,清军便可长驱直入,危及京畿,当即下令全军暂缓歇息,清点军备,准备继续东进。

十八日黎明,晨雾尚未散尽,孙传庭的兵马已抵达获鹿县。此地距真定不过数十里,空气中已能隐约嗅到战火的硝烟。

他刚在县城临时设下的营帐中落座,便又有一名浑身尘土的信使跌撞而入,手中高举着真定府的加急告急文书:“孙大人!清军连日猛攻北门,城墙已多处塌陷,守将派人拼死突围求援,再晚一步,真定就守不住了!”信使声音嘶哑,甲胄上还沾着血迹,显然是历经死战才冲出重围。

孙传庭接到如此消息,当即传令下去,派出数队精锐哨探,分路探查清军的布防、兵力及围城态势,同时下令全军饱餐一顿,备好干粮饮水,待哨探回报便即刻进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