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学名张好古 > 第三一五章 自行车

学名张好古 第三一五章 自行车

作者:东溪听水夜半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4 13:44:16

叶绍袁和沈宜修,这对曾经恩爱无比的夫妻,在经历了两个女儿相继离世的巨大打击后,他们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叶绍袁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部的差事,带着两个女儿的棺椁,踏上了归乡之路。

一路上,叶绍袁沉默不语,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而沈宜修,则默默地跟随着丈夫,她的泪水早已流干,只剩下无尽的哀伤。回到故乡后,他们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将所有的伤痛都深埋在心底。

与此同时,张好古送别了叶绍袁和沈宜修,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异常单调,除了工作就是酗酒,试图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内心的痛苦。

而在另一边,孙元化则选择了隐姓埋名,远离尘嚣。张好古在周口店盖起了一个新村,这里的房屋全部采用全新的砖瓦结构,既美观又坚固。那些移民就住在那里。孙元化也来到了这里,他在远离村子的地方盖起了一个大院。

这个大院的一期工程包括一排两层小楼和宽大敞亮的工房。为了掩人耳目,这个大院还挂了个牌子——周口店研究院。虽然它是私人性质的,但却与大明皇家研究院有着密切的往来。

在周口店研究院里,除了继续研究火药之外,还开始涉足一些民用科技领域。王徴等人也纷纷来到这里,王徴负责具体事务,而孙元化则退居幕后,但他依然拥有最终的发言权。

张好古如今对研究院和邮政司都甚少涉足,这两个地方分别由宋应星和黄道周负责管理。

而在青园,这里已经建起了十来栋独立的小二楼,这些小二楼成为了宋家三兄弟、黄祥、成均、袁飞、孙临、吴大宝、郑琦以及冯梦龙等人的居所。张好古对此地颇为重视,他还计划在周围再购置一些地皮,以便至少能够再扩建十栋小二楼。

不仅如此,张好古对于青园的驻军安排也有了新的想法。目前,青园的驻军仅有一个连,大约百人左右。他打算在此处建造一座三层楼房,以更好地满足驻军的需求。

至于护**的其他人员,则将驻扎在周口店。那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不仅军营正在兴建之中,其他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张好古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了周口店这个地方,他对那里的事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由于工作的需要,他甚至很少有时间留在京城。

在周口店,张好古不仅负责组织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还积极与孙元化、王徴等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和研究各种新的事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就在这个过程中,王徴提出了一个关于自行车的研究方向。他认为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张好古对这个想法非常感兴趣,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事实上,王徴对于自行车的研究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他早就对这种新型交通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在默默地进行着相关的探索和实验。

车之行地者,轮凡四,前两轮各有轴,轴无齿。后两轮高于前轮一倍,共一轴,轮死轴上,轴中有齿六,皆坚铁为之,即于轴齿之上悬安催轮凡四,名之甲乙丙丁。丁齿二十四,丙三十六,乙四十八,甲六十。甲轴无齿。乙丙丁各轴有齿,齿皆六。甲轮以次相催,而丁催轴齿则车行矣。甲轮之所以能动者,惟有一机承重。愈重愈行之速,无重则反不能动也。重之力尽。则复有一机斡之而上。倘遇不平难进之地,另有半轮催杆催之,若所称流马也者。其机难以尽笔。总之,无木牛之名而有木牛之实用;或以乘人,或以运重。人与重正其催行之机云耳。

这是王徴在其着作《新制诸器图说》中的原文记载,令人惊叹的是,他不仅详细描述了相关原理和设计,甚至还成功制作出了实物小样!这个小样能够自行行走三丈之远,展现出了王徴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创新思维。

当王徴来到周口店时,他更进一步,制作出了一辆更为先进的样品车。这辆车不仅能够自行行走,而且行程可达三四里之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张好古的加入为王徴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他们开始探索利用蒸汽作为动力源,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制作出了连杆、曲轴等关键部件,再借助齿轮传动来带动后轮驱动。

起初,王徴所制作的自行车只能沿着直线行驶,就像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引着一样,完全缺乏转向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使得这辆自行车在实际使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然而,张好古却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迅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方向——为自行车添加转向装置。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和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类似三轮车的把手操纵方式。这种设计虽然相对简单,但却非常实用,有效地解决了转向的难题。

当样车制作完成后,尽管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速度较慢、操作不够便捷以及震动较为剧烈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实现了自主行走的目标。这个小小的发明,虽然还不够完美,却为后续的改进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轮自行车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张好古和王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的创造力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不断驱使着他们去探索和创新。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四轮自行车。他们深入研究了三轮自行车的结构和性能,发现虽然三轮自行车已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高速行驶或者遇到崎岖路面时,仍然会有一些晃动和不稳定的问题。

喜欢学名张好古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学名张好古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