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1章 擒贼擒王

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1章 擒贼擒王

作者:海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9 09:12:58

早在赵光义登基两个月后的公元976年12月,宋朝的一帮节度使就以为赵匡胤奔丧以及恭贺赵光义继位为名进入了开封,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趟开封之行来得容易再想离开却没那么简单。这些人里面就有赵普,另外还有四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安远军节度使向拱、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横海军节度使张美、镇宁军节度使刘廷让。

与赵普所不同的是,这四人是纵横沙场的武将,论资历他们是可以和赵匡胤相提并论的。严格地说,这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符合传统的节度使形象的人物。

这四人里面向拱早在后周时期就已经被加封为同平章事、领武宁军节度使之职,而张美更是在柴荣南征南唐以及北征辽国之时负责留守京城并领大内都点检之职,论资历和地位,这二人比当时的赵匡胤只高不低。

在赵匡胤登基称帝之后,这二人更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赵匡胤的拥戴。赵匡胤亲征李筠之时,向拱亲自去面见赵匡胤并提出破敌之策,而张美则更上一层楼。赵匡胤那一次的出兵显得很匆忙,准备工作并不是很充分,张美便将自己所积蓄的所有军需物资全部拿给了赵匡胤。比起那些躲在远处只是口头上对赵匡胤表示臣服的地方实力派将领,这二人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赵匡胤表示了忠心和拥戴。当然,平乱成功后赵匡胤也没有亏待他俩。

至于张永德,这个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作为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的他曾是赵匡胤的上级,另外周世宗柴荣还是他的大舅子,如此身份其分量之重就无需多言了。最后一个是刘廷让,关于这人我已经提起过很多次了,他的曾祖父是曾经在北方与李克用和朱温三足而立的刘仁恭,他也是宋朝平灭后蜀的东路军主帅,他的另一层身份则是赵匡胤当年的结义兄弟。

基于这四人的身份比较的特殊和敏感,赵光义对他们也是相当的重视,而他“重视”的方式则比较另类,因为他决定要拿这些人开刀。按理说,在履行完为赵匡胤奔丧并祝贺赵光义登基的既定程序之后他们就该回到自己的领地,可赵光义却对他们耍起了流氓:“既然众位爱卿来都来了,那就多在京城里住一段时间吧!”

这几乎就是明目张胆的扣留,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四人即使心有不甘可这时候他们又能怎样?你们这次可都是光杆司令进城,难道还想在京城这个地方跟手握雄兵的皇帝陛下瞪眼拍桌子不成?首先醒过神来的是赵普,他发觉事情好像不太对劲,加之赵光义早就在他的卧榻之地安插了高保寅这一颗钉子,于是他才主动申请去给赵匡胤守陵以求能混个自然死亡。

赵普这事前面已经交代过就不再赘述,可是另外这四个武人出身的节度使大人却没有赵普那等政治觉悟。他们也不知道赵光义的这个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眼下他们是走也走不得就只能在京城里混日子,总不能他们也集体上奏请求去给赵匡胤守陵吧?再者说,赵光义强留他们也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既然你们是来给先帝送葬的,那就怎么也得等到先帝入土为安才能回去吧?”

公元977年4月,装载着赵匡胤遗体的棺椁终于在永昌陵落葬,就在向拱等人准备回去之时,赵光义的一道圣旨降下:封向拱、张永德为左卫上将军,张美为左骁卫上将军,刘廷让为右骁卫上将军。这些人从即日起被解除节度使的职务,从此以后就在京城里养老了,而且赵光义对此的解释也是那么的冠冕堂皇和温馨可人:“诸位爱卿都是德高望重的朝廷老臣,节度使这个劳神费心的活儿我实在是不忍心再让你们去干了,你们以后就在京城里好好地享清福吧!”

直到这时候这四人才如梦初醒,原来赵光义之所以留他们这么久是想解除他们四人在地方上的军政大权。然而,这时候一切都晚了,他们待在开封的这几月时间里,赵光义有充足的时间去一步步地接管他们的地盘甚至是军队,此时的他们除了叩谢皇帝的恩德之外再无任何的可为之举。

赵光义这一招堪比赵匡胤当年对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的杯酒释兵权。不过,相较而言,赵匡胤用的是他的仁德以及他在军中威信让石守信等人几乎是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兵权,而且赵匡胤在做这件事之前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精心算计。

要知道石守信等人当时就是京城禁军的统兵大将,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立马造反。两相对比之下,赵光义的举动就显得卑劣和阴损了很多,他的这次“杯酒释兵权”分明就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可是,就算是手段阴险了一些,但这对于赵光义来说又能怎样呢?他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了,在他所认知的世界里,人生向来只以成败论英雄,对他这样的人来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可言。

再多说一句,我个人觉得两宋的所有帝王里赵光义跟后来的赵构是最像的,我说的是工于心计这方面,他俩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果将这两人对换一下时空,很有可能历史的走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赵构在收取张、韩、刘、岳四位大将的兵权之时也是干得那叫一个“漂亮”,换了赵光义去做这事估计都未必能比赵构做得更好。总而言之,赵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绝对是赵光义的嫡传后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