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18章 王八念经

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18章 王八念经

作者:海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1 12:39:04

夏竦灰头土脸地离开京城后,赵祯又往枢密院里塞了两个人,而这二人正是此时驻防陕西的范仲淹和韩琦,二人因为守边“有功”一同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接替他俩主持陕西军政事务的人是此前在我们的故事里从未提及过的时任永兴军知军郑戬,但请各位特别注意,这个人将是引发今后一系列有关边防和朝政问题的导火索甚至是堪称一个超级炸药桶。更要提前在此提及的一点是,范仲淹不久之后所主导的庆历新政之所以会遭到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此人身上,虽然他并不是新政的反对者甚至拥护者,但他的所为让他成功地进入了范仲淹的“猪队友”黑名单。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一点,这位郑戬先生和范仲淹是连襟,二人都娶了太宗朝至道年间的参知政事李昌龄的女儿为妻。至于郑戬这个人为什么就在突然间成为了陕西四路的军政一把手以及又是谁举荐了他或提拔了他,这个问题请恕在下无能,我没找到答案也想不出答案。

在重组了两府之后,赵祯又任命馆阁校勘蔡襄为秘书丞兼知谏院,加上之前已经被任命为谏官的王素、余靖和欧阳修,当初被吕夷简一把全部撂倒的“君子党”骨干成员就此几乎是全面占据了宋朝的各个重要职能和要害部门。

我们在前面说到范仲淹和吕夷简死磕的时候就提到过蔡襄,作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且又是大名人蔡京的堂兄,蔡襄在政治上的成就比不了他的那位堂弟,但他的声誉却是胜过蔡京千百倍。身为君子党的骨干成员,蔡襄在掌理谏院之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痛打落水狗。当年以范仲淹为首的君子党重要成员相继被吕夷简逐出京城后,留在京城里的那些同党可是人人自危,如今君子党翻身农奴把歌唱,那么此时已是日落西山之势的吕夷简是不是应该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买一下单呢?没错,蔡襄要打的人正是吕夷简。

此时的吕夷简虽然只是一个头上挂着司徒的大宋高级闲散人员,但正因为他是司徒,是中央的高级顾问团成员,所以吕夷简在军国大事上是有参与权和话语权的,可这正是“君子们”所不能容忍的。蔡襄上疏说道:“吕夷简虽然被罢相了,可两府大臣里面还有很多人都是他曾经的小弟,况且他还有参政议政之权,这和他没被罢相有什么区别?虽然陛下你给了他参政的特权,但这只是你的一种姿态和心意而已,没想到吕夷简这个小人一点也不谦虚,他竟然就真的接下了陛下的这份恩典,这足以见其人本就是个贪恋权势之徒。所以,请陛下撤了对他的这份恩典,军国大事还是交由两府大臣全权处置为好。”

蔡襄这份奏疏直接给吕夷简戴上了一顶“贪恋权势”的帽子,这让病中的吕夷简一下子就没法淡定了。为了自证清白,他只好上表请辞中央高级顾问之职,于是他这才逃过了蔡襄接下来可能会对他的穷追猛打,而他也由此是落得一个无官一身轻。幸亏已经半身不遂的吕夷简心理素质还算强大,要是换了别的人可能就直接被蔡襄的这道奏疏给气得当场全身麻木就此成了一个植物人。

何为杀人于无形?这种事文人们最为擅长且自鸣得意,暴力可不止是动刀子,语言暴力也是一种暴力,而且还杀人不见血。古往今来,被那些冷嘲热讽和碎碎念给逼疯了的人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变得暴躁癫狂继而做出很暴力的事,在这种悲剧里我们往往都会去指责那个动手的人,可被打的那些嘴碎之人真的就很无辜吗?不尽然也!

彻底打倒吕夷简之后,君子党开始全面发威,首先是欧阳修出面教赵祯怎么做人:“陛下,范仲淹和韩琦回到开封这么久了,可他们每次都只是在朝会上跟你见一次面,这样可不行。你应该单独召见他们,虽然现在我们正在和西夏进行和谈,可李元昊必须要时刻防范,至于怎么防范,那你就得向范仲淹和韩琦征求意见。私下里召见臣子探讨国事也不是没有的事,这事你得尽快做啊!”

教了赵祯怎么做人之后,欧阳修又给自己的同事好好地上了一课,他只是一纸奏疏就将翰林学士苏绅以及监察御史马端给双双拉下马来。苏绅与欧阳修这帮谏官本来就有嫌隙,原因就是这帮站在道德和圣人高度看待世间一切事务的谏官总是叽叽喳喳地说人长短让苏绅甚觉反感和厌恶,恰逢此时开封阴雨连绵,苏绅就拿天气说事。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赵祯的身边有太多的人在蛊惑圣听,他的意思就是希望赵祯能够把这些嘴碎的“圣人”都给罢了。

这算得上是宋朝的上层官员对近来嚣张不已的谏官所进行的第一次反击,欧阳修等人得知此事后立马狠狠地予以了还击,顺带着他们还把同为言官的监察御史马端也一起给揍了一顿。欧阳修为啥要揍马端?这件事恐怕就有同行内斗之嫌了,虽然都是言官,可言官也要分派系,御史台和谏院毕竟是两个衙门,况且掌理御史台的王拱辰还是他欧阳修一生的政治死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阳修如果不揍马端就没法揍苏绅。

马端的母亲曾经因为某件“不可言说”之事被人揭发以致被官府处以杖刑,欧阳修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他说马端身为人子却不能规劝自己的母亲严守妇礼,而在其母犯下过错之后又不能把这件事给隐瞒下来从而导致自己的母亲遭受杖刑之苦。这件事无论怎么说都是马端有错,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继续担任监察御史这等重要的官职呢?另外,请陛下想一想当初是谁举荐的马端?对,就是苏绅!所以,陛下你应该把这两人都给罢免了!

各位,看看欧阳修同志上面都说了什么?这是什么逻辑?这又是什么脑筋回路?何为圣人?何为君子?难道这就是圣人和君子吗?

诚然,欧阳修因为他在文学和文化上的成就和造诣让他在后世名扬千古,可是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做事和做人是两码事。有句话叫做字如其人,但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也不知道说这话的那位老兄是不是本身就写得一手好字,要不然我实在不知道这话是怎么说出来的。远的不说,蔡京、严嵩乃至于是和珅,哪一个不是书法大家?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可这又能证明什么?同样,欧阳修在立学和立言上面堪称圣人,可圣人是身体力行做出来的,不是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的或者用手中的笔墨写出来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同志的亲笔之言。照此理论,一个人应该先读书,然后才会知道该怎么做事和做人,最后才能立身。如此说来,没读过书的人就不能成为好人?就不知道美丑善恶?就不知道是非忠奸?别的人很难说,但想必王阳明同志对于这句话定然是槽点满满。不过,这句话其实也能证明欧阳修自己也承认立身很难。立心立学立言立身,这是成为圣人的四大必备条件,但古往今来能够翻越立身这道坎的人又有几人?可是,圣人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吗?世人能够像欧阳修这样做到立学和立言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说到底,宋朝的君子党和明朝的清流以及东林党其实都是一回事,他们都想做圣人,都以圣人的标准在要求别人,都在严于律他而宽以待己。在立身的这条道路上他们或许也努力过,但终究没能翻过去,到最后反而被落得个“伪君子”的骂名。但是,坦白说,这个骂名其实名副其实,他们完全配得上这个头衔。

暴揍了吕夷简,轰走了夏竦,再教赵祯做人,然后又干掉了翰林学士苏绅和监察御史马端,接下来君子们又该把目标对准谁呢?答案是参知政事王举正。

这一次是欧阳修、余靖和蔡襄三人以及御史台的李徽合力一起弹劾王举正。李徽的指控是王举正家里有悍妻却不能制,一个连老婆都不能管束的人怎么可以治国谋政?欧阳修等人则是指控王举正身为参知政事却懦弱不敢言事,整天就知道混日子,这样尸位素餐的人就应该被罢免,而且欧阳修等人还直接建议赵祯应该让范仲淹取代王举正出任参知政事。在这等密集火力的打击下,王举正只好主动请辞,而赵祯也只得同意。

正当欧阳修等人志得意满时,范仲淹却打了他们的脸。王举正被罢免后,赵祯任命枢密副使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同时任命资政殿学士富弼为枢密副使,但这二人都拒绝领命。范仲淹的理由是:“我要做参知政事应该是陛下你觉得我有这个本事,但如今你是因为这些谏官们的举荐才给我升官,可宰执大臣的任免这种事怎么能够由谏官说了算呢?”

富弼同样拒绝领命。他直接拿着任命诏书去找赵祯,说他无功于朝廷不敢领此任命,而且他还提醒赵祯不要忘了辽国上次给宋朝施加的屈辱。富弼对宋朝向辽国增币之事的迟迟难以释怀也让赵祯这时候觉得有些惭愧,他只好在口头上对富弼一阵勉励和夸奖并说自己一定会卧薪尝胆洗刷耻辱。

富弼的连续请辞让他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形象变得越加的高大,所谓君子也不过如此,相比起来,范仲淹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后倒是欣然赴任。作为当年君子党的领袖,范仲淹这时候早已不在乎那些虚名,他要做的不是立言和立学,他如今所追求的是立身,是要切实地为国家做些实事。

眼下让范仲淹放心不下的自然还是西北的陕西四路。除了旱情严重,此时陕西地界上还有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那就是将帅不和,接替范仲淹和韩琦主管陕西四路的郑戬一到陕西就跟泾原路的主管张亢以及环庆路的主管滕宗谅闹起了矛盾。

作为一个空降下来的司令员,郑戬没有首先想着如何去收拾李元昊,他反而是想着如何给自己立威,如何在陕西站稳脚跟,如何让这些习惯了打打杀杀的文臣和武将都拜服在他的脚下。这种事其实也是非常普遍,从古至今的每一个空降官员上任后的头等大事几乎都是如何“团结同志”。

遗憾的是,郑戬把这事给办砸了。无论是未来的宰相文彦博,还是此前威震河东的张亢,抑或是自命不凡且敢作敢为的滕宗谅,这些人都不是善茬,要想让这三人真心服你,那么你郑戬就得是范仲淹式的大德之人,或是你有本事能够把李元昊打得抱头鼠窜,可郑戬在这两方面都达不到那个标准。

非但如此,曾经做过枢密副使的郑戬还特别注重仪式感,直白点说就是很有官威。结果不难想象,郑戬上任没几天就跟下面的人顶上了。本就自尊心很强的郑戬哪能受得了被下级怠慢和瞧不起?恰在此时,那些想在新任长官身上谋取利益的势利之徒趁机开始给郑戬拱火,于是乎陕西这边的几位大佬相互之间是龃龉不断。

李元昊本就已经很难对付了,可陕西方面的边关大臣此时却又陷入了内斗的漩涡,要是李元昊再一次地打进来可如何是好?为此,范仲淹主动上疏请求让自己重回陕西主持大局。但是,这活儿最终却被韩琦抢了过去,韩琦认为从开封到陕西这一长途路奔波是需要一副好身板才能吃得消,而他觉得自己比范老夫子年轻且壮实。

赵祯准奏,范仲淹就此得以留京,而不久他又再次被赵祯任命为参知政事,富弼也再次被赵祯任命为枢密副使。这一次富弼还是请辞,但赵祯却不肯,他命宰相章得象前去给富弼传话:“富弼你听好了,朕这次决定用你是因为觉得你有这个才能,不是因为你参与了对辽国的和议!”

富弼就此几乎是被强行地给拖到了枢密副使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他这一上任,作为他老丈人的宰相晏殊立马请辞,毕竟要避嫌,这两府大臣里面老丈人是宰相,女婿是枢密副使,这叫外面的人怎么看?可是,赵祯拒绝了晏殊的请辞,晏殊转而又请辞枢密使,但同样被拒绝。至此,这个过场也走完了,晏殊也不会担心有人说他没有吃相了。但是,他其实过虑了,欧阳修那帮君子们可是一直把他的女婿富弼当成自己人,要不然单是作为吕夷简的小跟班,晏殊就足以被欧阳修等人给喷死了。

说到吕夷简,他在这年的九月终于是彻底地清净和清闲了。他之前虽然被君子们剥夺了中央顾问团高级顾问的资格,可他手中还有一个活儿没有交割,那就是他还在负责监修国史。君子们发现自己竟然把这个给疏忽了,他们瞬间懊恼不已。为啥?因为吕夷简要是在史书里把他们给丑化一番可如何是好?

欧阳修再次上疏:“吕夷简担任宰相时导致国家纪纲大坏,他如今既然已经年老体衰就应该闭门谢客好好在家里待着,就算他还想为国家发挥一点余热也应该正大光明地上疏以闻。监修国史这等重要和私密的事怎么可以让他继续干下去?谁知道他会乱写些什么东西?陛下,你赶快把他这份差事给收了吧!别把他老人家给累死了!”

吕夷简这时候也完全看开了,他上疏请求彻底致仕养老,赵祯准奏并授予其太尉之职,另外还特许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以及重大朝会上位列朝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