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11章 一路向死

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11章 一路向死

作者:海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1 12:39:04

好水川之战结束后,负有战败之责的泾原路总管韩琦被调往了秦凤路,接替他的人名叫王沿,而王沿的副手则是葛怀敏。

王沿,字圣源,河北大名府人。从少年时期开始此人便迷上了一本书——《春秋》,而且不但是少年时期,他的整个人生都可以说跟这本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几乎把研究《春秋》当成了自己毕生的爱好甚至是事业。进士及第之后,王沿相继出任各地的县令,后来被时任宰相张知白所欣赏便成为了一名京官。

在京为官时,作为言官的王沿把时任枢密副使的晏殊给弹劾下课,因为晏殊在公众场合把仆人的牙齿给打掉了。除此之外,王沿还把时任开封知府的陈尧咨(陈尧叟和陈尧佐的弟弟)以及陈尧咨的副手张宗诲(张齐贤的二儿子) 给双双弹劾下课,理由是这两人整天不务正业就知道在一起喝花酒。但是,王沿在言官时期所干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还得是参与审理曹利用涉嫌谋反一案,他是当时的主审官之一。

此后,王沿便开始到地方上去历练,这一次就不是什么县令之类的小官了,他先后历任邢州知州、河北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并州知州,他也就此成为了省部级的地方大员。经过这么一番历练之后,王沿恰好赶上了韩琦被李元昊暴揍的关口,于是这个在实战中对军事可谓是一窍不通但却在理论上自认为可以给诸葛亮提鞋的文人就被调往陕西去接手了韩琦的位置。

再来说王沿的这位副手葛怀敏。

提到葛怀敏就必须要提到他的家世,此人的父亲正是赵光义做亲王时的心腹武将葛霸,而葛霸又和王超是铁哥们儿,有鉴于此,他俩便结成了儿女亲家。结果就是王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葛霸的儿子葛怀敏,而葛怀敏就此成了王德用的妹夫。但是,相比自己的这位名震华夏的大舅哥,葛怀敏在军事上比起王德用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他能在军中一路扶摇直上完全靠的就是他父亲的恩荫以及他的裙带关系。

葛怀敏先是在蜀川和湖北各地历练,然后又去河北担任保州和雄州的知州,但这时候宋辽早已达成和约,葛怀敏在这些地方也只能做一个和平将军,而不甘寂寞的他却一心想着要建功立业,他甚至为此还特意给朝廷了一道如何收复幽燕的奏疏,但结果却是石沉大海。

宋夏战争爆发后,葛怀敏被任命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兼泾原和秦凤两路的经略安抚副使。临行前,赵祯特意召见了这位将门之后,而且赵祯还给了他一件礼物——曹彬之子曹玮生前穿过的铠甲。作为真宗朝后期的超级名将,曹武穆的大名在宋朝可谓是人尽皆知,赵祯这样做无疑是对葛怀敏给予了深切的期望。然而,葛怀敏虽然家世显赫,但当时身为泾原路总管且心高气傲的韩琦却对这个官二代并不感冒,自视甚高的葛怀敏同样也瞧不上一介书生的韩琦,尽管韩琦是他的顶头上司。

既然二人不和,赵祯便把葛怀敏调到了范仲淹的地盘上并让其出任范仲淹的副手担任鄜延路的副总管,没曾想范仲淹也和韩琦一样看不上葛怀敏,他对葛怀敏的评价就五个字:猾懦不知兵。不难看出,在范仲淹的眼里葛怀敏完全就是一个既阴险狡猾又胆小懦弱的军事废材。如此一来,葛怀敏在鄜延路也待不下去了,眼看他就要被赶出陕西,可偏偏韩琦这时候被李元昊给揍了,于是赵祯干脆就将葛怀敏和王沿凑成了一对,他俩由此成了泾原路的正副主管。

需要提到的是,葛怀敏真的可以说是人见人恶,之前韩琦和范仲淹不待见他,这时候就连王沿的儿子王豫也对自己的父亲说葛怀敏并非将才,他认为把此人留在身边做副手迟早要坏大事。于是,王豫建议王沿也像韩琦和范仲淹那样赶紧找个理由把葛怀敏给弄走,可王沿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将是一个让王沿至死也不能释怀的决定。

如果说韩琦不喜欢葛怀敏尚且不足以证明葛怀敏的为人,那么仁慈友善且包容的范仲淹也不喜欢他是不是就能说明些什么呢?到后来连王豫也对葛怀敏没有好感,那么这是不是就更能证明葛怀敏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了呢?葛怀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得从具体的事情上来做评判,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在定川寨之战的前后过程里到底都做了什么。

公元1042年闰9月1日,渭州城里的王沿得到探子回报说李元昊集结了十万大军马上就要入寇泾原路,王沿随即就命令葛怀敏率领大军前去迎战李元昊。请注意,王沿此举的用意在于“御敌于国门之外”,也就是说至少要在边境线上抵挡住李元昊的大军并战而胜之,如此方能不让李元昊一路南下为害内地。李元昊此次又是御驾亲征,有鉴于此王沿也给葛怀敏配备了一支大军,这架势意味着宋夏双方将爆发一次兵团级别的超级大决战,李元昊想要再次以众凌寡的美梦就此泡汤。

大军临行前,王沿特意向葛怀敏交代切不可太过前出以免后勤辎重难以接济,这样也可以防止被李元昊给抄了后路。不但如此,王沿还给了葛怀敏具体的驻军地点,他要求葛怀敏在渭州以北的瓦亭寨整军待敌。

王沿的战略意图其实就是要在渭州以北与西夏进行战略决战,之所以选择这个瓦亭寨,一来是看中了它的地形,二来是因为他距离渭州不远,这样也会最大程度减轻大军后勤供应的压力。

关于葛怀敏这次带出去的兵力有几种说法,主要有两种,一说是五万人左右,但后来的司马光在私人笔记里说葛怀敏带出去的是七万人,但这个时候整个泾原路的总兵力才七万人,所以司马光的说法并不可信。不管真相是哪种,如此兵力相比刘平和任福的那一两万人马已经是相当的奢侈。

葛怀敏前脚答应得好好的,可当他到达瓦亭寨后却突然就长本事了,他根本没把王沿的话当回事,而是决定继续率军北上,他要无比热情地主动上去拥抱跟李元昊,而不是坐等李元昊来拥抱他。作为一个大半辈子都在靠着家世混吃喝的二世祖,葛怀敏太想建功立业了,为了这一刻他已经等了几十年,早就过了半百的他再不证明一下自己就没什么机会了。

于是,本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葛怀敏到了瓦亭寨之后便以大军主帅的身份命令瓦亭寨都监许思纯、环庆路都监刘贺以五千蕃兵作为他的左翼,然后又命天圣寨的宋军主将张贵率领本寨兵马作为他的后军,他带着这些人于九月十八日进驻更北位置的五谷口。

这里已经快要到宋夏的边境了,而在武谷口的东面正是宋朝在宋夏边界上的军事要塞镇戎军城。得知葛怀敏一路狂奔到了五谷口,渭州城里的王沿吓得半死,他紧密命人传命葛怀敏:你不要再往前跑了,你现在马上去镇戎军,然后背城列阵,再于李元昊的身后设下伏兵,等待时机与李元昊进行决战。

葛怀敏再次把王沿这话当个臭屁给听了,他现在才是大军的主帅,一切行动都得听他的。他不但没有去镇戎军,反而还下令附近的宋军都集体向他靠拢,他要集结泾原路的所有兵马与李元昊进行一场超级会战。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此战向世人证明他不但不比他的父亲和岳父差,而且也不比他的大舅哥王德用差到哪里去。

于是乎,镇戎军的知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泾原路西路都巡检李良臣和孟渊,这些人在接到军令后陆续带着本部兵马前来与葛怀敏会合。就这样,葛怀敏的大军一路北上就像滚雪球似的人数越来越多,他整顿好各路兵马之后命令刘湛和向进为大军先锋,赵瑜率军殿后,全军再次继续北上直奔更北方向的安边寨前去补充给养准备迎接李元昊的到来。

俗话说,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葛怀敏就像急着去投胎似的一路朝着鬼门关狂飙突进。你自己想死也就罢了,可身为全军主帅,你的麾下可是数万人的大军,这些人凭什么要为你陪葬?

到了安边寨,葛怀敏再一次寂寞难耐,他还不等全军补充完给养就带着一队人马朝着更北的地方冲去。或许我们会觉得他这样做很有一代悍将之风,毕竟他身为主帅却把自己当成了斥候骑兵来用,可问题就在于当随行的泾原路都监赵珣提醒他前面就是边境线时,他竟然就此勒马而停不敢再前进一步。

葛怀敏猛地一拍脑门:“怪不得王沿要我在镇戎军城下背城而战,原来这镇戎军是建在宋夏边境线上的,我还以为它离边境还很远呢!”

说到底,葛怀敏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地。大战将近,作为大军主帅竟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你说这人到底是个草包还是个脑子里就是一堆草?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葛怀敏自己率领一部分人马屯驻在镇戎军附近的养马城,宋军的其他将士则分散于镇戎军城的四周,他们白天在外面枕戈待敌,晚上则集体回城里睡觉。

三天过后,葛怀敏命令各处的宋军再次向他靠拢。他对陆续走入他帅帐的各路宋军将领说道:“最新消息,李元昊已经越过了边境,明天我们就将和他交战,各位觉得这仗应该怎么打?”

赵珣说道:“李元昊长途行军必然希望我们能够尽快与他接战,我们应该派出一支军队绕到他的背后去截断他的归路,然后我军主力回到镇戎军据城而守,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进行给养补充。等到李元昊筋疲力尽之时,我们再出动大军进行掩杀。李元昊并不知道我们这次有这么多的兵力,我们先示弱于敌,到时候定然可以确保大胜。反之,如果现在就靠上去跟李元昊进行决战,这样硬拼的话,最后失败的一定是我们。”

一听这话,葛怀敏大怒:本帅手握如此雄厚的兵力竟然要据城而守,竟然要打防守反击,这事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会被全天下人笑话?这样哪能证明我的能力和本事?我要的就是正大光明的决战,要让李元昊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葛怀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一将无能,祸及三军,葛怀敏这个想法一出,宋军的悲剧也就此铸成。

更离奇的是,葛怀敏竟然决定不背城列阵,而是要率军主动冲上去在平原旷野之中把李元昊给痛扁一顿。这也还不是最离奇的,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把大军分为了四路去主动迎击李元昊。他命令刘湛和向进从西水口出发,命令赵珣率军从莲华堡出发,命令李知和与曹英从刘璠堡出发,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主力从定西堡出发,目标就是更往北的定川寨。

葛怀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自有战争以来,决策者们只有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分路而进的进兵策略,也就是所谓的撒网捕鱼,可现在的情况是李元昊的兵力比你葛怀敏还多,你这分兵而进是因为你觉得李元昊的嘴太小吗?所以你要把肉切成小块再送到他的嘴里吗?当然不是!葛怀敏这样做其实是为了防止李元昊与他失之交臂从而导致他错失一个将会让他名扬千古的机会。

葛怀敏将他与李元昊决战的地点选择在了定川寨,但他担心宋军如果整军扑向定川寨会跟李元昊擦肩而过,可分成四路大军就不一样了,这样就能保证李元昊绝不会逃出他的手掌心。四路宋军中只要有一路跟李元昊遇上了,那么其他三路的宋军就会即刻赶来赴援,到那时候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时候。如果都没遇上也没关系,那样就证明李元昊的大军还没有越过定川寨一线,那正好可以让宋军在定川寨以逸待劳。遗憾的是,葛怀敏的这些美妙的设想一个也没实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