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4章 细说吴越

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14章 细说吴越

作者:海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9:28:07

要说钱俶以及他的吴越国就得从他的祖父钱镠(liu)说起。

钱镠(公元852年—公元932年,是的,你没看错,这人活了整整八十岁。)杭州人,少年时期是当地有名的地痞无赖,后来为了谋取生计便学着黄巢开始搞起了地下商业活动——贩卖私盐。不过,这个行当并没有让他发达起来,不死赖活地过了好几年后,钱镠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公元875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拥兵叛乱,驻守当地的另一名武将董昌趁机高举平叛大旗大肆招募当地豪杰组成讨逆大军。眼见贩卖私盐似乎也没什么出息和前途,从小就练过武术且擅长射箭并能够将一把长槊抡得虎虎生风的钱镠在自己二十四岁这年应募入伍。他的起点不算低,因为他年轻力壮且拥有一身好武艺,所以他一开始就被任命为了一个小军官。

王郢之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而董昌和钱镠也就此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董昌的行为在当时可是难得的忠君爱国的典范,事后自然要大力表彰,而钱镠则因为自己敢打敢杀成了董昌手里的一把斩钉断铁的利剑。随后的几年里,钱镠一直跟着董昌,期间先后扫平了安徽多地的匪乱,再又成功地配合各路联军成功地将流窜到浙江的黄巢大军阻击在了杭州城外。

这段历史其实非常复杂,黄巢之所以没能攻占杭州其实跟钱镠关系不大,他不过是参与了那场地缘角逐的一个普通的执行者,他连一个参与者的资格都算不上,因为他那时候在联军的各路诸侯里根本排不上号。但是,钱镠在这次的战争中因为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而被当时的一代名将、大唐淮南节度使高骈所赏识,事后高骈亲自向朝廷上表保举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兼太子宾客并获得朝廷的同意。可以说,高大人算得上是钱镠命里的一大贵人,如果没有他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的推荐,钱镠想要发家可能会很辛苦很多。

公元882年,钱镠的主子董昌与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二者于是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相互攻伐。作为董昌手下的第一战将,钱镠不但帮助董昌最终击败了刘汉宏,而且他还在会稽(今苏州)生擒了刘汉宏命人砍下了此人的首级送给了董昌。吞并了刘汉宏的地盘后,董昌雀占鸠巢把自己的治府迁到了越州,而他先前的大本营杭州则被当成胜利之后的奖赏留给了钱镠。自此,钱镠尽管在名义上还是董昌的部下,但实际上他已正式成为制霸一方的小诸侯,此时的钱镠不过才三十四岁。

此后的十余年间,江淮流域的各路军阀相互混战,到了公元893年基本上就剩下了三路诸侯,分别是杨行密、董昌和钱镠。这一年,唐昭宗正式任命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第二年又加封钱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钱镠就不再是什么小诸侯了,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方强藩。

公元895年,利令智昏且不知天高地厚的董昌突然宣布称帝,实力远胜于他的朱温和李克用这时候都还夹着尾巴在做人,可他却称帝了。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董昌注定会死得很难看,作为曾经的下属,钱镠也是苦劝无果。无奈之下,钱镠对自己的老主子实施了“兵谏”,他率领大军做出一副要灭了董昌的架势。董昌就此软了,他表示自己将痛改前非并把怂恿他称帝的几个人交给钱镠处置。

当钱镠回到杭州却发现自己被董昌打了一个太极拳,董昌的皇帝还是照当不误。唐昭宗这时候本想以赦免董昌的方式让其重新归顺,但被董昌摆了一道的钱镠却是彻底愤怒了,他坚持要干掉这个欺骗了他的乱臣贼子。唐昭宗一看这局面就干脆趁机落得个顺手人情,用钱镠打董昌正合他心意,以藩制藩并从中坐收渔利这个办法实在是不要太爽。于是,唐昭宗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下令其讨伐董昌。

可怜的董昌,他虽然称帝,可事实上他的实力其实连钱镠都不如,而这一点他也很清楚。眼见自己就要被自己曾经的小弟给收拾了,危急时刻,董昌与自己曾经的死敌杨行密暗中联合意图灭掉钱镠,但钱镠及其军队的战斗力在这个时候几乎爆了表。杨行密派军队去攻击钱镠的腹地意图围魏救赵,但钱镠这边是脚踢杨行密拳打董昌,最后的结果是杨行密的军队铩羽而归,董昌则被掏了老窝连自己也成了俘虏。

关于董昌的最后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押往杭州的途中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没脸去见曾经的下属遂跳水自尽而亡,一说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在途中被杀身亡。

此战过后,钱镠不但占据了董昌的地盘,而且事后还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同时还加封为检校太尉、中书令并赐丹书铁券,恕其九死。第二年,唐昭宗又命人将钱镠的画像置于凌烟阁并加封其为检校太师,钱镠就此站在了人生迄今为止的巅峰。

遗憾的是,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钱镠在势力壮大之后其个人野心也跟着膨胀了起来。公元904年,钱镠向朝廷索要吴越王的封号,朝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这时候和事佬出现了——朱温。这个在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军阀并在实际上掌控了唐朝朝政的枭雄出面斡旋,钱镠最后还是得到了王爵的封号,他被封为吴王。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篡唐称帝建立后梁,他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此时的中原大地朱温独领风骚,但尽管他已称帝可实力不比他逊色多少的李克用依然高举唐朝的大旗视朱温为乱臣贼子,这二人之间迟早会有一次超级火拼。很有自知之明的钱镠知道自己在这二人的面前只能是当小弟的份儿,于是便安心地在江浙之地当他的土皇帝,至于北边的事,谁当皇帝他就叫谁大哥。

公元908年,钱镠被加授为中书令,第二年又被加授为太保,911年,钱镠被加授为尚书令兼任淮南、宣州、润州等地四面行营都统。看到这些别以为朱温有多么器重钱镠,因为当时类似于钱镠这样的一方豪强都被朱温的一顿眼花缭乱的尊贵头衔给砸得目眩神迷,他这样做不过是想让这些人相互间使劲儿地掐,然后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反正赏赐一个名号又不会让他掉一根毫毛。

到了公元912年,朱温被自己的好儿子朱友圭给干掉了,朱友圭随即宣布自己是后梁的第二位皇帝。相比朱温,朱友圭更是对钱镠加倍尊崇,他给了一个让钱镠受宠若惊的头衔——尚父。

公元915年,朱友圭的弟弟朱友贞发动政变夺取了后梁的皇位,钱镠又被加封为诸道兵马元帅,而这个头衔后来又被改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在名义上钱镠从此掌管了全国的兵马,但实际上钱镠还是一个土皇帝而已,只是他头上的这个名头着实相当响亮。

朱温父子以及朱氏兄弟间的相互仇杀导致本就大乱的天下更加没有了纲常,各地诸侯在此期间纷纷自立门户,有的甚至公然称帝,五代十国由此变得名副其实。不过,钱镠却不肯博这个虚名,他一直都以中原王朝的臣子而自居。公元923年,钱镠再被册封为吴越国王,就此他开始设立自己的朝廷并设置宰相、侍郎等文武百官,一切规格都与皇帝看齐。

李存勖灭掉后梁并建立后唐之后,钱镠在第一时间对其表示了支持和拥护,总之他以前怎么对待后梁现在就怎么对待后唐。你们在中原打你们的,谁胜出我就认谁当大哥,反正这也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和笔墨的事而已。

公元931年,后唐皇帝李嗣源再次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然而这时候已经八十岁的钱镠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第二年钱镠因病而故,临死之前他选定自己的第七个儿子钱元瓘为其继承人并交代了自己的遗嘱:子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也就是说:我死之后,你们还是要做中原王朝的臣子,不管中原王朝由谁当皇帝都得表示臣服。

在称霸两浙的前后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钱镠并未刻意寻求向外扩张,而是专心治理的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因此,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攻伐不断,吴越地区在这几十年里可谓是“国泰民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杭州之所以能在宋朝建立以后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经济和文化重地,钱镠着实功不可没。

在钱镠即将谢幕之时,我想再特意提一下他留给后世子孙的遗嘱,这里面有十条戒训,我在此不全部摘录,单挑几条我个人认为足以彰显其为人的戒训:

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

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

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余理政钱唐,五十余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

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

吴越境内绸绵,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开辟荒田。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

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

这就是钱镠,前半生刀头舔血九死一生,后半生保境一方且终生无裂土称帝之心,直到临死之时仍训诫后人当真命天子出现时尽速归附。这样的人不管后世如何定义他,至少他是一个值得被历史尊重的人。

钱镠死后,钱元瓘继承了其王位,他可以说是一个标准且合格的守成之主,吴越国在其当政时期继续悠哉悠哉地生存着。不过,这位二世祖没能继承其父的长寿基因,在位第九年,钱元瓘驾鹤西游。

这时候一个比钱镠还要命长且一生多次跟随钱镠征杀四方的强人登上了吴越国的最高舞台,他叫胡进思。钱元瓘死后,他的第六子钱弘佐继位,当时的钱弘佐年仅十六岁(也有说法当时年仅十三岁),这注定了将是一个权臣当道的时期,而这个权臣就是胡进思。早在钱元瓘继位之时胡进思就被封为大将军并允许其剑履上殿,轮到钱元瓘的儿子上位,胡进思的权势和地位只能是随之而水涨船高。事实上,当时围绕在钱弘佐这个少年身边的虎狼之臣还不止胡进思一个人,但钱弘佐虽然年少但却不乏杀伐果决的帝王气概。

在位期间钱弘佐先后诛杀了杜昭达、阚璠和程昭悦等一帮权臣,同时他还在南唐攻打南闽国时不顾大臣反对派兵驰援南闽。虽然最终深陷内乱的南闽国难逃灭亡的命运,但钱弘佐还是硬生生地从南唐的嘴里抢下了福州,吴越和南唐早就结成的世仇由此更甚。眼看一代明主将成,然而天不假年,公元947年,不满二十岁的钱弘佐病逝,其弟钱弘倧继位,时年十八岁。

年轻人都是血气方刚,钱弘倧自然也不例外,他早就看不惯当时权倾朝野的胡进思,但这个权臣毕竟对他有拥立之功且势力庞大,钱弘倧尽管恨不能亲手杀掉胡进思但一直下不了决心。这时候,看穿了钱弘倧心思的内衙指挥使何承训便投其所好建议钱弘倧赶快杀掉胡进思,但好不容易有了帮手的钱弘倧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软了。何承训这下可就慌了,他这下子可以说是把胡进思给得罪惨了,于是这个投机分子为了活命便转头去找到了胡进思并说钱弘倧想杀掉他这个权臣。胡进思可没那么多的婆婆妈妈,他当即发动政变废黜了钱弘倧并将他软禁了起来。

这时候就轮到钱弘俶出场了。胡进思尽管是个权臣,但他对老主子钱镠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忠心,他并没打算自立为王,而是将钱元瓘的第九子钱弘俶立为了新任的吴越国王。做完了这事之后,已经年过九十的胡进思选择了急流勇退,他主动辞去一切官职并选了个地方去颐养天年,而钱弘俶也就此慢慢地掌管了吴越的朝政大权。

多说一句,这个胡进思最后活了九十八岁,其实他本是可以成为一名百岁老人,但他之所以没能长命百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那颗本已归于无欲无求的心突然再又骚动了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胡进思突然想给后世子孙谋取更大的利益,就在他回到杭州准备搞点事情的时候老天爷决定收了他的这条老命——他因全身毒疮迸发而亡。

这个钱弘俶就是吴越国的末代国君钱俶,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的老爹叫赵弘殷 。在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弘字就此成了禁忌,钱弘俶也只得改名为钱俶。

最后说个八卦,钱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间修建了不少的佛塔佛寺,而这里面最有名气——没有之一,就是最有名气的佛塔就是西湖之畔的那座雷峰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