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 第434章 包拯弹劾宋庠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第434章 包拯弹劾宋庠

作者:Happy小方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18:52:06

......

几日后,大抵是九月下旬中,晨光熹微。韩执就穿着官服,坐在了案桌前。

堂下,属官们依次呈上近日积压的卷宗,堆在案几上如同一座小山,散发着陈旧纸张与墨香混合的气息。

“大人,这是昨日各州府加急送来的刑案汇总。” 主簿章询将一份盖着朱砂大印的文书置于韩执面前,“其中数起怪案,情节颇为蹊跷,亟待大人定夺。”

韩执微微颔首,展开卷宗,目光迅速扫过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

韩执展开卷宗,目光忽然定在一页泛黄的纸上。这是一份来自开封府的加急文书,字迹潦草却透着紧迫 ——皇佑三年九月,知谏院包拯弹劾左宰相宋庠案。

“大人,开封府送来了宋庠门生的交往名录。” 主簿章询将一叠散页置于案侧,纸角还粘着宣州贡纸特有的竹纤维,“其中有两封书信,提及‘相府东园宴饮时,曾议废黜茶盐通商法’。”

韩执的指尖划过文书末尾仁宗朱批的 “着大理寺详议”,心中暗惊。他当然知道此案的分量 —— 宋庠是仁宗朝 “双状元” 之一,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而包拯身为谏官弹劾宰相,实乃北宋开国以来罕见之事。更棘手的是,宋庠虽无明显贪腐劣迹,却因 “庸碌无为” 遭弹劾,这触及了宋代 “执政大臣与国同体” 的政治伦理。

韩执展开卷宗里那两封粘连着的书信,墨色在宣贡纸上洇出淡淡的晕痕。信中提及的 “相府东园宴饮” 发生在皇佑二年春日,落款人是宋庠门生、江南东路转运使李淑。

其中一封写道:“公言茶盐通商法‘利归豪商,官帑日绌’,欲复禁榷旧制,席间曾拟奏稿三易其稿。”

“茶盐通商法乃仁宗朝新政基石。” 主簿章询压低声音,“景佑二年始行通商,废此前官卖之制,若复禁榷,恐动摇国本。”

韩执的指尖停在 “拟奏稿三易其稿” 处,感觉到有些不对劲,道:“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若宋庠真在筹谋新政,何以被指‘七年无建明’?”

他翻了翻面前的卷宗,很快就翻出了第一次包拯弹劾时的事情——

在第一次弹劾时,包拯便已指出宋庠 “于茶盐之政,屡议而屡止,致豪商坐大,国用日蹙”。

然后他看了看第二次——也就是这一次的弹劾,甚至闹到了要开案的地步了,除去了包拯说宋庠‘七年无建明’,甚至还说到了他“因家法不严,纵容子弟过错”这样的东西。

“韩少卿,御史台移送了宋庠之孙宋乔年的钱庄流水。” 此时王朋老走了进来,呈上一沓盖着开封府红印的账册。

韩执翻开账册,见皇佑二年三月的记录里,“永丰号” 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收茶,次月便以官价售往汴京。

韩执的手指在 “永丰号” 的账册上停留许久,宣州贡纸的纹理硌得指腹发疼。账册里三月收茶的记录与李淑信中 “利归豪商” 形成闭环,可通篇读罢,竟无一处直接提及宋庠本人授意。

即便宋庠未亲手操办,身为家长,纵子孙借权牟利便已是 “治家不严” 的实证。

“去把开封府呈送的‘永丰号’契书拿来。” 韩执突然开口,指尖敲了敲账册上模糊的印章,“宣州茶引上应有转运使司的批文,若三月收茶时李淑尚未调任,其名下印信是否与文书相符?”

他现在,甚至开始怀疑,这一次的案子是不是又因为张尧佐被贬之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上一回的度牒案也是,自从张茂则一走,啥都暴露出来了。

“我是不是把什么根子给挖掉了啊?”

韩执在心里如此想道。

当时御史台劾奏张尧佐 \"身兼四使,恩泽太过\",恰与这宗倒卖礼器案撞在一处,最终仁宗不得不将这位温成皇后的伯父贬去特别远的地方。

而且不是贬官的那种贬,是完全削去官爵,以庶民的身份贬去了。张尧佐被削爵为民的制书还在卷宗里夹着,那朱笔亲批的 “贪墨蠹国,玷辱宗器” 八字,现在感觉......

好像是在给自己找罪受了。

韩执闭上眼,手指揉着眉心,思索了一下,然后忽然问道:“这个李淑,现在调任到江南东路转运使这一个职位上没有?”

“回大人,李淑李大人去年腊月便已调任三司盐铁副使,” 主簿章询的手指在案头的《官员转迁簿》上迅速划过,“不过,庆历三年,吴遵路就死了。”

“那吴遵路,和宋庠有什么关系吗?”

“也和李淑一样,曾是宋庠的门生。”章询答道。

韩执眉头一挑,然后又看向了卷宗。又感觉似乎没什么可以看的,所以就在这一堆有关的卷宗里翻看了起来。

吴遵路的奏疏残稿忽然落出—— 这位以 “善治财赋” 闻名的能臣,在庆历三年病卒前,正力主核查江南茶盐走私,其遗折里隐约提及 “转运使司与豪商勾连”,却未明指姓名。

韩执此时就直接从椅子上弹起来了,然后对着王朋老说道:“去翻找一下吴遵路死时候的卷轴宗,有的话最好,没有的话就全部都拿出来。”

王朋老领命疾步而去,韩执在堂内来回踱步,案头烛火摇曳,将卷宗上的字迹映得忽明忽暗。盏茶工夫,王朋老就拿着一本厚度不小的卷宗总和过来了。

“韩少卿,这些都是从大理寺的卷宗房里寻出来的,都是庆历三年的卷宗。”

韩执接过卷宗时,封皮上 \"庆历三年江南东路转运使司案\" 的题签已被虫蛀,露出内里斑驳的火漆印。

他坐下来,就是准备开始查看——吴遵路的死是在年初那段时间,所以韩执往后翻没多久,就可以看到了。

\"尸身浮肿,脉象虚浮,舌胎白腻,显属积劳成疾。然书房案头留有未竟奏疏残稿,及半幅茶引底册抄录,内页夹藏密信半封。\"

但是这个时候,韩执忽然发现了不对劲——

“不对啊!这个吴遵路,明明是早生于宋庠,怎么可能是宋庠的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