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 第144章 颁布新制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第144章 颁布新制

作者:Happy小方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1 18:52:06

次日,赵祯手里拿着两本折子,走进了大庆殿准备上朝,他的面色似乎还有疲惫感。除了自己手里的两本折子,身后的内侍张茂则更是托了一整个托盘的折子。

走入大殿,待群臣入朝,山呼万岁之后,赵祯强打起精神,扬了扬手中折子,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朕把这两本折子带来,是有要事同众卿家商讨。”

说完,他便是示意身边的张茂则,让他把托盘里的折子拿下去分发。

“先前,董沔提出的便粜制度,出了问题。眼下正是需要改弦更张的时候,这些是由王大夫选出来的新办法,为‘招标’‘监管’制。”

赵祯说道:“这‘招标’‘监管’制,朕昨夜已大致看过,确有几分精妙之处。当下便粜乱象丛生,根源就在采买环节不清不楚,各路粮商鱼龙混杂,趁机哄抬物价、以次充好。”

“后续监管更是绵软无力,全没了章法。王大夫所提新制,着意从源头捋顺流程,又强化了事中监督,诸位卿家不妨先传阅折子,一同参详。”

说赵祯聪明吧,他太过于优柔寡断,有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事事都看大臣的。

但是说他不聪明吧,这“仁宗盛治”也出不来;他也不会在这里,悄悄地抹掉韩执的存在,减少别人对韩执的感觉。

折子在群臣手中依次传递,有人不时微微颔首,有人却眉头深锁,满脸犹疑。不多时,一位身着绯袍的老臣出列,拱手道:

“陛下,老臣以为,想法虽好,可实操起来,怕是困难重重。这招标一事,标准如何界定?监管又该委派何人?稍有差池,怕是又会滋生新的弊病,还望陛下三思。”

这番质疑一出,朝堂里嗡嗡声起,不少臣子也随声附和。

赵祯微微皱眉,目光扫向众人:“诸位卿家,莫要一开口便是难处。新制推行,本就不易,若因噎废食,那便粜之困永无解时。朕想听的,是你们意见,这个新的方法,有何问题?”

“还有,为了避免假账,户部以及余下所有地方,都需要更换记账方式。不再以之前的‘四柱清册法’为准,更换为‘借贷记账法’,详细用法已经在本子上了。诸位卿家看看。”

折子在群臣手中传阅,一时间,大殿内满是交头接耳之声。不少臣子虽没公然反对,可脸上的犹疑之色愈发浓重。这时,一位掌管户部多年的老臣出列,黑着脸道:

“陛下,这‘借贷记账法’与旧法差异颇大,底下那些小吏们习惯了‘四柱清册法’,骤然改换,怕是一时难以适应,万一账务衔接出了岔子,可就麻烦了。”

赵祯看了那个老臣一眼,说道:“骤然?朕可没说是骤然改换。”

“折子上说得清清楚楚,全户部于一二月内,将其研习通透。”

赵祯此言一出,群臣神色各异。有人暗暗咋舌,心想这时限虽说不算短,可要让整个户部改弦更张,学会全新的记账法子,难度着实不小;也有人隐隐有些笑意,似乎看到了这个制度的 “难产”。

那位户部老臣还欲再谏,话到嘴边,对上赵祯不容置疑的眼神,又咽了回去,只得躬身道:

“陛下圣明,只是这一二月内,户部事务繁杂,既要忙着岁末盘点,又要筹备开春诸事,户部官员们精力有限,臣怕学习成效不佳,还望陛下能多宽限些时日,或是调配些人手帮衬。”

赵祯又道:“这便是不劳烦卿家费心了,朕会从太学选拔一批算术精通的学子,临时借调至户部,助户部研习‘借贷记账法’。而且学子们也可帮着做些杂务,你们这些老臣也可多学一些。”

“同时,这段时间里,每位正常参加研习新法的户部官员,每月多发半月月俸。相反,若是不好好研习的、或是要从中作梗的,按律扣银罚俸。”

赵祯这一番话落地,朝堂上瞬间安静了几分,众臣皆知皇帝心意已决。那户部老臣低眉顺眼,退回班队,不再言语。

他扫视四周,看向了丞相文彦博,问道:“文卿家,你看这两法施行,如何?”

文彦博说道:“复陛下,‘招标’‘监察’之制,是为了更换旧制,臣观之,只觉上下皆有对策,可以尝试。但是这新的记账法,臣有些不好苟同。”

赵祯便是解释道:“这是朕得到的新法,相较于原先的四柱清册法,更好于核算对账。朕也是亲自试过,条条目目皆能对上,计算之法不难,无非便是分而算之。”

听到连皇帝都亲自试过了,文彦博便是俯首道:“既如此,臣便是没有意见了。”

他又看了看四周,然后喊道:“户部判官吴卿家何在?”

吴育走了出来,道:“陛下,臣在此。”

“朕命你,在接下来的一二月中,全权监管户部账法研习进度,每隔三日便与朕通报一次。”赵祯便是下令说道。

“臣遵旨。”

“包卿家?”赵祯此时又看向了包拯。

包拯站出来,道:“臣在。”

“朕命你——董沔之案,你亲自派人去查,务必查清其中所有。”

“臣遵旨!”

包拯此时心里也乐开了花——以前他想查,但是苦于没有圣命,不太敢那么光明正大。这下子,查这个案子可就能名正言顺地派人了。

赵祯最后一次问道:“既然如此,接下来,可还有哪位卿家,对这两道新法有所意见,今日便提出来吧。”

话音一落,大殿内一片寂静,众臣面面相觑,无人再敢轻易出声。见无人应答,赵祯微微颔首,朗声道:

“既如此,那便这么定下了。诸位爱卿,新制推行,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我大宋的长治久安。诸卿,变革之际,百事繁杂,万不可懈怠。”

“朕知道,你们当中定有因董沔一制,而收获不菲的官员,朕可以当做没看到。但是此次新制推行,若是有人心存侥幸,阳奉阴违,朕绝不姑息。”

“遵旨!” 群臣齐声高呼,声震殿宇。

赵祯摆手:“既然如此,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