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墨卿行 > 第276章 立贤

墨卿行 第276章 立贤

作者:泡沫大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0 14:18:50

李树堂一见那朱漆封印,立即整衣肃立,双手接过。拆阅后,方巡抚的字迹跃然纸上:

“树堂贤契:顷接陈抚台钧谕,欲树楷模。本官以为,当表彰桐城府衙及个别忠勇之士。闻林彦秋为取证几陷险境,实属难得。望借此契机,化弊为利。此乃本官浅见,临安衙尚在议之。”

李树堂读罢,心中苦笑。这哪是什么商议,分明是明示要将林彦秋树为典范。转念一想,自己治下出此大案,临安衙未加严惩已是宽厚。如今借廉政之名行安抚之实,倒也是给桐城府衙留了体面。

他当即挥毫回禀:“谨遵钧命。桐城府衙必借此东风,肃清吏治,以正官箴。”

窗外,初夏的阳光照在府衙檐角的獬豸雕像上,那神兽怒目圆睁,似在审视着官场中的每一个人。

田湖乡衙署是前朝万历年间翻修的,自那以后便再未大修过。远远望去,雨幕中青砖黛瓦的衙门显得格外沧桑。马车驶入院内,林彦秋刚掀起车帘,喻师爷已举着油纸伞快步迎来。林彦秋摆手一笑,自行撑开随身携带的竹骨绸伞。

众人刚安顿下来,忽见一名驿卒冒雨奔来,高声喊道:“沧山县林大人可在?有急递文书到!”

林彦秋闻声步出廊下,接过那封火漆封缄的信函。见封皮上熟悉的笔迹,不由眉头轻蹙。这是董仲达的亲笔书信,林彦秋心中微苦,还是当即拆阅。

“墨卿吾儿见字如晤...”信中董仲达笔力遒劲,“闻汝在沧山县所为,方侍郎已尽数告知。处置虽妥,然则‘君子不处危地’之理,汝自幼便该明白。何至亲身犯险取证?”

林彦秋执信默然,低声自语道:“事发突然,案情重大,墨卿一时未及深思...”

信纸翻动间,又见下文:“汝母闻讯,彻夜难眠。道汝久未家书,必是心存怨怼。为父欲代传音信,她又恐扰汝公务...”

提及母亲,林彦秋心头顿生愧疚。这些时日案牍劳形,确已多日未给家中去信。

“墨卿今夜便修书问候母亲。”林彦秋轻声自语,指尖轻抚信笺,“母亲胃疾未愈,还望父亲多加照拂...”

信末忽见添笔:“另有一事相告。汝方世叔在江南道,恐任满此届便要调任。今后宜多往来,于仕途有益。”

林彦秋一时不解其意,正欲细思,忽闻喻师爷在院中高呼:“林大人,田册文书已备妥,可否启程?”

林彦秋将信笺收入袖中,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线出神。远处差役们正在整理蓑衣斗笠,准备冒雨下乡。他整了整腰间银鱼袋,忽觉这官场之道,比想象中更为盘根错节。

“备马。”林彦秋沉声道,“即刻出发。”

喻文博见林彦秋将书信收入袖中,这才上前拱手禀报:“林大人,按您吩咐,卑职已选定四个村落作为首批药田试点。只是这连日阴雨...”说着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色,“看这云势,怕是要下半月不止。”

林彦秋轻拂官袍下摆的雨渍,笑道:“种植之术自有永乐堂的药师指点,县衙乡所只需全力配合便是。这些药材对温湿要求严苛,须建专门的暖房,方能四季不断。雨天正好先把地基夯筑起来。”

顿了顿又道,“本官在此只能停留半日,午后便要去永兴乡巡视,明日还要赶往野河沟乡。”

听到“野河沟乡”四字,喻文博面色一暗。见左右无人,他压低声音道:“听闻...野河沟乡的赵主簿已被御史台收押。说来...她一个女子能做到一乡主事,着实不易...”

林彦秋目光如电,在喻文博黝黑的脸上扫过。这是在说情?倒像是物伤其类。莫非二人有私?心思辗转间,面上却不显,只淡淡道:“哦?你与她相熟?”

喻文博顿时涨红了脸,粗布衣衫下的胸膛剧烈起伏。见院中差役都在忙碌,这才嗫嚅道:“当年...曾是县学同窗。后来卑职投军,归来时她已许了人家。”

原来是个痴心人。

林彦秋暗自摇头。这喻文博倒是个重情义的,按说此刻该避嫌才是。那赵氏的问题出在私开煤窑上,明面证据虽不多,但听姚家娘子说,此女与刘县尉有染数月,才从佐贰升为主事...

“她现下该是羁押在云岭客栈,听说连按察使司都派了人来。”林彦秋拍了拍喻文博的肩膀,低声道,“慎言啊。”

喻文博梗着脖子,终是一言不发。林彦秋轻叹:“罢了,改日本官替你打听一二。”

喻文博眼中闪过感激之色,连油伞都忘了取,就这么冲进了滂沱大雨中。

林彦秋望着他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摇了摇头。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混着雨声,竟显出几分凄清。

一个上午的巡查过后,确认各项事宜都已安排妥当。林彦秋匆匆用过午膳,便乘着青篷马车赶往永兴乡。

黄梅时节的雨最是恼人,虽不大,却绵绵密密地下个不停,将官道浸得泥泞不堪。车帘外,远山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永兴乡这名字,可有什么典故?”林彦秋忽然问道。前排的简子豪立即转过身来,拱手答道:“回大人,确有来历。早年间此地有个大湖,名唤莲湖,盛夏时节,满湖莲花盛开,粉红一片,煞是好看。”

林彦秋来了兴致:"后来呢?"

简子豪叹息一声:“后来?前朝末年,先是围湖造田,后又开山垦荒。如今湖是没了,良田却没见多出几亩。没了莲湖调蓄,每逢雨季,山洪频发。直到二十年前,府衙拨了银两,在山间修了座青峰堰,这才好些。前些年有个游方道士路过,说这堰塘反倒坏了风水,清淤时还污了下游水源。这些玄乎的话,下官也不甚明白。只是每年梅雨时节,乡里上下都提心吊胆,生怕堰塘出事。”

林彦秋虽不通水利,但“堰塘隐患”四字却引起他的警觉:“这堰塘有何不妥?”

“年复一年,泥沙淤积,水位渐高,堤坝也不得不随之加筑。”简子豪忧心忡忡,“石主簿每年雨季都要组织乡勇巡堤,就怕万一决堤,下游数万百姓遭殃。”

正说话间,忽闻马蹄声急。一名驿卒浑身湿透地追上来,隔着车帘高喊:“大人!永兴乡急报!”

喜欢墨卿行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墨卿行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