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墨卿行 > 第13章 赠言

墨卿行 第13章 赠言

作者:泡沫大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0 14:18:50

张祭酒本来是想着等着林彦秋一起吃晚饭,奈何等待的时间竟然如同漏刻般漫长。食盒里的羹汤已经拿去温了三回,他好几次想再派小童去催促,终究还是按捺住了性子。

那不满如春草般在心底悄然滋长。

铜镜前的烛火摇曳,张祭酒虽对着《山海经》却心不在焉,目光在书卷与院门间徘徊不定。

“莫非出了什么变故?还是墨卿对今日安排心生不满?”张祭酒这般想着,掌心竟渗出些冷汗。

院门处传来三声笃笃轻响,小童趿着木屐碎步奔去开门的当口,张祭酒抬头瞥了眼檐下铜漏,正是戌时三刻。

林彦秋自从肖娘子暖阁起身时,双腿尚有些发软。回想方才情景虽荒唐,他却无半点懊悔。这两年伴在张祭酒身边,规矩得像褪了色的墨画。归途中在马车里琢磨过诸多说辞,最后索性打定主意直言不讳。即便此举会落得个轻浮之名,他仍觉不虚此行。若时光倒流,见着肖娘子那半掩春光的襦裙,他仍会如饿狼扑食般上前,这正是青春的本真模样,做了便不后悔。

当一身酒气的林彦秋踏进书房时,张祭酒悬在半空的心陡然沉落。铜漏声滴答作响,他望着弟子那被夜风凌乱的发冠,突然觉察到自己这些年来的苛责竟如春蚕吐丝般层层裹缚。从初见时为故友遗孤的怜惜,到如今望其成器的期许,那严苛已非单纯的提携,而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

望着林彦秋宽袖下微颤的肩头,张祭酒忽而想起他不过弱冠之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自己却总以“少年老成”为圭臬,将满腹经纶强灌其身,恰似农人揠苗助长,徒增疲弊。

“可曾用过晚膳?”张祭酒轻捻银须,嗓音里泛起从未有过的温煦。林彦秋望着那张素日冷峻的面孔此刻竟笼上霭霭暖意,想起平日里师父总在月白风清时敲碎他递上的奏章,严苛得仿若寒霜。

今日这般宽待,倒叫他一时错愕。

“时辰虽晚,这热汤还能暖胃。”张祭酒亲自起身添汤,宽袍大袖扫过案几,溅起几星汤汁。林彦秋垂目看着那双曾批阅无数奏牍的手,喉头发紧。他本想解释那两个时辰的耽搁,见师父眉间霜色已散,终究只将那“误入桃源”的荒唐事咽回腹中。

两人对坐于乌木雕花食案前,青瓷碗中的粟米粥泛着冷光。张祭酒的玄色深衣褶皱里藏着月色,林彦秋的藕荷色襕衫则沾染了酒肆的烟火气。银箸在漆盘上划出细碎声响,待最后一粒粳米落碗,两双筷子几乎同时搁置。

“随我去东厢书房。”张祭酒的声音裹着沉香木的暖意,令林彦秋眉间皱起的川字纹愈发深了。他知道师父素日里喜怒不形于色,可此刻这过于平和的语调,倒叫人捉摸不透。

书房案几上横陈着一卷素绫,张祭酒将那盖着朱印的文凭轻轻推至少年身前。绫面墨字分明写着“国子监肄业”,却无半点答辩过的痕迹。林彦秋喉结微动,想起师父身居祭酒之位,朝中多少士子的功名皆由其一言而决,这区区文凭不过案牍劳形间的事。

见弟子只微怔片刻便敛去神色,张祭酒暗赞其心性。

当年他与董太师约定,将这少年送入国子监,本为报答旧日恩情,也盼其在京城开阔眼界。如今想来,倒不知是成全了他,还是误了他。若任其在乡野潜心治学,或许也能成就别样风流。

书房内沉香袅袅,乌木雕花书案上铺着张祭酒亲笔誊写的文书。他身着玄色深衣,腰间玉带垂着流苏,将那盖着尚宝司朱印的绫绢推至林彦秋身前:“太学肄业文书已下,汝将赴江南道桐城县任主簿。董太师有言,仕途险远,此后须凭己力。当日你既未驳回董太师之安排,便当视作自愿入仕。老夫与董太师皆不会过多干预,但凡不违官箴之事,老夫自会周全。行期自定,老夫遣人送你。吏部调令已备好,到时可携归休憩数日,莫要太久。新任江南道巡抚刘青的拜帖已发,到任后径直寻他即可。至于具体差遣,董太师应早有安排。”

话虽含蓄,却字字珠玑。

林彦秋颔首作揖,故作洒脱:“弟子不知何日方能回京,师父还有何教诲?”

张祭酒听出少年语中眷恋而非怨怼,眉间舒展:“江南距京师船行不过半月。闲时若思归,随时可返。你年少气盛,日后为官务必谨言慎行,切勿因有靠山便锋芒毕露。为官之道,当以正大光明为本,雕虫小技或可逞一时之快,终难成气候。若能秉持清正自守、心系百姓之心,必能稳立仕途。”

月白纱幔外传来更漏声,林彦秋起身时带落案几上的端砚,墨汁洇染了半卷《贞观政要》。张祭酒望着少年腰间未及解下的酒葫芦,忽觉这离别前的沉默,竟比往昔任何一次训诫都更具分量。

书房内油灯如豆,张祭酒靠在紫檀太师椅上,玄色深衣的宽袖垂落如瀑,玉带流苏扫过青砖地面。林彦秋欲言又止,目光扫过乌木书案上那本《周易新注》,封皮的洒金云纹在灯下泛着幽光,那是师父近年耗尽心血的注疏。他轻轻捧起书册,藕荷色襕衫的宽袖遮住微颤的手指:“弟子随侍师父两年,此书便作留念吧。闲时展读,如聆教诲。敢请师父赐字。”

张祭酒半眯着眼,透过灯影见少年神色如常,忽而失笑:“你这促狭鬼。”

这两年来,林彦秋从未在自己面前这般“讨巧”。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弟子并非如表面那般木讷,那些隐在宽袖下的心思,恰似桐城派文章的“远神近致”。

乌木书案上,张祭酒援笔濡墨,小楷端然落纸:“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的警句在灯下晕开墨色波纹。林彦秋望着那刚劲的字迹,想起师父素日里总说“年少不可恃才傲物”,此刻又借《易》语提醒自己戒骄戒躁。他将书册贴身收好时,听见纱窗外传来更漏声,月光正透过云母窗纸,在两人影子上洒下薄霜。

月色如水,张祭酒的乌木书架在烛光下投下斑驳阴影。林彦秋起身作揖欲退时,张祭酒轻咳一声唤住他:“且慢。”说罢转身从乌木书架上抽出一本素绫封面的线装书递来:“此书虽非正统,然其中权谋之术或可资借鉴。”

林彦秋接过书册,封面上“阅文录”三字以朱砂写就,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此可以为术,不足为道。”笔迹刚劲,正是师父手书。术者,权宜之计;道者,立身之本。

喜欢墨卿行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墨卿行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