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第一相 > 第131章 掷履

大明第一相 第131章 掷履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8:40:24

待众人看清了卷轴上的对联,卢藏上场介绍道,“这里的八幅对联,包含了书院的讲堂、御书楼、文庙、时务轩、濂溪祠、自卑亭各处,就缺门联。”

他伸手作邀,请李步蟾过来,“之前的天心阁联,卢某就见之心喜,李生较之当年,学问大进,必有名联于此名山也。”

台下不少人看着李步蟾,露出同情之色,李步蟾只是拱拱手,默然不语。

冯驯勃然变色,蒋冕则是面如止水,岳麓书院摊上这么个山长,难怪近二十年来,人才荒芜了。

卢藏出的这道题目,给李步蟾挖了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巨坑。

比之红叶亭记,难度更是直上九重天。

岳麓书院是居天下四大书院,逾五百年,承朱张一脉,一直盛名不坠,给这样的地方撰联,还是大门联,非一代大儒不敢提笔。

卢藏先将书院各处楹联晒出来,这可都是当代名儒所撰,大门联作为书院门面,总不能为边边角角的楹联比下去,这就要李步蟾压过这些名儒手笔才行。

除此之外,卢藏又提及天心阁联,这就愈发耐人寻味了。

时过三年,水准总是要高出一线才对,若是水准大失,就难免会落人口实,当年那对联真是李步蟾那九龄童所作?莫不是石安之在捉刀吧?

卢藏这一手,极为阴险,用来对付一个小小少年,却是失了身份,没品没格,难怪引得场上多人侧目,连柳安如都目光闪烁,不经意间走到了台下。

“李生文思如此敏捷,堪比子建,红叶亭记洋洋洒洒,都不用焚香记时,七步而成,那对联寥寥数字,自然也是无需焚香了?”

卢藏似乎并未察觉到气氛变化,让仆役将卷轴收起,笑吟吟地看着李步蟾。

可惜的是,他没能从李步蟾脸上看到半分拘谨、紧张与慌乱,有的只有从容。

小小少年,竟然有大将风度。

“卢山长,小子刚才上山,看岳麓书院,似乎有山门两重?”

李步蟾淡然一问,卢藏一时没听清,“啊?”

“岳麓书院,似乎是有山门两重?”

李步蟾再度问道。

卢藏这下听清楚了,“不错,有一道礼门,一道仪门。”

礼门,就是俗称的大门,仪门,就是俗称的二门。

“既然礼仪俱全,如何能只题一联,有礼无仪?”

李步蟾点点头,还是淡淡浅浅的笑,“今日小子适逢其会,不如就勉为其难,多撰一联,如何?”

“轰!”

李步蟾这话,如同往茅坑里丢了一个核弹,非同凡响。

所有人都震晕了,眼神怪异地看着这娃,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撰一幅联已是天大的难事,你要撰上两幅,当这是过年逛庙会,买年画呐?

冯驯也是一惊,“恩师,这?”

蒋冕这时却是捋髯一笑,“本就是一场游戏,看着便是。”

卢藏看着李步蟾,老脸也是一红,他如何听不出李步蟾是在打他的脸,骂他有礼无仪?

面对这么一个少年,饶是卢藏人老成精,也是有些看不清了,打脸,是这么好打的么?

他沉吟一阵,沉声确认,“你真要在此同撰两联?”

面对这张沟壑纵横的老脸,看着那老脸上再也没有那副智珠在握的镇定,李步蟾嘴角的笑意化开了。

既然你要玩,那就玩大一点。

“这又何难?”

李步蟾仰天一笑,不去理会卢藏的问话,对着书桌旁的仆役大声吩咐道,“备纸,磨墨!”

仆役听命,将书桌移开,两人合作将纸展开,一张硕大的宣纸,如同一匹洁白的锦缎,纵向铺在地上,左右用两方镇纸压住,一人在前方抬着纸头,一人在后方卷着纸尾,甚是壮观。

“嚯!丈二匹!”

众人兴趣一下涨到了高点。

这张宣纸是特制的丈二金榜,长一丈二尺,宽四尺八寸,长合后世的三百六十七公分,宽合后世一百四十四公分,展开之后就是整匹布匹一般,被读书人形象地称为“丈二匹”。

这样的宣纸,只有宣城的百年作坊能出,需要多名工匠协同,制作起来特别困难,成品率极低,就这么一张宣纸,便需要二两白银。

不多时,仆役已经将毛笔备好,这毛笔也非同一般,是专写大匾的如椽抓笔,笔长五尺,锋长一尺,用马鬃特制。

李步蟾抖擞精神,对众人作了个罗圈揖,“各位前辈包涵,小子失礼了!”

“无妨无妨,此处虽非东山,但亦可卖履!”

台下有人凑趣起哄。

谢安在隐居东山时,常有人慕名来访,让他不堪其扰。

后来,他故意将穿过的布履挂在门上,香飘万里,来访之人闻到味道,便知道了谢安之意,便不再相扰,自行离去。

这般大笔大纸大字,在书桌上是无法书写的,只能铺在地上,脱鞋踩在纸上书写。

李步蟾就是因为需要当众脱鞋,向众人行礼致歉,而这人却是用谢安的典故,来化解尴尬,向李步蟾传递了善意。

李步蟾对着这位拱手致谢,笑道,“那兄台可要当心了,在下之履,可当兵刃。在下来长沙途中,曾遇贼人,在下脱履掷之,贼望风而逃矣。”

“哈哈!”

“快脱,快脱!”

“吾刚得一绝对“少年患老脚”,何人可对下联?”

“……”

台上安静片刻,猛地哄堂大笑,有调皮的更是开起了玩笑。

“老脚”说的是白居易,他晚年患了足疾,异味甚重,写诗以“老脚”自嘲。

今日李步蟾表现上佳挥洒自如,很多人逐渐欣赏起来这个少年郎,再这般接地气地笑谑一下,更添了三分善意。

李步蟾哈哈一笑,脱掉布履,并排放到一边,转身抓起毛笔。

这毛笔跟拖把似的,比他也矮不了多少,笔上饱蘸墨汁,分量不下五六斤,单手是使不动的,必须双手合力,故而叫抓笔。

李步蟾将笔在墨桶中摆了摆,闭眼蕴神。

台上众人也配合地息声敛气,想着天心阁上,李步蟾写的是《瘗鹤铭》,今日莫非还是取法此帖?

就见李步蟾眼睛一睁,大笔雷动,一个“纳”字跃然纸上。

这个纳字,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

他们猜错了,李步蟾这次取法的是欧阳询的名碑《九成宫醴泉铭》。

不过,李步蟾这次的取法亮出来,他们又不得不佩服,选得再好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