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第一相 > 第117章 采薇

大明第一相 第117章 采薇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8:40:24

斛伯冲过来一看,李步蟾下半身已经被河水浸透,上半身也是一道一道的,那是马儿的口水,头上的发巾都不见了,披头散发凌乱如草。

李步蟾睁开眼睛,笑了笑,“斛伯放心,我没事,就是有点腿软。”

“咴儿……咴儿!”

岸上的青钱骢听到李步蟾说话,高兴地连转了几个圈,仰头嘶鸣起来。

李步蟾深深地看着兴奋的马儿,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尝试着站起身来,跟马儿挥了挥手。

船夫放下竹篙,走过来查看,见他没事,长长地吐了口气,笑着安慰道,“听闻阳明先生当年赶考也曾落水,此次公子必定也如阳明先生一般,鱼跃龙门!”

这位船夫说的,是弘治五年,王阳明从浙江赴南京乡试,乘船遇风暴。当时同行者惊慌失措,王阳明却从容赋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先前就觉得这船夫谈吐有些不同寻常,这下再一看,李步蟾更是眼前一亮。

这船夫长相平常,但眼睛却是异常的明亮,没有底层百姓的愁苦之色,身上宽松的短衣,被坟起的肌肉撑住,汗水黏住的轮廓,凸现出贲张的力量,难怪能用一根竹篙,挑起近百斤的人来。

“哈哈,承大哥吉言,蒙你出手相救,一点意思,不成谢意!”

李步蟾让斛伯掏出一锭五两的银锞子,递了过去,却被船夫伸手挡了回来。

“江湖救急,哪能图报?当年季布遭缉,朱家冒险匿之,待季布脱险,朱家终身不复相见。”

船夫脸色不喜,“再说,公子坐我的船,出把力是应当的,哪里还敢讨赏钱?”

李步蟾上来劝道,“话不是这么说的,大哥也读书,岂不闻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是啊,正因为子路受牛,故而鲁人必拯溺者矣!”

斛伯抓住船夫的手,将银子塞过去,船夫一甩,脸上隐隐带着怒色,大声道,“子路是子路,我是我,我只知君子之济人之患,不矜其功!”

他大步走到船头,双手一拉,沉重的铁锚便被他扯了过来,往甲板上一靠,见李步蟾还在船上,抱拳道,“区区小事,小相公不必放在心上,快敲城鼓了,请吧!”

李步蟾与斛伯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

这船夫一身侠气,出口不是《孟子》就是《礼记》,显然有些来头,有其坚持。

既然对方不肯接受谢礼,李步蟾也就不为己甚,“在下安化李步蟾,敢问阁下怎么称呼?”

船夫龇牙一笑,“某是湘水一渡夫,公子叫我渡夫便是。”

斛伯扶着李步蟾下船,站在码头,看着滚滚湘水,李步蟾心有余悸,对着渡船深深一揖。

这一幕说来很长,其实不过一霎。

远处的江盈科刚刚听到惊呼,转身一看,李步蟾已经被捞上来了。

“呸!”

他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正了正帽子,朝城门走去。

回过神来的李步蟾搂着青钱骢的脖子,嘿嘿一笑。

赶考落水的,都是牛人。

王阳明是一个,后来的海瑞是一个,海瑞从海南赴广州乡试,偏巧遇上台风,落水后抱木板玩漂流,漂了一夜才获救。

再后来的左宗棠也是一个,他第三次会考时,就是在湘江遭遇风暴翻船落水,被渔人搭救才留了一条命。

搂着马儿,李步蟾突然诗兴大发。

“刚踏船头忽摆开,

天公为我洗尘埃。

时人只道归东海,

一跃龙门便转来。”

***

东篱客栈。

上次李步蟾就住在这里,对这里的印象不错,这次他也不打算换地方。

上次的房间还在,但是价钱涨了三成,上次一日三十文,今天涨到了四十文,青钱骢属于大牲口,每日还要多收十文。

府试三场下来,需要住到五月初,算下来差不多要一两四钱银子。

李步蟾让斛伯下来,自己撸起袖子下场,上去跟掌柜的好好叙了回旧,成功地让掌柜的回忆起三年前那个恐怖的“杀价男孩”,终于将房价谈到了一两二钱。

安顿下来,两人下来吃饭。

今天委实也是饿得很了,李步蟾多点了两个硬菜,一大碗红烧肉加一大盆猪蹄,不如此不足以压惊。

“咦,子云兄!”

菜还没上来,一个少年端着碗菜,往角落里跑去,李步蟾一看,却是伏虎寺中偶遇的张子云祖孙俩。

张宜正蹲在墙角,手里捧着一个没馅的馒头,见李步蟾走过来,赶紧起身见礼。

李步蟾拉着他过来,“那日山寺一别,想念得紧,刚到长沙,便遇见老丈,不如一起搭伙!”

“这不合适,不合适!”

张子云端着一碗炒豌豆苗有些发愣,老人有些不好意思,连声推辞。

李步蟾请老人上坐,将张子云手里的豌豆苗拿过来,笑道,“我自幼便读《采薇》之诗,却从未食薇,不能亲近二贤,多谢子云兄,能还我夙愿啊!”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跑到首阳山“采薇”,那“薇”就是豌豆苗,野生的豌豆苗。

别说,应季的豌豆苗,用猪油一炒,只是简单地加了盐,便清脆可口,很是对李步蟾的胃口。

见李步蟾吃得香甜,张子云夹红烧肉的时候,也没那么尴尬了。

“据说,如今咱们这位府台,崇尚的是致良知之学,曾经被誉为“打虎太守”,最是亲民……”

“据说,府台最喜欢读《孟子》,平时说得最多的,便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据说,府台喜欢简练有力的文章,不喜花团锦簇的……”

“据说,府台为官,最讨厌唯唯诺诺,最为不齿如“三旨相公”那般的尸位素餐之辈……”

“……”

张子云一边吃肉,一边说话,吃得痛快,说得也痛快,张宜正倒是没多吃,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吃了两块,便停箸不吃了,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

他们祖孙比李步蟾先到两天,这两天他们有分工,老人在客栈读书,揣摩文章,少年则去府衙、府学、茶馆打听消息,哪里读书人多往哪里去,有了消息便回来告知老人。

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也没有藏着掖着,这番话足够换李步蟾这顿肉了。

现在这位长沙太守冯驯,石安之也与李步蟾分析过,但彼此没有私交,公文来往比较刻板,张子云这么一补充,冯驯的形象,立刻便丰满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