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第一相 > 第100章 钓雪

大明第一相 第100章 钓雪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8:40:24

押人,当然是押主考官,看主考官的偏好。

同样是理学,里头也是山头林立。

朱程理学固然是老大,其它的永嘉学派,永康学派,湖湘学派,横渠气学,也不可小觑,尤其是近年以来,陆王心学更是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考官若是朱程理学一派,那就可能侧重《大学》《中庸》的义理题。

若是永嘉学派,他们讲究事功,与朱程理学是对头,最讨厌空谈性命,那就可能侧重“外王”和“经世”等实学。

考官若是崇尚陆王心学,那就可能更重《孟子》的“性善论”。

还有张载的横渠气学,张南轩的湖湘学派,陈亮的永康学派,各有各的说法,不一而足。

押事,就是关联当前的时事。

最有可能考的,是朝廷的重大动向,像新帝即位,要考一考“君臣之义”,党派相争要考一考“君子小人”,垂帘听政要考一考“孝道”。

其次是天灾**,如旱涝灾害频仍,就可能考一考《尚书·洪范》中的“五行”,也可能考《孟子》的“仁政”。

还有就是内忧外患,像北虏之害倭寇之患,《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与《论语》的“足食足兵”,不就是为这个准备的么?

“老夫参加会试那年,三君子辅国,以务实为先,老夫便押中了“诚明之道”,果然,会试之真题为《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嘿嘿。”

“后来刘瑾当权,应天府乡试,便有人押中“君子小人”,果然出的是《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少人因此高中。”

“近年心学大炽,前次湖广大比,有人便押《大学》,此乃朱程理学根基,果然出了朱子的“格物致知”,备考朱子注疏者大占上风。”

“当然,也有适得其反者,正德十二年江西大比,多人押《论语》的“为政以德”,不曾想却考了《礼记·月令》,让考场一片哀鸿,只有寥寥通晓历法者得分。”

“……”

石安之面授机宜,教诲谆谆。

李步蟾用心倾听,越听眼睛越亮。

“义父这番话,动中肯綮,如今之事,一是朝堂之大礼议,二是连年天灾……”

“不错,举一反三,孺子可教也!”

“……”

***

昨夜又是一场大雪。

天地之间再也不见半点污秽,触目所及,全是玉树琼瑶。

李步蟾拿起墨条,又放下,将砚台里的清水倒掉。

外面轻雪飞扬,他突然不想写卷子了。

这半年以来,八股文不知作了几百篇,呈文纸都写了两三刀了,摞起来怕不是有半人高了。

再看看笔筒,梓木的笔筒之中,十多支写卷小楷,笔毫齐刷刷的,都秃头了,跟金轮禅院的和尚似的。

这都是钱啊,李步蟾一阵肉疼。

说起来他还不如蒋桂枝,小姑娘在别的花销上看得紧,在读书上却是舍得花钱,墨都是徽墨,笔都是湖笔,不肯让他用本地笔庄墨坊的劣货凑合。

李步蟾推开窗户,白雪下的世界犹如童话。

这会儿雪花慢慢地住了,太阳从洢水尽头跃起,将童话涂上金妆。

许久没钓鱼了,正逢雪后,不妨学学王子猷。

李步蟾随手拿起那本《文选》搁入书袋,跟蒋桂枝说了一声,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又拿起鱼竿,背上竹篓,往东门而去。

“咴儿……咴儿!”

刚刚出门,听到后面一声熟悉的马嘶,李步蟾回头,青钱骢嘚嘚过来,偏着头跟他厮磨一下。

“小李先生,这么大的雪,还去钓鱼?”

张成怕硌着马,连蓑衣都没穿,两只手拢在袖里,缰绳松松地挽在肘间。

李步蟾搂着青钱骢的脖子,“是啊,张叔,你不是感了风寒吗,还出来遛马,咳嗽好了吗?”

张成轻咳了两声,“劳你记挂了,早好了。”

两人一马慢慢走着,前边就是城门了,李步蟾道,“张叔,等下还有点事儿要劳你帮忙,我去家找你啊!”

“好咧,有事说话就成!”

张成跺跺脚,手从袖子里抽出来摆了摆,牵着马儿沿着洢水下去了。

李步蟾游目一望,今日的洢水从一块硕大无朋的白玉中淌过,被太阳一照,宛如金镶玉。

走到河边,找了平时常坐的大青石,用树枝扫去积雪,往上铺了块棕垫,施施然坐下,鱼竿一甩,开始读书。

昭明太子就是萧衍的儿子萧统,他编撰的《文选》,地位极高,几乎可以与儒家各经典并列,比什么《古文观止》高了十八层楼。

在唐宋之时,《文选》是士子的必读书,所谓“《文选》烂,秀才半”,现在李步蟾磨刀霍霍,正在准备考秀才,正合读这部《文选》。

说起来,昭和太子萧统也不算是外人,他是石夫人蔡氏远祖蔡撙的女婿,就是吃太守羹的那位。

萧统宅心仁厚,是个真正的好人,可惜三十一岁就没了,让整个京城为之惋愕,号泣满路。

他的老师是写《文心雕龙》的刘勰,因此心如死灰,削了头发,给自己取法号慧地,去定林寺出家,并圆寂于此。

李步蟾翻开《文选》,翻到《答谢中书书》,面朝洢水,大声读了起来。

河面冰冷,鱼翔浅底,他也不怕惊着游鱼。

李步蟾选了陶弘景的名篇,是有理由的,毛伯温说他的文章,遣词造句还欠功夫,所以他便特意多读这般精炼的美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不得不说,陶弘景这人实在是个奇才,不但一笔《瘗鹤铭》被称为大字之祖,文章也是一时之秀。

让人无语的是,有这般才华,却偏偏跑去修道炼丹,还修成一代祖师,搞出了个茅山派,这到哪里说理去。

说起陶弘景的这篇文章,还有公案,后世有杠精,非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吴均。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来吴均与谢中书谢徵先生确有交往,二来风格实在太像了,将这篇《答谢中书书》与吴均三书放一块儿,任谁都得说是四胞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