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第一相 > 第15章 甘结

大明第一相 第15章 甘结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8:40:24

李步蟾哭到伤心处,又夹着两声哭喊,使劲地拍打地面,恍若杜鹃泣血,恰似子规夜啼。

他的表演浑然天成,让一些心软的旁观者都眼圈泛红心有戚戚,宦海沉浮的精英,谁还不是个影帝呢。

刘敦书哑然,赶紧把笑意憋了回去,悲愤欲绝,“小蟾,别哭,咱跟那秃驴拼了!”

画风急转直下,公堂内外一阵错愕,似乎这才想到,眼前这个谈笑自若从容不迫的被诉,只是一个**岁的童子。

敲碎了那层伪装的硬壳,到了了才现出了这个年纪该有的面目。

钱大音看着在地上打滚的李步蟾,有些哭笑不得,这种情况实在是平生仅见。

公堂之上小儿哭闹,实在是有失体统,要是传出去,他钱知县在同僚面前,可就有的说头了。

“侬该宅乱!”钱大音郁闷之下,乡音都出来了,他不耐地挥挥手,“把这个小浜蟹架起来,摁个手印!”

李步蟾微微一怔,抹泪的手张开一线,从缝隙中偷看了钱大音几眼。

两名皂隶上来,一人将李步蟾夹在腋下,走进签押房,另一人抓过他的右手,掰开拳头,撅起拇指,蘸上印泥,对准甘结的被诉人处,摁了下去。

李步蟾身小力微,纵然竭力挣扎,大声吵闹也是无济于事,见甘结已成,已然无力回天,便也停止了哭闹。

圆通僧在甘结上签字画押,转头面对李步蟾凌乱的发髻和衣裳,菅履都掉了一只,脸上多少露出愧疚之色。

“和尚,我有个疑问。”

李步蟾回头捡起菅履穿上,泪痕犹在,“得古圣制法,为子必孝,为父母慈爱,士丈夫望益,而善法不衰。”

圆通僧身子一僵,李步蟾念的,是佛家的《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也作《善生经》,是佛家关于伦理的经典。

“佛门弟子,不也是父母所生么?”

李步蟾拉着刘敦书离开,圆通僧猛地咳嗽起来。

德邦僧赶过来,轻抚其背,又找人讨了碗水喝下,圆通僧才缓过气来。

气虽缓过来了,在这一刻之间,却仿佛苍老了很多。

佛家的出家,并非是要忘却父母,相反提倡孝行,身体力行。

佛门高僧的孝行比比皆是,轻轻松松就能编一个“佛门二十四孝”出来。

像道恒法师的画缋奉母,道安法师的躬亲事母,慧木尼师的嚼脯饴母,道纪法师的荷母说法,道兴法师的舍命救母,法云法师的挽车就食,等等等等。

儒家的“二十四孝”可能是编故事,佛家的“二十四孝”可是有图有真相,十足真金。

李步蟾临走前突刺这一剑,让圆通僧很受伤,从县衙出来,神色黯然落落寡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输了官司。

德邦僧跺跺脚,都是那竖子闹的,想着为了此事,寺里耗费不少,之后清丈还要被钱大音伸手,对李步蟾更添恨意。

“住持,咱们回去就将那野坟给平了!”

圆通僧猛地回头,脸色铁青,跟殿里的大金刚药叉似的,“身为知客,连凿井兴词都不知,你知什么客?”

他甩开德邦僧的手,落寞前行,“回去之后,罚你在坟边诵经十日,磨磨你的戾气!”

德邦僧脸色一苦,疾步赶上去搀着圆通,“那坟?”

圆通僧神色又黯淡一分,手里的佛珠套在腕上,嘴唇轻启,“阿弥陀佛!”

***

李步蟾刺出一剑,踏飒而去。

官司固然是输了,但好歹也溅了对方一身血。

出了县衙,过了旌善亭,到了衙前街的茶楼下,李步蟾驻足回首,定定地看着这座偏远小县的八字衙门。

刘敦书站在一旁,看看衙门上高悬的“宣德”二字,兀自愤愤不平,他最气愤的还不是圆通僧,而是钱大音,知县老爷的吃相实在太过难看。

李步蟾静静地听着他的吐槽。

世间的道路十之**是不平的,世间的事情十之**也是不平的,知道了这个,看淡了,不再因此而愤懑,那就从中二少年蜕变成油腻大叔了。

一个小贩坐在路边,身边的箩筐里面是金黄色的枇杷,期待地看着来往的人群。

李步蟾上去称了几个,抓起一个递给刘敦书,“大兄,保护嗓子!”

刘敦书接过枇杷,瞪了李步蟾一眼,李步蟾嘿嘿一笑,又抓起一个枇杷胡乱擦一下,也懒得剥皮就塞进嘴里,“呸呸”两声,吐出枇杷籽儿,无辜地瞪着刘敦书,“大兄,继续啊,有些东西恶心,吐掉就好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突然乐不可支,互相指着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携手回到县学,李步蟾赶紧将公堂之事作了记录,从参与人等到言谈举止全部记了下来,只做记叙,不作描述,尽量客观公正。

也就是他现在的记忆力远超侪辈,不然还真做不到全景复原。

记录好了,跟刘敦书对了一遍,确系无误,两人收拾好东西,到了石安之的书房。

石安之的书房素静得犹如庵堂,只在书桌后壁上悬挂一幅斗方,字形如石压蛤蟆,笔墨恣意,取法苏东坡。

“诸公莫说教官穷,说起穷来不算穷。

中轿居然安七尺,上台也只打三躬。

老夫子叫人人是,外翰林称个个同。

日上三竿犹未起,胜他多少磕头虫。”

落款是闽侯不可翁。

这首诗虽然文采不显,却是豁达淡然,嬉笑怒骂之间趣味盎然。

其实,学官固然不如县衙,被人说是穷官,但既然是官,也没穷的道理。

学童参加县试需要学官的盖印,答题的试卷需要购买,搭设考棚需要经费,这都是可以上下其手之处。

哪怕是中了秀才,也需要一笔“印结费”才能盖印,参加簪花典仪,至于之后的月试岁试科试,更是考官可以经营的大头。

但石安之就像一把大扫帚,自从他任了教谕,安化县学既往的这些见不得人的陋规,被他一扫而空。

这次李步蟾两人找上门来,也是两手空空,因为这位石教谕从不收礼,曾有生员不信邪,却被当众折辱,成为笑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