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旨疑云:金銮殿阴影下的生死博弈
正德三年深秋,梧桐叶在紫禁城的朱红宫墙上投下斑驳阴影。张小帅跪在蟠龙金柱下,鎏金腰牌硌得膝盖生疼。御案后的皇帝把玩着翡翠扳指,烛火将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映得忽明忽暗,仿佛蛰伏的巨兽。
"张卿家,"皇帝的声音带着久病未愈的沙哑,翡翠扳指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朕听闻你在江南查案时,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
张小帅心头一紧,额角沁出冷汗。三日前,他在苏州知府的密室里,确实发现了一卷密旨——字迹虽模仿得惟妙惟肖,却在落款处的朱砂印上露出破绽。那枚"皇帝之宝"的玉玺印,边缘竟多了一道不该有的细纹。
"回陛下,臣在苏州查到一伙私铸铜钱的乱党,缴获了一批伪造的官印。"他斟酌着措辞,余光瞥见殿外廊下闪过一抹蟒纹衣角——是宁王的心腹太监刘安。
皇帝突然将翡翠扳指拍在御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只是私铸铜钱?"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张卿家,朕听说你还找到了一份密旨?"
空气瞬间凝固。张小帅感觉后颈的寒毛竖起,宁王党羽渗透之深,竟连他尚未上报的机密都了如指掌。"陛下明察,"他重重叩首,"那密旨确有蹊跷,臣正准备仔细查验后再奏报。"
"不必查了。"皇帝挥了挥手,一旁的太监立刻呈上一卷明黄圣旨,"朕命你即刻启程前往雁门关,护送三皇子巡视边防。至于那份密旨..."他顿了顿,"就留在宫中,由朕亲自过问。"
接过圣旨时,张小帅的指尖触到圣旨边缘的暗纹——那是只有皇室核心成员才知晓的防伪标记。可此刻,他分明在暗纹中摸到一道陌生的刻痕,与苏州密旨上的破绽如出一辙。
出了金銮殿,冷风卷起满地梧桐叶。苏半夏早已在偏殿等候,见他脸色凝重,不由得轻声问道:"陛下怎么说?"
"是调虎离山之计。"张小帅握紧圣旨,"宁王恐怕已经对那份密旨下手了。我们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找到玉玺被替换的证据。"
夜色笼罩紫禁城时,张小帅换上夜行衣,潜入了存放玉玺的尚宝监。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鎏金印盒上,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却发现玉玺表面光洁如新,并无记忆中的细纹。
"找得辛苦啊,张百户。"阴恻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张小帅猛地转身,只见刘安带着一队锦衣卫将他团团围住,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狞笑。
打斗瞬间爆发。张小帅的绣春刀出鞘,寒光闪烁,却在与锦衣卫交手时发现不对劲——这些人的招式,竟与三个月前追杀苏半夏的杀手如出一辙。更糟糕的是,远处传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显然是大批援军正在赶来。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破窗而入。苏半夏甩出磁石锁,玄铁锁链如灵蛇般缠住刘安的脖颈:"走!"她大喊道。张小帅趁机斩断包围圈,拉着她翻墙而出,身后是此起彼伏的喊杀声。
两人躲进皇宫的一处废弃角落,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苏半夏扯开衣襟,露出贴身收藏的半块双鱼玉佩:"我总觉得,这玉佩与玉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张小帅眼睛一亮,接过玉佩仔细端详。月光下,玉佩的纹路竟与玉玺暗纹的轮廓完美契合!"难道说..."他倒吸一口冷气,"真正的玉玺,藏在双鱼玉佩的夹层里?"
还未等他们验证猜想,四周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宁王身着蟒袍,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缓缓走来,手中把玩着一枚翡翠扳指——与皇帝手中的那枚一模一样。
"张百户,苏姑娘,"宁王的声音充满嘲讽,"你们以为能逃出我的手掌心?从三年前苏丞相被构陷,到今日的密旨疑云,一切都在本王的算计之中。"
张小帅握紧绣春刀,将苏半夏护在身后:"你伪造圣旨,意图谋反,就不怕天理难容?"
"天理?"宁王大笑,"在这紫禁城,本王就是天理!"他一挥手,侍卫们立刻围了上来,"不过看在你们如此执着的份上,本王就告诉你们真相——当年先太子太傅手中的双鱼玉佩,确实藏着开启传国玉玺的秘密。而现在,这个秘密..."他举起玉佩,"就要永远消失了!"
话音未落,宁王突然将玉佩砸向地面。苏半夏惊呼一声,却见张小帅抢先一步飞身扑救。在玉佩即将碎裂的瞬间,他用刀鞘挡住了撞击,玉佩应声弹起,露出暗藏的夹层——里面,正是刻着完整十二章纹的传国玉玺!
"拿下他们!"宁王暴跳如雷。混战中,张小帅护着玉玺,与苏半夏且战且退。就在他们即将陷入绝境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镇抚司指挥使率领一队精锐铁骑赶到,将宁王及其党羽团团围住。
"宁王意图谋反,证据确凿,奉陛下旨意,即刻缉拿归案!"指挥使的声音响彻夜空。宁王脸色骤变,他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早已识破他的阴谋,暗中布局就等着他自投罗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