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普通人的重生日常 > 第478章 估分

普通人的重生日常 第478章 估分

作者:叫什么名不吃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1 17:54:56

早在考试之前,班里的所有人就都在宋老师的授意下购买了一种片状的特大号橡皮,为的就是把自己每科的选择题答案都抄录写回来,好尽量提升估分时的准确率。

至于后面的大题,那就要靠每个人自身的记忆力了。

而语文和英语这两科的作文才是估分时最难的部分,许多人之所以最后的分数会出现不小的偏差,就是因为在这两项上出了问题。

个别人的预估分数和真实成绩之间,甚至会因此出现十几或是二十多分的差距。

为了保证同学们都能保持当前的状态,专心听自己讲解填报志愿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宋老师并没有提前让他们把自己抄录的答案带来,也没打算在此时给众人留出估分的时间。

将标准答案发下去以后,她立刻就拿起了手边的那摞高考志愿表,让前排的同学依次分发了下去。

随着志愿表一起发下来的,还有一本关于全国各个大学资料的册子和一些其他的东西。

等所有人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资料以后,宋老师立刻就开始详细的讲解了起来。

对于这种关乎自己未来的事情,下面的同学们自然全都是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认真的听取着宋老师的每一句话。

在将基本的流程和一些要注意的问题都讲述了一遍以后,宋老师便开始给大家传授起一些填报志愿时的小技巧。

就比如一本大学的三个志愿该如何分配才最为合理,又或者同样的分数该是做凤尾还是当鸡头。

到了这个时候,宋老师总算是没有一味地只想着自己的升学率,还是对那些有需要的同学们全都给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尽量帮他们谋求一个更好的前途。

然而,当她看向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始终没有起身的陈晓晨时,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无奈。

直到现在,她依旧想让对方以清华和北大为第一目标,只是她知道这孩子十分的有主见,自己的规劝并不会起到什么太大的效果。

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也都讲了,又反复强调了几处重点以后,看着下面已经有些急不可耐,想要回去给自己估分的同学们,宋老师没有过多的废话,十分痛快的就放了学。

宋老师“放学”二字刚刚出口,除了个别几个还有些问题想要询问的同学还留在座位上没动以外,其他的人全都以最快的速度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教室。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还会没心没肺的跑出去玩。

当然,这话也不能说的太过绝对,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总是不会缺少那些个别人士的存在。

陈晓晨自然不可能是某些奇葩当中的一员,他只是和于乐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就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回了家。

关于准备报考哪所大学的事情,他和于乐他们几个人早就已经知道了彼此的选择,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在今天这个时候过多的浪费时间。

四十中学的校门口,同学们离校的场景,像极了未来他们各奔东西的样子。

回到家以后,陈晓晨只是简单的换了身衣服,然后就坐到书桌前准备开始给自己估分。

拿出考试誊抄回来的选择题答案,再准备好一张白纸,然后他就拿起标准答案一一对照了起来。

自从重生以来,陈晓晨的记忆力就一直都要比上辈子好上许多,所以对于各科考试除了选择题以外的那些题目自己是如何作答的,他此刻依旧有着比较清楚的印象。

对照着手里的标准答案,陈晓晨不停地在白纸上加加减减,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是估算出了自己的高考分数。

645分,这是陈晓晨估算出来的最终结果。

其中,抄录回来的选择题答案,他每一科当时都反复检查了好几遍,不会有任何的错漏。

至于后面的其他题目,他同样也有9成以上的把握。

就像之前说的,唯一的变量就出现在语文和英语两科的作文上。

不过他估分的时候,给自己的两份作文估算的原本就是及格线稍稍偏上的分数,想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变故。

看着眼前的这个分数,再想想上辈子的自己,陈晓晨的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别样的情绪。

他依稀记得今年的高考作为本省最后一年的文理综合考试,题目原本就比往年要难上许多,那位全省的高考状元好像也只有680多分。

反观他自己,作为全市排在第五的重点高中里经常排在年级第三四名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又反复的核对了几遍,确定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以后,哪怕是拥有中年人本质的陈晓晨,也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645分的成绩,已经足够他按照规划选择自己想去的大学了,哪怕是宋老师一直心心念念的清华和北大,在不挑专业的前提下,这个成绩估计也够了。

只不过陈晓晨从始至终对这两所学校都没有什么太过特殊的情结,比起学校,他更看重的反而是具体的专业和身边都能接触到哪些人。

再次取出一张白纸,陈晓晨对照着那本全国高校资料开始为自己的高考志愿打起了草稿。

在一本的那一栏里,他直接就在第一位填写上了人大的名字,并且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在此之后才是作为第二和第三志愿的清华和北大。

去人大读经济是他早就已经决定好的事情。

别看现在的人大不那么起眼,别人不知道,但是作为20年后回来的人,人大未来在这一领域到底有多强,陈晓晨却是十分清楚的。

而且除了经济学以外,这所学校的法学专业和其他几个学科在未来同样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所学校只是在理科方面的建树不多,所以才拖了整体实力的后腿。

如果单把文科专业拿出来比较,那整个国内没有几所学校是它的对手。

也正因为这一点,人大的任课老师和历届校友许多都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关键人物。

要是能进入这样一所大学度过四年的学习生活,对陈晓晨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